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3-0224-02
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伤残率较高。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45例,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颅脑外伤后6h内入院的患者(排除复合伤),患者符合:①明确的颅脑外伤史,昏迷时间30min~6h;②入院时GCS评分3~12分;③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吸毒及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纳洛酮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2~51岁,平均31.5岁;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13例,脑挫裂伤25例,脑干损伤3例。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32岁;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8例,脑挫裂伤27例, 脑干损伤2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颅脑损伤的常规药物治疗,如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防止血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手术为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除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入院时即缓慢静推2mg纳洛酮,前3天为纳洛酮4.8mg/d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24h内维持静滴,以后按2.4mg/d静滴,第11天停药。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意识转醒时间、入院第11天GCS评分及3月后GOS预后分级。
1.4 结果 两组近、远期疗效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纳洛酮治疗组意识转醒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近、远期良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意识转醒时间及第11天GCS评分及3月后GOS预后分级对比略
2 讨论
, 百拇医药 颅脑外伤后血脑屏障破坏,机体在应激反应下骤然分泌和释放大量β-内啡肽,使血浆中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骤然升高 [1] 。内源性内啡肽通过调节细胞通透性Na + -K + -ATP酶活性,抑制Ca 2+ 内流及其他神经递质活性等参与继发性脑损害,使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并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及呼吸中枢,抑制呼吸。研究表明β-内啡肽含量增高程度与意识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性。β-内啡肽含量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患者的预后 [2]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脂溶性强,能迅速通 过血脑屏障,可竞争性阻断内啡肽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神经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为:①抑制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灌注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代谢,减轻脑缺血、缺氧,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②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脂质过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提高Na + -K + -ATP酶活性,抑制Ca 2+ 内流,阻断多种病理性损害通路,保护脑组织。③提高损伤后血浆及海马中降钙素相关肽的水平,降低内皮素,减少神经元坏死。④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的μ、δ、κ受体结合,具有解除呼吸抑制作用 [3] 。⑤对呼吸、心血管循环功能具有稳定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本项研究表明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近、远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故我们认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陈长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ELI含量变 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杂志,1988,68(8):422.
2 张光霁,朱诚,江基尧,等.颅脑损伤后内啡肽的变化.中华创伤杂志,1997,13(增刊):24-26.
3 于妍,杨涵铭,王倩.纳洛酮在颅脑术后呼吸监护作用.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3-25.
作者单位: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2-11-12)
(编辑 梅燕), http://www.100md.com(宋纯玉)
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伤残率较高。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45例,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颅脑外伤后6h内入院的患者(排除复合伤),患者符合:①明确的颅脑外伤史,昏迷时间30min~6h;②入院时GCS评分3~12分;③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吸毒及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纳洛酮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2~51岁,平均31.5岁;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13例,脑挫裂伤25例,脑干损伤3例。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32岁;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8例,脑挫裂伤27例, 脑干损伤2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颅脑损伤的常规药物治疗,如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防止血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手术为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除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入院时即缓慢静推2mg纳洛酮,前3天为纳洛酮4.8mg/d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24h内维持静滴,以后按2.4mg/d静滴,第11天停药。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意识转醒时间、入院第11天GCS评分及3月后GOS预后分级。
1.4 结果 两组近、远期疗效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纳洛酮治疗组意识转醒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近、远期良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意识转醒时间及第11天GCS评分及3月后GOS预后分级对比略
2 讨论
, 百拇医药 颅脑外伤后血脑屏障破坏,机体在应激反应下骤然分泌和释放大量β-内啡肽,使血浆中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含量骤然升高 [1] 。内源性内啡肽通过调节细胞通透性Na + -K + -ATP酶活性,抑制Ca 2+ 内流及其他神经递质活性等参与继发性脑损害,使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并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及呼吸中枢,抑制呼吸。研究表明β-内啡肽含量增高程度与意识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性。β-内啡肽含量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患者的预后 [2]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脂溶性强,能迅速通 过血脑屏障,可竞争性阻断内啡肽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神经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为:①抑制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灌注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代谢,减轻脑缺血、缺氧,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②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脂质过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提高Na + -K + -ATP酶活性,抑制Ca 2+ 内流,阻断多种病理性损害通路,保护脑组织。③提高损伤后血浆及海马中降钙素相关肽的水平,降低内皮素,减少神经元坏死。④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的μ、δ、κ受体结合,具有解除呼吸抑制作用 [3] 。⑤对呼吸、心血管循环功能具有稳定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本项研究表明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近、远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故我们认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陈长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ELI含量变 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医学杂志,1988,68(8):422.
2 张光霁,朱诚,江基尧,等.颅脑损伤后内啡肽的变化.中华创伤杂志,1997,13(增刊):24-26.
3 于妍,杨涵铭,王倩.纳洛酮在颅脑术后呼吸监护作用.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3-25.
作者单位: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2-11-12)
(编辑 梅燕), http://www.100md.com(宋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