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急诊内科3年间收治自杀病例的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经济发达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3年间收治自杀患者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自编调查量表对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所有自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姻、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并比较2次调查的结果。结果 1999年组和2001年组分别收治自杀患者为360例和475例,分别占总就诊人数的1.11%和1.55%,两组年龄均以15~25岁为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9年组和2001年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为1:2.36和1:2.74),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人口分别为1:9.6和1:14.3)。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组初中文化以下自杀者上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差异有显著性。自杀方式全部为服毒自杀。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自杀者多(67.5%),2001年组服农药者下降,服安眠药、其他药品、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3年间某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自杀患者结构、自杀原因、自杀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综合医院 自杀 调查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89-03
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居世界第一,卫生部1999年公布的1993年数据为22.2/10万人口 [1]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卫生医疗条件不同及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存在的差异,在中国不同地区自杀率有较大的差异。自杀行为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对广东珠三角地区某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1999年和2001年收治的自杀病例进行调查,并对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自杀患者。
1.2 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对照研究法,自编调查表对所有自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姻、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资料统计分析在计算机上,由SPSS软件完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自杀患者的总例数 1999年急诊内科共收治患者32322例,其中自杀患者360例,占总就诊人数的1.1%。2001年急诊内科共收治患者30778例,其中自杀患者475例,占总就诊人数的1.55%,提示自杀人数无显著上升。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两组资料均数显示女性多于男性。1999年组,男:女为1:2.36,2001年组男:女为1:2.74(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以15~25岁年龄段的自杀者多,2年自杀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以青少年自杀者多。从户籍所在地作比较,两组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外地1999年组为1:9.6,2001年组为1:14.3(P>0.05)。两组均以未婚、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初中文化以下自杀 者上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从表中可看出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2.3 两组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 见表2。在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者多,共占总自杀人数的67.5%(分别为服农药37.8%,服安眠药29.7%)。农药为有机磷,少数服菊脂类杀虫剂。2001年服农药者下降(22.9%),而服安眠药、其他药品(解热镇痛药、抗组胺类等药品)和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表1 1999年组和2001年组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略)
3 讨论
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整个社会看,自杀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自杀不仅使行为者过早死亡,而且也给家庭、朋友及其他有关人员造成心理与社会压力。珠三角处于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外来人口涌入,对该地区综合医院急诊的自杀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对该地区内的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组及2001年组自杀患者的人数占急诊内科总人数的1.11%~1.55%,与美国麻省总医院急诊八院患者的人数一致 [2] ,而较杨洪等 [3] 的研究结果稍低。这可能与该地区打工者多在下班后到急诊科就医, 而使急诊内科年就诊人数增多有关。
两组研究结果均以女性自杀者多于男性,与国内的研究相同 [2] 。导致妇女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家庭矛盾、恋爱婚姻的问题。年青女性以人际关系动机自杀者多。并多为自杀未遂者,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女性个性软弱,对刺激敏感、耐受性低也是其主要原因。
从自杀与年龄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以青少年的自杀多,结合户籍、职业看,外来人口、打工者自杀者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外来打工者长期独处异地,有强烈的思乡和思亲情绪,具有较强的孤独感、无援感和空虚感,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语言不通的环境中,有的人长期会产生精神抑郁,提示应关注青少年打工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国自杀者中已婚者占多数,未婚和离婚者较少,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一致,但未婚和离婚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高 [1] 。本资料也显示出这一特征。另外,资料还显示出低教育水平人群有高自杀率,与山东省(1989~1994年)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安徽省(1990~1995年)疾病监测的数据相符 [5,6] 。提示应加强国民终身的生死观教育,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
本文显示人际关系、恋爱婚姻问题是导致自杀最重要的原因。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2001年组因人际关系、恋爱婚姻问题而自杀人数下降,可能与珠三角地区在9.11事件后经济受影响,许多企业订单减少,外来人员减少,打工者工作压力减轻有关。本研究结果与国内有关文献资料相似 [2,4,7] 。自杀方式的选择上两组发生了变化,1999年组以服农药为最多,其次为服安眠药。而2001年组服农药自杀者下降,服安眠药、杀鼠剂和其他药品自杀者上升。上述结果可能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迅 速,农用土地减少,农药获得较前不易,处方类用药管理不当,打击制造、贩卖违禁杀鼠剂不力有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赵梅,李建林.关于自杀的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161.
2 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3-224.
3 杨洪,王雪.综合医院急诊内科5年间自杀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09-111.
4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5-142.
5 张敬悬,唐济生.山东省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48.
