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4-0357-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的特点。现总结我院60例住院病历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6岁,<50岁2例,51~59岁12例,60~69岁25例,>70岁21例。伴发疾病:高血压病39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0例。首次发病35例,二次发病20例,三次发病5例。辅助检查:颈椎片:全部患者均有颈椎退行性病变,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狭窄。颈椎MRI36例,均示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以C4~5 ,C 5~6 多见。颅脑CT22例,1例示左小脑梗塞,余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首发症状眩晕20例,头晕39例,视物不清1例。头位改变常诱发发作或加重。伴恶心60例,剧烈呕吐6例,共济失调56例,多为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指鼻试验不准,站立不稳,踩空感,走路时向患侧倾斜。视物模糊3例,为一过性。一侧肢体麻木无力20例,舌头发硬9例,头痛3例。
1.3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患者卧床,颈部制动,口服乐脉颗粒1~2袋,1日3次。葛根素0.4g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对葛根素不能耐受者用灯盏花素20~30mg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2~3天,进行第2个疗程。其它治疗:伴发疾病给予对症治疗。本组患者22例治疗1个疗程,38例治疗2个疗程。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
2.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眩晕或头晕症状多在1天内缓解,其余症状在1周内明显缓解。治愈59例,好转1例。治疗效果欠佳者为1例发病3天后入院者,发病1周后颅脑CT示左小脑梗塞,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后共济失调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随访中有8例复发,经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缓解。
2.3 不良反应 5例患者静滴葛根素数天后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自然消退。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急性发作期常卧床不能配合检查,故根据其发病特点早期识别和诊断本病是十分重要的。归纳本组患者诊断要点如下:(1)急性起病,中老年多 见,多伴有颈椎病,可反复发作。(2)眩晕或头晕伴共济失调、半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痛等。根据以上特点,临床可作出诊断,实施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我们认同这一观点。椎动脉走行于横突孔中,与颈椎关系密切。但据我们临床观察,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与本病发作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即某些颈椎病严重者并不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而发病者其颈椎病变也不一定严重。诱发缺血发作的原因:(1)当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直接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侧屈、狭窄或刺激动脉壁的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2)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扭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当头部向一侧旋转时,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减少,对侧椎动脉不能代偿,诱发发作 [2] 。因此,本病的治疗应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我们应用葛根素、灯盏花素、刺五加、乐脉颗粒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其药理作用为:葛根素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降低儿茶酚胺含量。灯盏花素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刺五加可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镇静作用。三种药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乐脉颗粒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等,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通脉功能。上述药物配合应用,可扩张脑血管,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故能有效的纠正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消除临床症状。如果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可能。本病如能及时诊断,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鲍海平,朗恩千.椎-基底动脉TIA的BAEP转颈试验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327.
2 陶庆玲,龚承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CTA与DSA对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7.
作者单位:273500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2-12-27)
(编辑何 蓓), 百拇医药(王成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的特点。现总结我院60例住院病历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6岁,<50岁2例,51~59岁12例,60~69岁25例,>70岁21例。伴发疾病:高血压病39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0例。首次发病35例,二次发病20例,三次发病5例。辅助检查:颈椎片:全部患者均有颈椎退行性病变,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狭窄。颈椎MRI36例,均示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以C4~5 ,C 5~6 多见。颅脑CT22例,1例示左小脑梗塞,余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首发症状眩晕20例,头晕39例,视物不清1例。头位改变常诱发发作或加重。伴恶心60例,剧烈呕吐6例,共济失调56例,多为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指鼻试验不准,站立不稳,踩空感,走路时向患侧倾斜。视物模糊3例,为一过性。一侧肢体麻木无力20例,舌头发硬9例,头痛3例。
1.3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患者卧床,颈部制动,口服乐脉颗粒1~2袋,1日3次。葛根素0.4g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对葛根素不能耐受者用灯盏花素20~30mg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休息2~3天,进行第2个疗程。其它治疗:伴发疾病给予对症治疗。本组患者22例治疗1个疗程,38例治疗2个疗程。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
2.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眩晕或头晕症状多在1天内缓解,其余症状在1周内明显缓解。治愈59例,好转1例。治疗效果欠佳者为1例发病3天后入院者,发病1周后颅脑CT示左小脑梗塞,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后共济失调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随访中有8例复发,经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缓解。
2.3 不良反应 5例患者静滴葛根素数天后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自然消退。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急性发作期常卧床不能配合检查,故根据其发病特点早期识别和诊断本病是十分重要的。归纳本组患者诊断要点如下:(1)急性起病,中老年多 见,多伴有颈椎病,可反复发作。(2)眩晕或头晕伴共济失调、半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痛等。根据以上特点,临床可作出诊断,实施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血流动力学因素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我们认同这一观点。椎动脉走行于横突孔中,与颈椎关系密切。但据我们临床观察,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与本病发作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即某些颈椎病严重者并不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而发病者其颈椎病变也不一定严重。诱发缺血发作的原因:(1)当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直接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侧屈、狭窄或刺激动脉壁的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2)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扭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当头部向一侧旋转时,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减少,对侧椎动脉不能代偿,诱发发作 [2] 。因此,本病的治疗应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我们应用葛根素、灯盏花素、刺五加、乐脉颗粒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其药理作用为:葛根素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降低儿茶酚胺含量。灯盏花素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刺五加可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镇静作用。三种药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乐脉颗粒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等,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通脉功能。上述药物配合应用,可扩张脑血管,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故能有效的纠正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消除临床症状。如果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可能。本病如能及时诊断,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鲍海平,朗恩千.椎-基底动脉TIA的BAEP转颈试验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327.
2 陶庆玲,龚承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CTA与DSA对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7.
作者单位:273500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2-12-27)
(编辑何 蓓), 百拇医药(王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