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肾右肾类癌术后复发并多脏器转移1例报告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5-0464-02
患者,男,45岁,因肾类癌脑转移术后2年,右肾类癌术后1年10月,全身骨痛卧床2月入院。患者于2000年5月出现右下肢疼痛,水肿跛行,当地医院颅脑CT检查诊断“脑膜瘤(左额叶)”。后去某院行超声、MRI、CT检查诊断“马蹄肾,右肾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左额脑膜转移瘤”,在该院行左额叶脑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肾类癌脑转移”。术后右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行走如常。2月后又在某院行右肾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右)肾类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5”。临床治愈出院曾在多家医院住院先后应用干扰素、白介素-2、甲孕酮、胸腺肽等治疗,并行阿霉素、5-FU、氮烯咪胺等化疗,MRI复查诊断“马蹄肾,右肾肿瘤术后;胸,腰,骶椎,髂骨多处转移瘤”。本次为进一步查治而住本院肿瘤科。
入院查体:营养差,消瘦,呈恶病质状,抬入病房,卡氏评分20分。双侧腹股沟可触及5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头皮,腹部,背部及四肢皮下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约20余枚,均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左颅顶部可见长约6cm术后疤痕。瞳孔等圆不等大,左侧3mm,右侧5mm,对光反射灵敏。沿腹部正中右肋弓下至腋前线有一呈“L”形长约30cm术后疤痕。双下肢肌肉严重萎缩,活动障碍,左侧肌力4级,右侧肌张力亢进,肌力3级。右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
超声检查诊断:右肾类癌切除术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肝癌,继发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马蹄肾左肾及峡部声像图未见异常。
X线检查诊断:双肺多发转移瘤;肋骨、肩胛骨、肱骨、胸、腰椎成骨性骨转移瘤。给予Sr89治疗,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前好转,家属要求出院休养。
临床最后诊断:马蹄肾;右肾类癌术后复发;脑转移瘤术后;腹膜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双肺、肝脏、皮肤广泛转移瘤;全身多处骨移瘤;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恶病质。经随访出院后1月死亡。
讨论:类癌被认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在肺、胸腺等,其发生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8%~0.50%,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约占类癌中的85%,以阑尾和回盲部最多见。原发性肾类癌非常少见,马蹄肾并发肾类癌更为罕见,尽管类癌为低侵袭性肿瘤,但易发生浸润和转移。本例原发肾脏尚无症状时已脑转移。首发症状为右下肢疼痛,水肿、跛行,首先发现“脑膜瘤(左额叶)”,后相继发现“马蹄肾,右肾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先后在两家医院分别手术,手术病理先后诊断:“(右)肾类癌脑转移”,“(右)肾类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5”。有认为类癌预后良好,肾类癌一般生长缓慢,但本例术后经多家医院积极治疗,先后发现多脏器、多组织广泛转移,原位复发。从首次手术仅生存2年1月,预后甚差。马蹄肾并发类癌的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对肾脏有否先天性反常以及伴发肿瘤等,这些都 能被检查与诊断,而肾类癌尚无声像特征,术前难以确诊,而确诊尚需依靠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收稿日期:2002-12-11) (编辑 纪永健), http://www.100md.com(王怀禄)
患者,男,45岁,因肾类癌脑转移术后2年,右肾类癌术后1年10月,全身骨痛卧床2月入院。患者于2000年5月出现右下肢疼痛,水肿跛行,当地医院颅脑CT检查诊断“脑膜瘤(左额叶)”。后去某院行超声、MRI、CT检查诊断“马蹄肾,右肾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左额脑膜转移瘤”,在该院行左额叶脑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肾类癌脑转移”。术后右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行走如常。2月后又在某院行右肾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右)肾类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5”。临床治愈出院曾在多家医院住院先后应用干扰素、白介素-2、甲孕酮、胸腺肽等治疗,并行阿霉素、5-FU、氮烯咪胺等化疗,MRI复查诊断“马蹄肾,右肾肿瘤术后;胸,腰,骶椎,髂骨多处转移瘤”。本次为进一步查治而住本院肿瘤科。
入院查体:营养差,消瘦,呈恶病质状,抬入病房,卡氏评分20分。双侧腹股沟可触及5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头皮,腹部,背部及四肢皮下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约20余枚,均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左颅顶部可见长约6cm术后疤痕。瞳孔等圆不等大,左侧3mm,右侧5mm,对光反射灵敏。沿腹部正中右肋弓下至腋前线有一呈“L”形长约30cm术后疤痕。双下肢肌肉严重萎缩,活动障碍,左侧肌力4级,右侧肌张力亢进,肌力3级。右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
超声检查诊断:右肾类癌切除术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肝癌,继发性;下腔静脉癌栓形成;马蹄肾左肾及峡部声像图未见异常。
X线检查诊断:双肺多发转移瘤;肋骨、肩胛骨、肱骨、胸、腰椎成骨性骨转移瘤。给予Sr89治疗,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前好转,家属要求出院休养。
临床最后诊断:马蹄肾;右肾类癌术后复发;脑转移瘤术后;腹膜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双肺、肝脏、皮肤广泛转移瘤;全身多处骨移瘤;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恶病质。经随访出院后1月死亡。
讨论:类癌被认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在肺、胸腺等,其发生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8%~0.50%,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约占类癌中的85%,以阑尾和回盲部最多见。原发性肾类癌非常少见,马蹄肾并发肾类癌更为罕见,尽管类癌为低侵袭性肿瘤,但易发生浸润和转移。本例原发肾脏尚无症状时已脑转移。首发症状为右下肢疼痛,水肿、跛行,首先发现“脑膜瘤(左额叶)”,后相继发现“马蹄肾,右肾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先后在两家医院分别手术,手术病理先后诊断:“(右)肾类癌脑转移”,“(右)肾类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5”。有认为类癌预后良好,肾类癌一般生长缓慢,但本例术后经多家医院积极治疗,先后发现多脏器、多组织广泛转移,原位复发。从首次手术仅生存2年1月,预后甚差。马蹄肾并发类癌的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对肾脏有否先天性反常以及伴发肿瘤等,这些都 能被检查与诊断,而肾类癌尚无声像特征,术前难以确诊,而确诊尚需依靠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收稿日期:2002-12-11) (编辑 纪永健), http://www.100md.com(王怀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