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402075
112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2-0115-01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瘤样病变,其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等胆囊小隆起的病变相似,故不易诊断。近年来,由于超声检查的普及,使其发现率有明显增加,现将我院治疗的112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治疗等问题做如下临床病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1992~2002年10月期间经B超诊断手术切除的112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以4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1 一般资料112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男42例,女70例,男:女为1:1.66;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岁;40岁以下30例,男女发病率相近,41岁以上82例,占73.2%,且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3。86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26例为体检B超发现。

    1.2 B超检查 112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57例见于胆囊体,占50%,38例见于胆囊底,占34%,17例见于胆囊体底部。112例均为多发,体积均小于10mm,体积小于4mm者48例,12例伴有胆囊结石。

    1.3 病理观察 (1)巨检:112例胆囊标本,40例胆囊壁显示增厚,32例胆囊体粘膜面仅见少许细芝麻大小的黄色突起。80例胆囊体底部粘膜面可见多个直径4~8mm的黄色突起,12例伴有胆囊结石。(2)镜下观察:巨检所见胆囊粘膜面的黄色突起表面被覆正常柱状上皮,内含大量泡沫细胞。13例可见蒂部内血管结缔组织构成。40例胆囊壁显示慢性炎症改变,10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胆固醇沉积。

    3 讨论

    根据WHO的分类报道(1991年)15种瘤样病变中,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瘤样病变,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粘膜固有膜出现大量泡沫细胞(胆固醇巨噬细胞)。逐渐形成了向粘膜表面突起的胆囊增生性疾病,不是真性肿瘤,无恶变倾向。

    近年来,自从高分辨率超声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普查以来。在人群中发现的胆囊小隆起性病变为数不少。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其次为胆囊腺瘤、腺癌。这些病变以往于术前很难发现,是现代超声诊断中产生的一项新课题,也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治疗,由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而在外科手术切除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中,约有20%伴有某种程度的胆固醇沉着。故此,笔者认为对不伴胆囊结石,B超提示体积小于4mm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应随访观察,不宜外科手术治疗,对B超提示体积在5~10mm的患者术前一日复查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400062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2-09-18)

    (编辑 清泉), 百拇医药(杨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