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囊性脑转移瘤的CT报告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41-01
CT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达90%以上。这一点在以前有过许多报道[1] ,但对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有一定困难,特别对未查出原发肿瘤的单发囊性病灶更显困难,为提高对囊性脑转移瘤的认识及鉴别诊断,将我院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诊断的7例较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5岁。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加重、失语、视物模糊。7例中有3例有原发肺癌病史,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另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均为转移性腺癌。CT示:7例病灶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各叶的皮质及皮质下区,5例单发,2例多发,为2个囊性病灶。病变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囊性低密度灶,最大为4.5cm×4.8cm,最小为2.5cm×2.6cm,囊壁均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影。2例囊内可见出血灶,并有液平面形成,病灶周围可见轻或中度水肿带,中线结构无移位或轻度受压移位。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脑转移瘤是指患有原发肿瘤者,肿瘤细胞脱落,经血液循环至脑组织内滞留,肿瘤细胞长出血管而形成转移病灶的肿瘤。脑转移瘤比较常见,本院CT室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共检出脑肿瘤202例,其中脑转移瘤41例,发病率约为脑肿瘤的20.01%。
2.1 CT表现 囊性转移瘤CT表现为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病灶,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区,占位效应轻。脑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增强扫描囊壁均有强化,通常壁厚薄欠均匀,囊内常见高密度液平面及瘤内出血。
2.2 囊性脑转移瘤的病理基础 为肿瘤组织生长活跃,血供不足,导致瘤组织大面积缺血坏死、溶解、液化而形成囊 肿。单纯形成囊肿者少见,本院仅见7例,占脑肿瘤的0.17%。囊的形成大小与病程及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4例经手术证实为腺癌,因此我们认为转移瘤发生囊变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
, 百拇医药 2.3 瘤内出血机制 根据本文病例,我们认为脑转移瘤发生瘤内出血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生长过速,中心部位血供较差,发生缺血性坏死;(2)瘤内新生血管生长不正常及脆性增加;(3)血管被肿瘤侵蚀或牵拉、扭曲;(4)肿瘤栓子所致出血性梗塞;(5)凝血机制障碍。脑转移瘤出血比原发瘤出血更为常见,由于病灶环状强化的下部和出血相接,应注意与非肿瘤性出血相鉴别,本文7例中见有2例,因此有鉴别意义。
2.4 发生部位及治疗 本文7例病灶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各叶的皮质及皮质下区,此与脑血管分布及瘤栓易于滞留在灰白质交界区的丛状血管有关,无一定好发部位。本文4例经手术治疗后0.5~1年复查,CT图像未见异常改变,临床亦无异常症状。因此我们认为囊性脑转移瘤,特别是单发性病灶应行手术治疗。
2.5 与其他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 (1)胶质瘤囊变常显示壁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并可见瘤结节;(2)囊性脑膜瘤有其好发部位;(3)脑脓肿壁呈均匀一致性的薄弱强化;(4)脑包虫囊肿囊壁不强化;(5)大囊型脑囊虫病囊内无出血征象。
, 百拇医药
有时囊性脑转移瘤查不出原发灶而呈单发囊性者,在CT图像上与其他病变鉴别更显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手术治疗,方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竹内一夫.脑转移瘤.脑神经外科の立场ふつ临床放,1999,24(10):1059.
(收稿日期:2002-12-19)
作者单位:1150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150300黑龙江省阿城市骨伤医院
(编辑一 坤), 百拇医药(王强)
CT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达90%以上。这一点在以前有过许多报道[1] ,但对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有一定困难,特别对未查出原发肿瘤的单发囊性病灶更显困难,为提高对囊性脑转移瘤的认识及鉴别诊断,将我院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诊断的7例较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5岁。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加重、失语、视物模糊。7例中有3例有原发肺癌病史,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另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均为转移性腺癌。CT示:7例病灶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各叶的皮质及皮质下区,5例单发,2例多发,为2个囊性病灶。病变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囊性低密度灶,最大为4.5cm×4.8cm,最小为2.5cm×2.6cm,囊壁均有明显的环状强化影。2例囊内可见出血灶,并有液平面形成,病灶周围可见轻或中度水肿带,中线结构无移位或轻度受压移位。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脑转移瘤是指患有原发肿瘤者,肿瘤细胞脱落,经血液循环至脑组织内滞留,肿瘤细胞长出血管而形成转移病灶的肿瘤。脑转移瘤比较常见,本院CT室自1997年3月~2001年9月,共检出脑肿瘤202例,其中脑转移瘤41例,发病率约为脑肿瘤的20.01%。
2.1 CT表现 囊性转移瘤CT表现为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病灶,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区,占位效应轻。脑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增强扫描囊壁均有强化,通常壁厚薄欠均匀,囊内常见高密度液平面及瘤内出血。
2.2 囊性脑转移瘤的病理基础 为肿瘤组织生长活跃,血供不足,导致瘤组织大面积缺血坏死、溶解、液化而形成囊 肿。单纯形成囊肿者少见,本院仅见7例,占脑肿瘤的0.17%。囊的形成大小与病程及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4例经手术证实为腺癌,因此我们认为转移瘤发生囊变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
, 百拇医药 2.3 瘤内出血机制 根据本文病例,我们认为脑转移瘤发生瘤内出血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生长过速,中心部位血供较差,发生缺血性坏死;(2)瘤内新生血管生长不正常及脆性增加;(3)血管被肿瘤侵蚀或牵拉、扭曲;(4)肿瘤栓子所致出血性梗塞;(5)凝血机制障碍。脑转移瘤出血比原发瘤出血更为常见,由于病灶环状强化的下部和出血相接,应注意与非肿瘤性出血相鉴别,本文7例中见有2例,因此有鉴别意义。
2.4 发生部位及治疗 本文7例病灶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各叶的皮质及皮质下区,此与脑血管分布及瘤栓易于滞留在灰白质交界区的丛状血管有关,无一定好发部位。本文4例经手术治疗后0.5~1年复查,CT图像未见异常改变,临床亦无异常症状。因此我们认为囊性脑转移瘤,特别是单发性病灶应行手术治疗。
2.5 与其他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 (1)胶质瘤囊变常显示壁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并可见瘤结节;(2)囊性脑膜瘤有其好发部位;(3)脑脓肿壁呈均匀一致性的薄弱强化;(4)脑包虫囊肿囊壁不强化;(5)大囊型脑囊虫病囊内无出血征象。
, 百拇医药
有时囊性脑转移瘤查不出原发灶而呈单发囊性者,在CT图像上与其他病变鉴别更显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手术治疗,方可确诊。
参考文献
1 竹内一夫.脑转移瘤.脑神经外科の立场ふつ临床放,1999,24(10):1059.
(收稿日期:2002-12-19)
作者单位:1150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150300黑龙江省阿城市骨伤医院
(编辑一 坤), 百拇医药(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