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冲突的社会学思考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7-0669-02
据中国医师协会在114家医院中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被调查的医院中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偿金额为92万元,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81万元 [1] 。这些事实和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医患冲突作为医患矛盾激化的产物,它不应仅仅归于医疗方面的责任,我们知道80年代以前的医疗技术及服务远落后于今天而当时却几乎没有医疗纠纷,现在医学更为进步,为什么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却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我们也不应把原因简单地归于患者对医学的无知、无奈或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将医患冲突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考虑,才有可能发现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下社会因素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1 社会分化的副产物
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视心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中的社会分化,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又欠完善,因此,生活无保障而对未来又缺乏希望的弱势群体认为这是社会体制或剥削群体造成的,从而对社会和富裕阶层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敌视或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行业不幸成为有的人宣泄不满的对象。近年来,医务人员收入较前有所提高,尽管与社会富裕阶层和国外同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人们普遍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只是简单认为医生有钱,这似乎成为社会上的“共识”,医务人员也势必成为部分人仇视的对象,因此,患方在医疗行业表现出来的反社会行为只是这种社会矛盾躁动的一个侧面反映而已。
, http://www.100md.com
2 医患关系认识的误区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基本的医疗人际关系,医疗服务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2] 成为医患之间形成联系的中介,不管在诊疗过程之中还是之外,其实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都是平等的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以前对医患关系分成诸如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等分类只是依据疾病和诊治过程而言,只能是医患关系的部分,而据此把患者说成是被动的弱者是片面的和主观的,其负反应也是明显的,患者既被定位于弱者,弱者需要得到保护的心态则尤为强烈,如得不到满足,其反抗的情绪则更为激烈,冲突难以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医疗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只要有能力学,并没有任何人可剥夺患者这种学习的权利,况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能掌握的技术也只能是片面的,就如一件复杂的商品,人们并不能知晓其全部构造,只要质量、价格符合需求,顾客就可作出选择。由于现在医院之间广泛的竞争性,患者现在有权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疗服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医患关系只能是商人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当然,承认医疗劳务是商品,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医患关系商品化,医务人员仍必须受到合理的医德规范的约束。
, 百拇医药
3 医患关系物化扩大的副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尖端、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设备被应用于临床诊治之中,医务人员在诊治时对这些科学设备产生愈来愈大的依赖性,从而在原来以面对面为主要方式的医患接触关系中介入了第三媒介体,医患关系物化趋势的不断扩大 [3] 使原来医患间的人与人的关系部分地、日益增多地被人与物的关系所替代,造成医患双方的感情及思想交流日益减少的趋势,使得医患之间心理距离拉大,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减少,彼此的理解、信任度下降,医患感情渐趋淡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导致患方不相信医务人员的医德与技术,而医务人员则怀疑患者就医的目的和动机,医患之间的诚信危机成为医患冲突的又一潜在因素。而“医托”、“律托”的广泛盛行则是这一危机的反映。
4 社会体制改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于社会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公益福利政策和白衣天使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公费劳保医疗则因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天生 的权利而习已为常。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患者认为医院必须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不但挂号费不能涨,药品及其它技术收费也最好保持五十年代的低价格。基于社会主义医德的要求,患者认为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是“白求恩”,必须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地作无私奉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与医院管理体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取代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减少,医疗用品也全部市场化,患者所要求的质优价低医疗服务肯定难以得到满足,当固有观念与现实碰撞时,群众难免对医院产生埋怨和忿恨,从而埋下医患矛盾激化的种子。
, 百拇医药
5 舆论宣传的负面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传媒对医药行业的个别现象,诸如药品暴利、收受红包、技术失误、医疗纠纷等进行了报道,但由于缺乏全面的、大环境的考虑或本身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有些报道很难说是客观和公正的,而且容易使人误把个别看成是主流或普遍现象,一时间,似乎所有医院都已千疮百孔,所有医务人员的良心都坏透了,这些与传统医德规范要求的强烈反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生和病人的心理隔阂和对立。更有甚者,有的病人或家属据报道“对号入座”,毫无道理、不负责任、又人为地制造了一场医疗纠纷或冲突。
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为防止和解决这一令人痛心事情的发生,促进医学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医患双方不断增进理解和信任,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和支持,需要合理的医德规范,需要媒体舆论公证的监督和积极的宣传导向,同时,我们更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建新,王峰.医患关系反思录.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2,(22):2.
2 脑渠.市场体制下医患关系中的若干问题.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9):539-540.
3 王千,王水.传统医患关系受到的挑战.医学与哲学,1994,15(10):8.
