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瞿麦药用浅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7-0648-02
瞿麦为传统的利水渗湿药,始载《神农本草经》,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其药材各地多用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chinensis L.及东北石竹Dianthus aˉmurensis jacq.、丝叶石竹D.subulifolius Kitag.、兴安石竹D.versicolor Fisch.等的全草作瞿麦使用。宁夏地区尚有以东方石竹D.orientalis Adams.作瞿麦使用 [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其植物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ˉperbus L.或D.chinensis L.” [2]两种来源。究其渊源作一浅析。
1 首载《本经》,其形始梁
瞿麦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云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名医曰,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大山,立秋,采实,阴干”。 [3] 对其功效、产地等进行了全面的记载。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隐居云今出近道,一茎生细叶,花紫赤可爱,合子叶刈取之,子颇似麦故名瞿麦。此类乃有两种:一种微大花边有叉桠,未知何者是,今市人皆用小者,复一种叶广相似而有毛花晚甚赤,按经云采中子至细,燥热便脱尽,今市人惟合茎叶用,而实正空壳无复子尔”。 [4] 从上述可见“出近道”,此药产于江苏地区。因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梁人,梁都健康,即今南京。指京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靠近南京,近道指京都附近之意,隐居于茅山著书,所称近道指江苏地区。所指药物一种微大花边有叉桠者疑为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一种小者为石竹D.chinensis L.复一种叶广相似而有毛者,疑为兴安石竹D.amurensis Jacq.此时药用多为石竹。
, http://www.100md.com
2 石竹为主,药图始宋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瞿麦,生大山川谷。今处处有之。高一尺以来。叶尖小,青色,根紫黑色,形如细蔓青。花红紫红色,亦似映山红,二五月开,七月结实,作穗,子颇似麦,故以名之。立秋后合子、叶收采,阴干用。河阳河中府出者,苗可用。淮甸出者根细,村民取作刷帚……”。 [5]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降洲瞿麦” [4] 与《图经本草》:“降洲瞿麦” [5] 图,均同似石竹。南宋·王介《履岩本草》所绘药图,乃禾本科植物,类似于雀麦Bromus japoicus Thunb.可能是作者将瞿与雀二字混淆的原故。《本草纲目》 [6] 、《永乐大典·医药集》 [7] 及明·陈嘉谟《本草蒙筌》 [8] 所附药图均似石竹Dianthus chinsis L。
3 瞿麦药图,当出清代,近代同用
, 百拇医药
清·张然秉成《本草便读》 [9] 之瞿麦药图疑为Dianthus superbus L.估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10] 图仍疑为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瞿麦药图已出现,但仍以石竹多用。
近代瞿麦与石竹同等入药。如《中国药学大辞典》 [11] 所附图似为《本草便读》之药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材商品学》 [12] 、《中药志》 [13] 、《中药大辞典》、《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 [14] 、《中药学》 [15] 统编教材将二者同等入药用。
综上瞿麦药用品种,其形态描述始载梁代,品种有三,药用多以石竹为主;唐、宋、明、清药用多以石竹为主要品种入药。宋·《图经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本草纲目》、清·《永乐大典·医药集》、《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药图应为石竹。清·《本草便读》始有瞿麦药图。南宋·《履岩本草》所绘图类似禾本科植物雀麦,疑为是将瞿、雀二字混淆之故。近代瞿麦与石竹同等作瞿麦入药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701-27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209.
3 吴普等述,孙星衍,孙冯翼,等辑.神农本草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6.
4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2.
5 苏颂.图经本草.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6.
6 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61.
, 百拇医药
7 萧源.永乐大典·医药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24.
8 陈嘉谟撰,王淑民.本草蒙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7.
9 张秉成.本草便读.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5.
10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278.
11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上海:上海及各省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806-2708.
12 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9.
1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770.
14 范崔生.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97-598.
