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8期
编号:10403021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2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8-2715-02

    我院内科从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出血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病人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85岁,51~58岁12例。意识:神志清醒7例,嗜睡3例,昏睡5例,昏迷5例,血压140~230/90~130mmHg,血糖3例升高。头部CT:左基底节区血肿5例,右基底节区血肿3例,左丘脑出血3例,右丘脑出血2例,右内囊出血1例,左侧豆状核出血1例,脑干出血3例,合并脑室出血4例,合并脑疝3例,左侧额颞顶部出血1例,左颞叶出血2例,右侧巨大血肿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对有颅内压增高的18例病人应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治疗,每日2~4次,病情稳定后减量停用。对血压升高的15例病人应用心痛定治疗。7例加用巯甲丙脯酸治疗。对高热躁动、血压升高、呕吐的7例病人加用冬眠合剂治疗。高血糖的加用胰岛素。
, 百拇医药
    1.2.2 中医治疗 全部病人均加用活血化瘀治疗。15例病人加用血栓通280mg/日,加入5%GS250ml中静滴14天。5例病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天。同时11例病人加用通腑化痰活血化瘀中药抵当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14天。

    2 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4例,好转2例,死亡4例。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患病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脑血管病、癌症与心血管病为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其中脑血管病发病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最大。我国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20%~30%,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脑出血病后30天内死亡率35%~52% [1] 。我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死率下降为20%,与我院前几年统计的西医治疗38%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 百拇医药
    脑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血肿及脑水肿,脑出血后形成脑内血肿,血肿形成6h后脑实质随时间变化出现水肿,海绵样变性、出血、坏死。这些病理变化除血肿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等起着重要作用 [2]

    至今为止,我们西医治疗脑出血,主要是针对脑水肿,应用脱水剂及对症治疗,脱水剂初用有效,但血肿的压迫未解除。机械压迫及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依然存在。重病人继续应用则无效。而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血肿周围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是治疗的关键 [3] 。采用活血化瘀可加速血肿吸收,解除脑组织受压,中药血栓通、复方丹参及抵当汤中的药物,三七、丹参、大黄、桃仁、水蛭、虻虫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促进血肿吸收,大黄除活血化瘀外尚有通便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因此中西医结合可使病死率下降。

    对脑出血病人发病2~3天后病人意识障碍逐渐加深,体温血压逐渐升高,病情逐渐加重,以前西医治疗,这部分病人大部分死亡,往往是血肿压迫的结果,此时中西医结合一面脱水对症治疗,一面活血化瘀,促进血肿的吸收,从根本上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疗效。我们降低病死率主要是这一类病人,20例中有6例上述病人治疗存活。
, 百拇医药
    对脑出血病人发病后短时间内即进入昏迷、瞳孔散大、 呼吸衰竭、中枢高热,CT提示大量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脑室铸形的效果仍差,死亡的4例病人1例为巨大脑血肿7.1cm×3.4cm×8cm,3例为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形。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脑出血,降低病死率的良好途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

    2 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

    3 史大年.心脑血管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4.

    作者单位: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内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