6 叶丽新,倪守旗.安徽省疾病监测点1990~1995年自杀死因分析.疾病监测,1997,12:101.
7 朱学平,李秀泉.651例服毒自杀者的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55-56.
(收稿日期:2003-11-13)
作者单位:523721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人民医院内科
(编 辑 丙之), http://www.100md.com(曹文斌)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综合医院 自杀 调查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89-03
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居世界第一,卫生部1999年公布的1993年数据为22.2/10万人口 [1]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卫生医疗条件不同及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存在的差异,在中国不同地区自杀率有较大的差异。自杀行为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对广东珠三角地区某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1999年和2001年收治的自杀病例进行调查,并对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自杀患者。
1.2 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对照研究法,自编调查表对所有自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姻、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资料统计分析在计算机上,由SPSS软件完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自杀患者的总例数 1999年急诊内科共收治患者32322例,其中自杀患者360例,占总就诊人数的1.1%。2001年急诊内科共收治患者30778例,其中自杀患者475例,占总就诊人数的1.55%,提示自杀人数无显著上升。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两组资料均数显示女性多于男性。1999年组,男:女为1:2.36,2001年组男:女为1:2.74(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以15~25岁年龄段的自杀者多,2年自杀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以青少年自杀者多。从户籍所在地作比较,两组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外地1999年组为1:9.6,2001年组为1:14.3(P>0.05)。两组均以未婚、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初中文化以下自杀 者上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从表中可看出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2.3 两组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 见表2。在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者多,共占总自杀人数的67.5%(分别为服农药37.8%,服安眠药29.7%)。农药为有机磷,少数服菊脂类杀虫剂。2001年服农药者下降(22.9%),而服安眠药、其他药品(解热镇痛药、抗组胺类等药品)和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表1 1999年组和2001年组一般资料比较(略)表2 两组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略)
3 讨论
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整个社会看,自杀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自杀不仅使行为者过早死亡,而且也给家庭、朋友及其他有关人员造成心理与社会压力。珠三角处于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外来人口涌入,对该地区综合医院急诊的自杀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对该地区内的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组及2001年组自杀患者的人数占急诊内科总人数的1.11%~1.55%,与美国麻省总医院急诊八院患者的人数一致 [2] ,而较杨洪等 [3] 的研究结果稍低。这可能与该地区打工者多在下班后到急诊科就医, 而使急诊内科年就诊人数增多有关。
两组研究结果均以女性自杀者多于男性,与国内的研究相同 [2] 。导致妇女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家庭矛盾、恋爱婚姻的问题。年青女性以人际关系动机自杀者多。并多为自杀未遂者,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女性个性软弱,对刺激敏感、耐受性低也是其主要原因。
从自杀与年龄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以青少年的自杀多,结合户籍、职业看,外来人口、打工者自杀者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外来打工者长期独处异地,有强烈的思乡和思亲情绪,具有较强的孤独感、无援感和空虚感,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语言不通的环境中,有的人长期会产生精神抑郁,提示应关注青少年打工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国自杀者中已婚者占多数,未婚和离婚者较少,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一致,但未婚和离婚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高 [1] 。本资料也显示出这一特征。另外,资料还显示出低教育水平人群有高自杀率,与山东省(1989~1994年)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安徽省(1990~1995年)疾病监测的数据相符 [5,6] 。提示应加强国民终身的生死观教育,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
本文显示人际关系、恋爱婚姻问题是导致自杀最重要的原因。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2001年组因人际关系、恋爱婚姻问题而自杀人数下降,可能与珠三角地区在9.11事件后经济受影响,许多企业订单减少,外来人员减少,打工者工作压力减轻有关。本研究结果与国内有关文献资料相似 [2,4,7] 。自杀方式的选择上两组发生了变化,1999年组以服农药为最多,其次为服安眠药。而2001年组服农药自杀者下降,服安眠药、杀鼠剂和其他药品自杀者上升。上述结果可能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迅 速,农用土地减少,农药获得较前不易,处方类用药管理不当,打击制造、贩卖违禁杀鼠剂不力有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赵梅,李建林.关于自杀的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161.
2 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3-224.
3 杨洪,王雪.综合医院急诊内科5年间自杀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09-111.
4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5-142.
5 张敬悬,唐济生.山东省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48.
6 叶丽新,倪守旗.安徽省疾病监测点1990~1995年自杀死因分析.疾病监测,1997,12:101.
7 朱学平,李秀泉.651例服毒自杀者的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55-56.
(收稿日期:2003-11-13)
作者单位:523721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人民医院内科
(编 辑 丙之), http://www.100md.com(曹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