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2175
调阑方治疗慢性阑尾炎3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3-0237-02

    笔者于1986年6月~2000年6月选用湖南王连航先生创拟的化瘀解毒汤化裁成调阑方,临床辨证加味治疗慢性阑尾炎3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施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25岁10例,26~35岁11例,35岁以上9例,平均29.6岁;病程:1~3个月16例,3~6个月8例,6个月以上6例,平均2.93个月。病种分类: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者11例,慢性阑尾炎伴有阑尾炎性包块者7例,慢性发作者12例;用药情况:就诊前用西药治疗者19例,中药治疗者8例,未经治疗者3例。

    1.2 诊断依据 ①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②右下腹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活动或行走过久或饮食不慎而加剧;③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腰大肌试验或闭孔肌试验阳性;④“X”线透视下显示阑尾区有明显压痛;⑤血系列化验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⑥部分病例腹部B超探测阑尾区有炎性分泌反应。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调阑方药物组成 赤芍18g,败酱草50g,蒲公英50g,银花50g,木香10g,元胡10g,归尾20g,桃仁10g,马鞭草30g,薏苡仁18g,川军10g,甘草6g。

    2.2 注意事项 ①将上药用冷水浸泡30min,文火煎30min,取汁约300ml,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②临床辨证加味:若偏重于气滞型(腹部胀痛或绕脐窜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者加厚朴18g,枳实18g,大腹皮10g;血瘀型(腹痛局限于右下腹,呈刺痛,疼痛固定不移,舌质有瘀斑,脉涩)者加丹皮10g,丹参30g,冬瓜仁10g;湿热型(右下腹疼痛拒按,脘腹痞闷,便干、尿黄,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芒硝10g,红藤10g,白豆蔻10g;蕴热型(本病多见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腹痛拒按,发热、口干欲饮,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加芒硝10g,枳实10g,银柴胡10g,连翘10g;气虚型(右下腹持续性隐痛,压痛明显,休息好转,活动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者加党参18g,黄芪18g。若伴有寒热往来者加柴胡24g,黄芩6g,党参9g;低热者加青蒿1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腹胀者加焦槟榔10g,厚朴10g;腹痛较剧者加乳香、没药各6g;神疲纳差者加炒山药30g,鸡内金10g;阑尾肿大伴有炎性包块者加夏枯草、苏子、生牡蛎、王不留行各30g;阑尾周围有炎性渗出者加车前子18g,丝瓜络10g;阑尾有粪石显示者加芒硝10g;阑尾呈脓肿显示者加鱼腥草30g,皂刺10g,山甲10g;阑尾有索条状显示者加三棱6g,莪术6g。③服药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症状缓解后应鼓励活动,进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的饮食。
, 百拇医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各类检查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临床治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除,各类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无效: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显著或中断治疗。

    3.2 结果 治疗(10剂中药为1个疗程)1个疗程者8例,1~2个疗程者14例,2个疗程以上者8例,平均1.48个疗程。30例中,治愈24例,占80%;临床治愈4例,占13.3%;好转1例,占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3.3 病种分类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表1 病种分类与疗效的关系 (略)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其治愈率与病种分类较为密切。一般呈现:慢性阑尾炎疗效好,治愈率为91.6%,有效率为100%;而慢性阑尾炎伴有炎性包块者疗效较差,治愈率仅有42.8%;无效率占14.3%。可见调阑方适合治疗慢性阑尾炎,对伴有炎性包块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 http://www.100md.com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检验师。1996年6月16日初诊。病史:患者右下腹反复发作性疼痛半年,每次发作期均静滴氨苄青霉素好转。昨日因骑自行车时间较长而诱发,因惧怕手术治疗,经人引荐来我科就诊。症见:表情痛苦,腹胀腹痛,恶心纳差,便干、尿黄。检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试验、闭孔肌试验均呈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10 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2,淋巴细胞比率0.18;腹部B超探测阑尾区有炎性分泌反应;余无特殊发现。察其舌质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脉症合参辨为“肠痈”。证系湿热瘀滞,肠府郁结。给予清热解毒,行滞活血,通里祛瘀之法治之。遂拟调阑方加厚朴18g,枳实18g,地丁30g,芒硝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据证加减,治疗1个疗程后,腹痛腹胀消失,纳食好转,大小便如常;2个疗程后,诸症及体征全部消除,血 常规恢复正常,阑尾区B超探测炎性分泌反应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慢性阑尾炎一般源于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自行痊愈不彻底。也可因阑尾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而妨碍炎症完全消退,或因阑尾管内异物引发的机械性刺激而产生炎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肠痈”范畴。内经云:“天枢隐隐痛者,大肠疽,……关元隐隐痛着小肠疽……。”明代陈实功指出“男子暴急奔走,……败血浊气壅遏而成”;妇人产后,……失逐败瘀,停积肠胃而成;饥饱劳伤,……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中医认为,阑尾炎是邪气与正气相结于肠内,致使气血凝滞,瘀热内积是其主要病机,故选用败酱草、蒲公英等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通肠胃之瘀滞;赤芍、桃仁、归尾等药入血分,散瘀血,通经脉,以解组织之粘连;苡仁、甘草健脾利湿,以提高人体抗病与运化之力;木香、川军通行肠胃,引药直达下焦,以荡涤瘀热之内积。诸药合用则可推陈致新,使血行和利,经脉通畅,热散瘀消,阑尾自愈。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审因论治,方可获得良效。

    作者单位:034000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2-11-16)

    (编辑 梅燕), 百拇医药(段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