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2-0115-0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同时或先后在双侧乳腺发生的原发癌灶(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在1989年2月~2001年9月间共收治双侧原发性乳腺癌7例,占同期乳腺癌总数3.5%。现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标准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首发癌年龄30~59岁,平均43.2岁。其中绝经前4例。同时性BPBC2例,异时性BPBC5例,异时性BPBC间隔时间2~18年,间隔时间5年以内者2例,5年以上者3例。临床分期:2例同时性BPBC均为临床Ⅰ期,异时性BPBC第一癌为临床Ⅰ期者3例,临床Ⅱ期者2例,第二癌临床Ⅰ期者4例,临床Ⅱ期者1例。病理类型:浸润型导管癌9例,髓样癌1例,单纯癌4例,病理类型相同者5例,病理类型不同者2例。手术方式:第一癌乳腺根治术4例,乳腺改良根治术3例。第二癌乳腺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5例,其中1例同时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去势术。随访:本组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以第二癌术后计算),全部患者均存活。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双侧乳腺癌发病概况及诊断标准 乳腺为成对的副性腺器官,由于受同样的内分泌因素及致癌因素影响,因此,双侧乳腺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双侧乳腺间有着相互淋巴交通,也可以一侧患癌通过淋巴道及血道转移累及另一侧,由一侧转移至另一侧不论同时或异时均称为转移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多原发癌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将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以内者称同时性,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者为异时性发生。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8%~7% [1] ,国外报道为12.5%~15% [2] 。尤其是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少见,其发生率为0.2%~2% [3] 。本组7例占同期乳癌的3.5%,与国内报告相似。国内报告发病率低与乳腺癌术后长期随访制度不健全以及一侧乳癌术后对侧乳腺是否随机活检以及活检范围、患者生存期长短有关。近年来由于辅助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乳腺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前明显提高,随访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通过乳腺钼靶摄影以及对侧乳腺相同部位大块组织切除活检,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检出率达到了15.7% [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5~10岁,且多在绝经前,40岁以下乳腺癌者双侧发病机会大。本组发病平均年龄为43.2岁,最小为30岁,绝经前者4例,占本组57.1%,与文献报道相仿。一侧乳腺癌术后,因受到同样的内分泌因素或其他致癌因素影响,使可能存在的亚临床肿瘤细胞,由于术后抵抗力下降,术后放疗及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发展成为乳腺癌。由于对侧乳腺癌也可以通过淋巴血道转移而来,因此,正确判断对侧乳腺癌为原发或转移癌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标准 [5] :(1)原发癌常位于外上象限乳腺实质内,转移癌常位于近中线的对侧乳腺周围或乳腺尾部脂肪组织中。(2)第二侧与第一侧乳腺癌发生相隔5年以上,并无复发或转移者。(3)两侧癌的组织类型有明显不同。(4)第二侧乳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比第一侧高。(5)癌周组织的镜下改变不同或一侧癌边缘查出原发癌而排除转移。(6)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同而首发癌无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于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不同者,诊断容易明确,对于双侧病理诊断相同者,则需根据肿瘤周围 组织的不同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判断。
, 百拇医药
2.2 治疗与预后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应视为两个独立的肿瘤,它与转移癌不同,并非肿瘤晚期,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原则与单侧癌相似,应具体结合临床分期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行双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双侧乳腺癌可采用保乳手术方法,双乳肿块象限切除及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局部放疗,同样可取得满意疗效。
影响双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与单侧乳腺癌相似,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据报道双侧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64%,且同时性乳腺癌较异时性乳腺癌预后好,异时性乳腺癌中,间隔时间越长,预后越好。对于一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对侧乳腺的处理,应建立有效的随访制度,教会患者自我检查,同时定期行乳腺钼靶红外线B超等辅助检查,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阚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21.
, 百拇医药
2 曹月敏,王国佩.乳腺外科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33.
3 沈镇宙.乳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445.