15 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8.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方药系中药教研室
(收稿日期:2003-04-16)
(编辑 何蓓), 百拇医药(李兴广)
瞿麦为传统的利水渗湿药,始载《神农本草经》,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其药材各地多用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chinensis L.及东北石竹Dianthus aˉmurensis jacq.、丝叶石竹D.subulifolius Kitag.、兴安石竹D.versicolor Fisch.等的全草作瞿麦使用。宁夏地区尚有以东方石竹D.orientalis Adams.作瞿麦使用 [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其植物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ˉperbus L.或D.chinensis L.” [2]两种来源。究其渊源作一浅析。
1 首载《本经》,其形始梁
瞿麦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云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生川谷,名医曰,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大山,立秋,采实,阴干”。 [3] 对其功效、产地等进行了全面的记载。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隐居云今出近道,一茎生细叶,花紫赤可爱,合子叶刈取之,子颇似麦故名瞿麦。此类乃有两种:一种微大花边有叉桠,未知何者是,今市人皆用小者,复一种叶广相似而有毛花晚甚赤,按经云采中子至细,燥热便脱尽,今市人惟合茎叶用,而实正空壳无复子尔”。 [4] 从上述可见“出近道”,此药产于江苏地区。因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梁人,梁都健康,即今南京。指京都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靠近南京,近道指京都附近之意,隐居于茅山著书,所称近道指江苏地区。所指药物一种微大花边有叉桠者疑为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一种小者为石竹D.chinensis L.复一种叶广相似而有毛者,疑为兴安石竹D.amurensis Jacq.此时药用多为石竹。
, http://www.100md.com
2 石竹为主,药图始宋
宋·苏颂《图经本草》曰:“瞿麦,生大山川谷。今处处有之。高一尺以来。叶尖小,青色,根紫黑色,形如细蔓青。花红紫红色,亦似映山红,二五月开,七月结实,作穗,子颇似麦,故以名之。立秋后合子、叶收采,阴干用。河阳河中府出者,苗可用。淮甸出者根细,村民取作刷帚……”。 [5]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降洲瞿麦” [4] 与《图经本草》:“降洲瞿麦” [5] 图,均同似石竹。南宋·王介《履岩本草》所绘药图,乃禾本科植物,类似于雀麦Bromus japoicus Thunb.可能是作者将瞿与雀二字混淆的原故。《本草纲目》 [6] 、《永乐大典·医药集》 [7] 及明·陈嘉谟《本草蒙筌》 [8] 所附药图均似石竹Dianthus chinsis L。
3 瞿麦药图,当出清代,近代同用
, 百拇医药
清·张然秉成《本草便读》 [9] 之瞿麦药图疑为Dianthus superbus L.估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10] 图仍疑为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瞿麦药图已出现,但仍以石竹多用。
近代瞿麦与石竹同等入药。如《中国药学大辞典》 [11] 所附图似为《本草便读》之药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材商品学》 [12] 、《中药志》 [13] 、《中药大辞典》、《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 [14] 、《中药学》 [15] 统编教材将二者同等入药用。
综上瞿麦药用品种,其形态描述始载梁代,品种有三,药用多以石竹为主;唐、宋、明、清药用多以石竹为主要品种入药。宋·《图经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本草纲目》、清·《永乐大典·医药集》、《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药图应为石竹。清·《本草便读》始有瞿麦药图。南宋·《履岩本草》所绘图类似禾本科植物雀麦,疑为是将瞿、雀二字混淆之故。近代瞿麦与石竹同等作瞿麦入药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701-27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209.
3 吴普等述,孙星衍,孙冯翼,等辑.神农本草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6.
4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02.
5 苏颂.图经本草.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6.
6 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61.
, 百拇医药
7 萧源.永乐大典·医药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24.
8 陈嘉谟撰,王淑民.本草蒙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7.
9 张秉成.本草便读.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25.
10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278.
11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上海:上海及各省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806-2708.
12 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9.
1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770.
14 范崔生.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97-598.
15 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8.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方药系中药教研室
(收稿日期:2003-04-16)
(编辑 何蓓), 百拇医药(李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