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2-0167-02
我院于1994年6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60例,效果好,痛苦少。早期功能锻炼并缩短疗程,无1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新鲜骨折均为车祸、坠落或其它外伤所致;陈旧性为他院治疗失败来我院。其中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8例。男51例,女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25例。上1/3骨折10例,中1/3骨折15例,下1/3骨折35例。
2 治疗方法
2.1 固定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骨折性质、类型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为开放性骨折,则在清创同时使用(1)腓骨髓内针加小夹板外固定[1] ;(2)孟氏复位固定器或李氏半环槽外固定器;(3)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或跟骨牵引加点压法;(4)髌韧带负重石膏外固定(适用于下1/3骨折,骨折术后2周最好);(5)梅花针内固定;(6)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等。术后由于内外固定可靠,均行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及中医早、中、后三期辨证用药。闭合性骨折亦视其情况灵活使用前述诸法。手术可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 http://www.100md.com
2.2 中医辨证用药 初期用: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桃仁15g,红花10g,川芎10g,生地30g,乳香10g,没药10g,白芷10g,黄芩15g,花粉10g,三七10g(冲服);中期用:接骨紫金丹:土鳖虫15g,乳香15g,煅自然铜15g,骨碎补15g,血竭2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续断15g,三七15g(冲服),水煎服或共研细末。每服3~6g,每日2~3次,开水或少量黄酒送服;后期:中青年以生血补髓汤加减:熟地30g,白芍15g,川芎15g,黄芪30g,杜仲15g,牛膝15g,红花10g,当归15g,续断20g,骨碎补20g,枸杞20g,菟丝子15g;老年人以右归饮化裁:熟地30g,淮山30g,枣皮15g,枸杞30g,菟丝子15g,杜仲15g,鹿角胶15g,当归15g,附子15g,肉桂15g,骨碎 补15g,续断15g。水煎服或研细末,每服6g,温开水送服。
3 结果
随访51例(随访率85%),平均3.2年(因个别地址不详或住址迁移未进行随访)。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
, 百拇医药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2岁,工人,因下石梯不慎跌跤致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在其它医院行清创缝合,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加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创口一期愈合)。4个月后复查X片,提示:骨折端无骨痂生长(其间局部曾出现红肿疼痛,经抗炎治疗1周后消失)。故在我院门诊行髌韧带负重石膏外固定3周,同时后期中医辨证用药,再次复查X片提示:骨折端有大量骨痂生长。故于2001年3月10日住院取除内外固定。随访至今伤肢无短缩,无关节功能障碍,活动自如。
5 讨论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肌肉及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是整复和维持骨折对位的内在动力。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合理负重不但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还可以使骨折自动复位[2] 。因此,活动不仅是骨折治疗的目的,也是促进骨折愈合,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治疗骨折应以保持早期无痛性功能活动为原则,尽量不损伤组织及骨折局部血供、骨膜,有效地防止与矫正骨折部成角、侧方移位、重迭短缩、旋转畸形。因此本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按骨折部位类型选用适宜的方案,体现了中医整体与局部的整体辨证观,克服了矛盾的双重性和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手段,避免四周的约束力对损伤肢体与淋巴循环的干扰,以不压迫局部皮肤及淋巴回流为原则。充分发挥“筋束骨”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前述诸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是:(1)腓骨髓内穿针加小夹板固定,能使胫腓骨骨折转化为单纯的胫骨骨折。依靠腓骨的相对稳定,来保持胫骨的固定,对骨干和下1/3骨折固定可靠。并起支撑胫骨和维持其力线的作用,有利于开放性骨折及感染的治疗 [1] 。(2)外固定器(孟氏、李氏)是手法与器械结合复位,以提高解剖对位率;穿针与压板结合的弹性固定,能够稳妥地固定骨折端,尤其适宜开放性骨折及局部皮肤感染者,换药更方便[3]。(3)髌韧带负重石膏主要用于胫腓骨下1/3骨折(以闭合性为宜,开放性待拆线后采用),时间以骨折后2周为宜。其负重点在双侧膝眼[4] 、髌韧带附近,借助于足底泡沫垫反弹力,使骨折端接触紧密,嵌插更牢,并激发成骨细胞活跃,膝、踝关节不受固定约束而早期下地无痛性锻炼,减少了因此处解剖原因而致的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跟骨牵引可矫正重叠移位,短缩畸形,矫正肢体长度。小夹板纸压垫和点压法外固定可克服骨折剪力,矫正侧方移位和成角畸形,但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而开放伤固定较难,局部感染机会增多。此法宜于闭合骨折,局部组织循环良好者。(5)髓内针内固定适宜中段骨折,但上下1/3骨折,难以控制骨折远端旋转移位。(6)钢板髓外内固定,骨膜剥离较广泛,均可致骨折端分离机会增加,易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下1/3骨折。(7)小夹板外固定使骨折端存在一定的机械应力,对外骨痂生长有 利,周围组织完整,保障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体现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但开放伤及组织损伤者不宜用。中医初期宜攻,中期宜和,后期宜补或攻补兼施,或消补并用,但不能默守一方一法,应因时、因地、因人施治。初期血肿形成期,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法;中期肿胀消退,断端初步连接未坚,故用接骨续损法;后期中青年宜补气血、养肝肾;老年人则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法。后期均可外用中药薰洗,并加强功能锻炼。运用中医经络原理贯穿始终,以利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家桂,王志斌.腓骨髓内针加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87,1:42.
2 尚天裕,周映清,苏宝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成就.中华骨科杂志,1981,3:129.
3 孟和,金阳.复位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0,3:186.