4 Martin J,Van Heerden JA,Gaffey TA.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urgery,1982,91(1):13.
5 Leis HP.Bilateral breast cancer,Surg Clin North Am,1978,58(4):833.
作者单位:310051武警杭州医院外一科
(收稿日期:2002-09-18)
(编辑 卉梅), 百拇医药(林海平)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同时或先后在双侧乳腺发生的原发癌灶(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在1989年2月~2001年9月间共收治双侧原发性乳腺癌7例,占同期乳腺癌总数3.5%。现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标准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首发癌年龄30~59岁,平均43.2岁。其中绝经前4例。同时性BPBC2例,异时性BPBC5例,异时性BPBC间隔时间2~18年,间隔时间5年以内者2例,5年以上者3例。临床分期:2例同时性BPBC均为临床Ⅰ期,异时性BPBC第一癌为临床Ⅰ期者3例,临床Ⅱ期者2例,第二癌临床Ⅰ期者4例,临床Ⅱ期者1例。病理类型:浸润型导管癌9例,髓样癌1例,单纯癌4例,病理类型相同者5例,病理类型不同者2例。手术方式:第一癌乳腺根治术4例,乳腺改良根治术3例。第二癌乳腺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5例,其中1例同时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去势术。随访:本组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以第二癌术后计算),全部患者均存活。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双侧乳腺癌发病概况及诊断标准 乳腺为成对的副性腺器官,由于受同样的内分泌因素及致癌因素影响,因此,双侧乳腺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双侧乳腺间有着相互淋巴交通,也可以一侧患癌通过淋巴道及血道转移累及另一侧,由一侧转移至另一侧不论同时或异时均称为转移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多原发癌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将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以内者称同时性,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者为异时性发生。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8%~7% [1] ,国外报道为12.5%~15% [2] 。尤其是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少见,其发生率为0.2%~2% [3] 。本组7例占同期乳癌的3.5%,与国内报告相似。国内报告发病率低与乳腺癌术后长期随访制度不健全以及一侧乳癌术后对侧乳腺是否随机活检以及活检范围、患者生存期长短有关。近年来由于辅助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乳腺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前明显提高,随访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通过乳腺钼靶摄影以及对侧乳腺相同部位大块组织切除活检,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检出率达到了15.7% [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5~10岁,且多在绝经前,40岁以下乳腺癌者双侧发病机会大。本组发病平均年龄为43.2岁,最小为30岁,绝经前者4例,占本组57.1%,与文献报道相仿。一侧乳腺癌术后,因受到同样的内分泌因素或其他致癌因素影响,使可能存在的亚临床肿瘤细胞,由于术后抵抗力下降,术后放疗及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发展成为乳腺癌。由于对侧乳腺癌也可以通过淋巴血道转移而来,因此,正确判断对侧乳腺癌为原发或转移癌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标准 [5] :(1)原发癌常位于外上象限乳腺实质内,转移癌常位于近中线的对侧乳腺周围或乳腺尾部脂肪组织中。(2)第二侧与第一侧乳腺癌发生相隔5年以上,并无复发或转移者。(3)两侧癌的组织类型有明显不同。(4)第二侧乳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比第一侧高。(5)癌周组织的镜下改变不同或一侧癌边缘查出原发癌而排除转移。(6)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同而首发癌无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于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不同者,诊断容易明确,对于双侧病理诊断相同者,则需根据肿瘤周围 组织的不同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判断。
, 百拇医药
2.2 治疗与预后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应视为两个独立的肿瘤,它与转移癌不同,并非肿瘤晚期,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原则与单侧癌相似,应具体结合临床分期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行双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双侧乳腺癌可采用保乳手术方法,双乳肿块象限切除及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局部放疗,同样可取得满意疗效。
影响双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与单侧乳腺癌相似,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据报道双侧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64%,且同时性乳腺癌较异时性乳腺癌预后好,异时性乳腺癌中,间隔时间越长,预后越好。对于一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对侧乳腺的处理,应建立有效的随访制度,教会患者自我检查,同时定期行乳腺钼靶红外线B超等辅助检查,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阚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21.
, 百拇医药
2 曹月敏,王国佩.乳腺外科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33.
3 沈镇宙.乳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445.
4 Martin J,Van Heerden JA,Gaffey TA.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urgery,1982,91(1):13.
5 Leis HP.Bilateral breast cancer,Surg Clin North Am,1978,58(4):833.
作者单位:310051武警杭州医院外一科
(收稿日期:2002-09-18)
(编辑 卉梅), 百拇医药(林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