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402869
头孢噻肟钠致药物热3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74-01

    临床上药物热并不少见,但往往得不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负担,而且易将临床医生的诊治引向误区,现将我院接诊的由头孢噻肟引起的药物热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35岁,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在该厂医务室输注头孢噻肟钠,每天4g,连输7天后无效,且体温高峰渐升,峰值出现在输液后0.5~1h,最高达40℃,高热时自服退热药后体温下降,发热间歇期无任何症状,次日输液后体温又复升高。因发热时症状日渐明显而转来我院。入院时查体:体温40.1℃,脉搏90次/min。皮肤无黄染及皮疹,左颈部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直径约0.5~1.0cm,质硬,压痛,活动度稍差,心肺无特殊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肝于剑突下3.0cm,右肋下2.0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化验血象:WBC2.1×10 9 ,N58%,L34%,M8%,腹部B超示:肝、脾轻度肿大,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入院当时考虑为伤寒可能。继续给头孢噻肟钠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并作肥达-外斐反应未见异常,伤寒抗体阴性,骨髓及血培养阴性,颈部淋巴结活检未见异常。治疗3天后病情加重,最高体温达41℃,均为下午输液后发生,并出现腹泻,考虑为药物热。当即停用上述药物,停药当天未再发热,腹泻停止。2天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未见异常。
, http://www.100md.com
    例2,女,5岁,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3天,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医生给予输注头孢噻肟钠治疗,每天1.5g,3天后无效,且体温日渐升高,最高达到40.5℃,于输液开始1h后体温开始升高,2h达高峰。高热时出现谵妄、易惊,经物理降温及使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次日输 液后又复升高。因高热时症状日渐明显而到我科就诊。当时查体:体温40.5℃,患者烦躁不安,谵妄。心肺腹无异常体征。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化验血象正常,腹部B超:轻度脾肿大。经详细询问病情后,考虑为药物热,当即停用输液,给予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消失。随访1周未见异常。

    例3,男,8岁,因咳嗽、咽痛伴发热5天,门诊给输头孢噻肟钠治疗1天后无效,体温高峰较前升高而来诊。当时查体:体温39℃,脉搏96次/min,左颌下可触及2个大小约1.0cm×0.8cm的淋巴结,质硬,可活动。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双侧肺部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化验血象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给头孢噻肟钠静滴治疗,输液结束后2h,体温升至40℃,经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次日输液后又复出现高热,体温40.1℃。考虑为药物热,停用该药后未再发热。随访1个月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2 讨论

    临床上药物热并不鲜见,但常常得不到及时诊治,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认真询问病史及用药史,以及发热的规律,不难作出诊断,关键是我们要意识到本病。该病易误诊为伤寒,本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其特点是用药后1~2h或10~15min内发生,停药后退热,退热时间与该药进入体内及该药在体内的积蓄量有关 [1] 。通过上述3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抗生素滥用问题。提醒广大医生注意,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

    参考文献

    1 赵国兴,孟庆荣,孟春娥.实用药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7.

    (收稿日期:2003-10-14)

    作者单位:1 661600云南省开远小龙潭电厂职工医院内科

    2 661600云南省开远工人医院化验室

    (编 辑 刘娜), 百拇医药(邵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