4 毛宾尧.膝关节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
(收稿日期:2002-09-15)
作者单位:643000四川省自贡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何 蓓), http://www.100md.com(陈建均)
我院于1994年6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60例,效果好,痛苦少。早期功能锻炼并缩短疗程,无1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新鲜骨折均为车祸、坠落或其它外伤所致;陈旧性为他院治疗失败来我院。其中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8例。男51例,女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25例。上1/3骨折10例,中1/3骨折15例,下1/3骨折35例。
2 治疗方法
2.1 固定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骨折性质、类型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为开放性骨折,则在清创同时使用(1)腓骨髓内针加小夹板外固定[1] ;(2)孟氏复位固定器或李氏半环槽外固定器;(3)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或跟骨牵引加点压法;(4)髌韧带负重石膏外固定(适用于下1/3骨折,骨折术后2周最好);(5)梅花针内固定;(6)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等。术后由于内外固定可靠,均行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及中医早、中、后三期辨证用药。闭合性骨折亦视其情况灵活使用前述诸法。手术可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 http://www.100md.com
2.2 中医辨证用药 初期用: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桃仁15g,红花10g,川芎10g,生地30g,乳香10g,没药10g,白芷10g,黄芩15g,花粉10g,三七10g(冲服);中期用:接骨紫金丹:土鳖虫15g,乳香15g,煅自然铜15g,骨碎补15g,血竭2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续断15g,三七15g(冲服),水煎服或共研细末。每服3~6g,每日2~3次,开水或少量黄酒送服;后期:中青年以生血补髓汤加减:熟地30g,白芍15g,川芎15g,黄芪30g,杜仲15g,牛膝15g,红花10g,当归15g,续断20g,骨碎补20g,枸杞20g,菟丝子15g;老年人以右归饮化裁:熟地30g,淮山30g,枣皮15g,枸杞30g,菟丝子15g,杜仲15g,鹿角胶15g,当归15g,附子15g,肉桂15g,骨碎 补15g,续断15g。水煎服或研细末,每服6g,温开水送服。
3 结果
随访51例(随访率85%),平均3.2年(因个别地址不详或住址迁移未进行随访)。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
, 百拇医药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2岁,工人,因下石梯不慎跌跤致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在其它医院行清创缝合,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加石膏夹板外固定(术后创口一期愈合)。4个月后复查X片,提示:骨折端无骨痂生长(其间局部曾出现红肿疼痛,经抗炎治疗1周后消失)。故在我院门诊行髌韧带负重石膏外固定3周,同时后期中医辨证用药,再次复查X片提示:骨折端有大量骨痂生长。故于2001年3月10日住院取除内外固定。随访至今伤肢无短缩,无关节功能障碍,活动自如。
5 讨论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肌肉及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是整复和维持骨折对位的内在动力。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合理负重不但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还可以使骨折自动复位[2] 。因此,活动不仅是骨折治疗的目的,也是促进骨折愈合,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治疗骨折应以保持早期无痛性功能活动为原则,尽量不损伤组织及骨折局部血供、骨膜,有效地防止与矫正骨折部成角、侧方移位、重迭短缩、旋转畸形。因此本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按骨折部位类型选用适宜的方案,体现了中医整体与局部的整体辨证观,克服了矛盾的双重性和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手段,避免四周的约束力对损伤肢体与淋巴循环的干扰,以不压迫局部皮肤及淋巴回流为原则。充分发挥“筋束骨”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前述诸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是:(1)腓骨髓内穿针加小夹板固定,能使胫腓骨骨折转化为单纯的胫骨骨折。依靠腓骨的相对稳定,来保持胫骨的固定,对骨干和下1/3骨折固定可靠。并起支撑胫骨和维持其力线的作用,有利于开放性骨折及感染的治疗 [1] 。(2)外固定器(孟氏、李氏)是手法与器械结合复位,以提高解剖对位率;穿针与压板结合的弹性固定,能够稳妥地固定骨折端,尤其适宜开放性骨折及局部皮肤感染者,换药更方便[3]。(3)髌韧带负重石膏主要用于胫腓骨下1/3骨折(以闭合性为宜,开放性待拆线后采用),时间以骨折后2周为宜。其负重点在双侧膝眼[4] 、髌韧带附近,借助于足底泡沫垫反弹力,使骨折端接触紧密,嵌插更牢,并激发成骨细胞活跃,膝、踝关节不受固定约束而早期下地无痛性锻炼,减少了因此处解剖原因而致的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跟骨牵引可矫正重叠移位,短缩畸形,矫正肢体长度。小夹板纸压垫和点压法外固定可克服骨折剪力,矫正侧方移位和成角畸形,但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而开放伤固定较难,局部感染机会增多。此法宜于闭合骨折,局部组织循环良好者。(5)髓内针内固定适宜中段骨折,但上下1/3骨折,难以控制骨折远端旋转移位。(6)钢板髓外内固定,骨膜剥离较广泛,均可致骨折端分离机会增加,易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下1/3骨折。(7)小夹板外固定使骨折端存在一定的机械应力,对外骨痂生长有 利,周围组织完整,保障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体现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但开放伤及组织损伤者不宜用。中医初期宜攻,中期宜和,后期宜补或攻补兼施,或消补并用,但不能默守一方一法,应因时、因地、因人施治。初期血肿形成期,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法;中期肿胀消退,断端初步连接未坚,故用接骨续损法;后期中青年宜补气血、养肝肾;老年人则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法。后期均可外用中药薰洗,并加强功能锻炼。运用中医经络原理贯穿始终,以利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家桂,王志斌.腓骨髓内针加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87,1:42.
2 尚天裕,周映清,苏宝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成就.中华骨科杂志,1981,3:129.
3 孟和,金阳.复位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0,3:186.
4 毛宾尧.膝关节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
(收稿日期:2002-09-15)
作者单位:643000四川省自贡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何 蓓), http://www.100md.com(陈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