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2818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6-0569-03

    艾滋病(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疾病,也是全球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自1985年首例艾滋病发现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已处于关键阶段。然而,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传染病,它和人群以及社会的行为密切相关,加上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特异性的预防疫苗,所以“对付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大学生是性活跃与思维活跃的人群,他们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2001年以来对我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并对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校1998~2000级大学生,自愿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同学,共181例,其中男生117例,女生64例。
, 百拇医药
    1.2 内容与方法 主要结合生殖健康教育知识,就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预防措施,怎样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等方面进行交流式的讲座。根据调查目的,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认识及个人行为等。讲课前让学生进行不记名答卷,4学时讲座结束后每个同学再次填写同样内容问卷。本次调查讲座前后各收回有效问卷181份。

    2 结果

    2.1 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目前艾滋病无特效药和预防疫苗,同性恋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等知晓率较高。其他一些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明显提高,各题答对率均有上升,特别是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认识明显提高,见表1。

    2.2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通过健康教育艾滋病离自己还 很远,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得到同情与帮助,艾滋病是对吸毒、卖淫嫖娼性乱、同性恋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惩罚问题的正向转化率提高幅度较大。教育后大学生虽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明显降低,但仍有多数同学认为艾滋病很可怕。对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因在教育前学生已树立正确的认识,教育后正向转化率变化不大。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艾滋病有关知识回答情况 例(略)

    2.3 对待性行为的态度 在涉及性道德的态度上表现出令人担心的倾向近半数的同学对婚前性关系认为无所谓,认为相爱的人发生性关系很正常,并且对该问题的认识培训前后变化不太明显,见表1。

    2.4 获得艾滋病知识及性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主要通过报刊、电视、电台、朋友间交流获得艾滋病知识及性知识。表明我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知识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体和朋友间交流。见表2。

    2.5 对传播途径的认识 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婴)及非传播途径答对率较低。教育后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蚊虫叮咬、公共场所、唾液、日常生活接触等是否会传染 HIV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并对如何感染HIV有了明确的认识,见表1。

    表2 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略 )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预防艾滋病当中,青少年是一个重点的人群,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性活跃且又是“性朦胧”阶段。我们应该在性科学方面给予其重点的指导,使他们对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正确地对待由性行为传播的一系列疾病,能够洁身自爱来维护自己 [1]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属全民性的健康教育,而大学生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HIV感染的被保护对象,更是参与社会综合性预防AIDS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和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把预防的方法教给他们,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改变HIV/AIDS传播的高危行为。

    3.2 重视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在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以便不断地改变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AIDS知识水平是评价预防AIDS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虽是即时效果评价,但仍有明显效果,通过这次短期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正向转化率均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卷的知识题中正确回答率差异较大,说明教育前学生所获得的有关AIDS知识比较零散、片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部分处于认识模糊的同学在教育后并非都转向正确,在个别问题上反而转向错误的认识。因此,开展AIDS健康教育并非一次专题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应不断地总结经验,长期、系统有计划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正确了解有关AIDS知识。
, 百拇医药
    3.3 预防艾滋病教育必须与性教育相结合 本次调查从大学生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中近半数的人认可婚前性行为,教育后虽有所降低但效果不太明显。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的思想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存在对性行为的开放思想,就会有不端性行为的极大可能,也就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2] 。因此,在当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蔓延中,预防艾滋病教育必须与性生理、性道德及安全性行为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懂得自爱、自尊,珍惜健康和生命。

    3.4 针对大学生可接受形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前四条途径是报刊杂志、电视、电台、朋友。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是电视、录像、报刊杂志、广播等,这对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我们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发挥不同教育形式的优势,增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大众媒体在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及学校健康教育的弱点,提示有必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适当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
, 百拇医药
    3.5 预防艾滋病注重开展同伴教育 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学生模式,而同伴教育则是学生—学生模式,它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利用压力的积极因素,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进行有目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他们再向其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特点是同伴间年龄相似、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容易相互沟通,心理戒备少,可以畅所俗言,形式活泼、多样。这种教育方式应是我们今后开展AIDS与性教育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戴志澄.谈艾滋病.中国性病艾滋病防,2000,7(8):20.

    2 Skidmore D,Hayter E.Risk and sex:Ego-Centricty and Sexual Beˉhaviour in Youy Adults-Health.Risk&Society,2000,2(1):23-32.

    (收稿日期:2003-01-18)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李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