作者单位: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3-24)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彭奕华)
据中国医师协会在114家医院中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被调查的医院中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偿金额为92万元,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81万元 [1] 。这些事实和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医患冲突作为医患矛盾激化的产物,它不应仅仅归于医疗方面的责任,我们知道80年代以前的医疗技术及服务远落后于今天而当时却几乎没有医疗纠纷,现在医学更为进步,为什么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却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我们也不应把原因简单地归于患者对医学的无知、无奈或是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将医患冲突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考虑,才有可能发现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下社会因素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1 社会分化的副产物
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视心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中的社会分化,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又欠完善,因此,生活无保障而对未来又缺乏希望的弱势群体认为这是社会体制或剥削群体造成的,从而对社会和富裕阶层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敌视或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行业不幸成为有的人宣泄不满的对象。近年来,医务人员收入较前有所提高,尽管与社会富裕阶层和国外同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人们普遍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只是简单认为医生有钱,这似乎成为社会上的“共识”,医务人员也势必成为部分人仇视的对象,因此,患方在医疗行业表现出来的反社会行为只是这种社会矛盾躁动的一个侧面反映而已。
, http://www.100md.com
2 医患关系认识的误区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基本的医疗人际关系,医疗服务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2] 成为医患之间形成联系的中介,不管在诊疗过程之中还是之外,其实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都是平等的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以前对医患关系分成诸如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等分类只是依据疾病和诊治过程而言,只能是医患关系的部分,而据此把患者说成是被动的弱者是片面的和主观的,其负反应也是明显的,患者既被定位于弱者,弱者需要得到保护的心态则尤为强烈,如得不到满足,其反抗的情绪则更为激烈,冲突难以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医疗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只要有能力学,并没有任何人可剥夺患者这种学习的权利,况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能掌握的技术也只能是片面的,就如一件复杂的商品,人们并不能知晓其全部构造,只要质量、价格符合需求,顾客就可作出选择。由于现在医院之间广泛的竞争性,患者现在有权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疗服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医患关系只能是商人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当然,承认医疗劳务是商品,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医患关系商品化,医务人员仍必须受到合理的医德规范的约束。
, 百拇医药
3 医患关系物化扩大的副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尖端、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设备被应用于临床诊治之中,医务人员在诊治时对这些科学设备产生愈来愈大的依赖性,从而在原来以面对面为主要方式的医患接触关系中介入了第三媒介体,医患关系物化趋势的不断扩大 [3] 使原来医患间的人与人的关系部分地、日益增多地被人与物的关系所替代,造成医患双方的感情及思想交流日益减少的趋势,使得医患之间心理距离拉大,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减少,彼此的理解、信任度下降,医患感情渐趋淡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导致患方不相信医务人员的医德与技术,而医务人员则怀疑患者就医的目的和动机,医患之间的诚信危机成为医患冲突的又一潜在因素。而“医托”、“律托”的广泛盛行则是这一危机的反映。
4 社会体制改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于社会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公益福利政策和白衣天使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公费劳保医疗则因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天生 的权利而习已为常。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患者认为医院必须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不但挂号费不能涨,药品及其它技术收费也最好保持五十年代的低价格。基于社会主义医德的要求,患者认为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是“白求恩”,必须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地作无私奉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与医院管理体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取代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减少,医疗用品也全部市场化,患者所要求的质优价低医疗服务肯定难以得到满足,当固有观念与现实碰撞时,群众难免对医院产生埋怨和忿恨,从而埋下医患矛盾激化的种子。
, 百拇医药
5 舆论宣传的负面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传媒对医药行业的个别现象,诸如药品暴利、收受红包、技术失误、医疗纠纷等进行了报道,但由于缺乏全面的、大环境的考虑或本身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有些报道很难说是客观和公正的,而且容易使人误把个别看成是主流或普遍现象,一时间,似乎所有医院都已千疮百孔,所有医务人员的良心都坏透了,这些与传统医德规范要求的强烈反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生和病人的心理隔阂和对立。更有甚者,有的病人或家属据报道“对号入座”,毫无道理、不负责任、又人为地制造了一场医疗纠纷或冲突。
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为防止和解决这一令人痛心事情的发生,促进医学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医患双方不断增进理解和信任,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和支持,需要合理的医德规范,需要媒体舆论公证的监督和积极的宣传导向,同时,我们更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建新,王峰.医患关系反思录.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2,(22):2.
2 脑渠.市场体制下医患关系中的若干问题.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9):539-540.
3 王千,王水.传统医患关系受到的挑战.医学与哲学,1994,15(10):8.
作者单位: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03-24)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彭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