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403133
试论恐惧障碍的“怕死情结”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2-0165-03

    “不无自我”心理疗法 [1] 是笔者根据中医“心主藏神”、“胆主决断”、“恬淡虚无”等理论,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创立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心理疗法,即用“不怕死”、“无所谓”、“自我批评”、“我很行”(简称“不无自我”)四大方法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本疗法认为心理疾病的病因不外乎恐惧、焦虑、发怒、自卑四大心理障碍,“不无自我”心理疗法就是通过消除四大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不怕死”消除恐惧心理,“无所谓”消除焦虑心理,“自我批评”消除发怒心理,“我很行”消除自卑心理。本疗法的理论基石是四大情结(怕死情结、有所谓情结、怪怨情结、我不行情结)、两大规律(逆反性规律、反复性规律)和感觉驱使论等三项发现,本文就四大情结之一的“怕死情结”作一探讨。

    1 怕死情结的概念

    所谓怕死情结泛指人对一切事物的惧怕心理,是恐惧障碍的心理根源。“死”非单纯“死亡”之意,泛指对“我”的一切伤害,“死亡”是其极端状态,怕的虽不一定是“死亡”,但通归于怕死之类,故笔者称为怕死情结。
, http://www.100md.com
    恐惧本是正常的应激反应,是一种避害本能。恐惧能引起紧张,产生情绪化反应和躯体化反应,适当的紧张对于避害有积极意义。但过度或持续的紧张,则使情绪化和躯体化反应过于强烈,若情绪化反应过于强烈,则形成恐惧障碍,表现为过分恐惧或不该恐惧而恐惧。恐惧作为应激反应造成的情绪化和躯体化反应会随着恐惧对象的消除而迅速消失,一旦形成恐惧障碍则会持续不消,而且越想消除越适得其反,形成强迫性重复。以恐惧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 称为恐怖症,并且根据恐惧对象的不同,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等。若躯体化反应过于强烈,则产生各种心身反应,持续的心身反应可形成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心理疾病隶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恐惧障碍不仅可以导致恐怖症,各种心理疾病都与恐惧密切相关,因为心理疾病皆因为紧张,而恐惧是紧张的主要因素,其他心理因素,如焦急、忧愁、担心、思虑、疑虑、自卑等,本身就是一种恐惧或由恐惧所派生。焦急是因害怕出现某种后果而感到事情紧急,忧愁是害怕面临的事情解决不了,担心是害怕出现不良后果,思虑是因害怕出现不良后果而做过度的心理准备,疑虑是唯恐别人会伤害自己,自卑是害怕不胜任而畏缩退避。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完全不恐惧,就不会紧张,也就不会患心理疾病。
, 百拇医药
    恐惧对象复杂多样又因人而异,有人某些地方胆量很大,某些地方胆量很小,有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有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恐惧,临床上许多病人不承认自己有恐惧障碍,他们说:“我的胆最大了,半夜我都敢在坟地睡觉”。其实这只能说明他在不怕鬼神方面胆量很大,要让他做生意投资好几万,就可能终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有些人做生意,干事业胆量很大,但一遇身体不适就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石光荣枪林弹雨都不怕,却因怕打针逃出医院,所以一个人不能处处都胆大,也不可能处处都胆小,但无论哪方面胆小了,都会紧张,引起心理疾病。因而要想治愈心理疾病,必须消除一切恐惧心理。

    但人人都不想恐惧,恐惧障碍者时刻都在消除恐惧,但越消除却越厉害,因而就认为消除恐惧障碍难。好多病人说:“我什么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是自以为懂,实际上一点也不懂,不是做不到,而是方法不对。只要真懂了,方法对了,消除恐惧就一点不难。

    恐惧的人都认为害怕的是可怕之物,怕鬼的人认为是怕鬼,怕病的人认为是怕病,其实都是认识倒错,害怕的不是可怕之物,而是怕死,即“怕死情结”。《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之所以怕这怕那,都是因为怕死,死既不怕,复有何惧?怕鬼者并非怕鬼,而是怕被鬼害死;怕病者并非怕病,而是怕自己病死。高考前焦虑失眠并非害怕高考,而是怕考不好的伤害。做生意焦虑失眠是怕做砸生意的伤害。
, 百拇医药
    许多病人说:“我不怕死,就是怕难受”,这并非真不怕死,只是他们还没觉得自己能死,否则肯定会比怕难受更害怕。如果死都不怕了,还会怕难受吗?还有病人说:“我不怕死,我有时都想死,还不如死了好呢。”其实这也是一种假不怕死,不过是说急话而已,虽然嘴上说想死,如果来个老虎,都不如他逃得快。

    胆小鬼错把恐惧的原因归于可怕之物,消除恐惧的方法自然发生倒错,不是消除自己的怕死情结,而是消除可怕之物。怕鬼的人总是消除鬼,怕病的人总是消除“病”,鬼和“病”本来就不存在,因怕死而产生,不消除怕死情结而消除鬼和“病”,怎能消除恐惧心理。只有彻底消除怕死情结,才能彻底消除恐惧障碍。

    2 怕死情结的消除方法

    消除怕死情结的方法,就是“不怕死”,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2.1 改变病人的错误认知 让病人认识到引起恐惧的不是可怕之物,而是自己的怕死情结,不是怕鬼,而是怕死,世界上没有可怕之物,都是自己吓自己,因为怕死才觉得可怕之物可怕,一切可怕之物在不怕死面前就都变成不可怕了。每当恐惧感要出现时,别跟着感觉说没有事,别害怕,而是把害怕的事情摆出来,看如果可怕之物真的出现能不能死,真死都不怕,还怕不能死或未必能死的吗?干脆豁出去,死了活该。这样就能立刻消除恐惧心理。如果只是拼命地说没有事,别害怕,就只能使恐惧更厉害。因为消除可怕之物的方法是“不能死”,消除怕死情结的方法是“不怕死”。“不能死”是拼命地说没有事,死不了,“不怕死”是明知没有事,却不说没有事,而是说有事活该,明知死不了,却不说不能死,而是说死了倒霉。“不能死”是假不怕,不能消除恐惧,反而会加重恐惧,“不怕死”是真不怕,能彻底消除恐惧。
, http://www.100md.com
    2.2 阐明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规律 蝼蚁尚且偷生,人都乐生厌死,但不能光不想死,怎样才能不死?胆小鬼总是顺向地认为,怕死才能不死,不怕死就得死。其实是逆反的,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癌症病人怕死,死得更快,不怕死,反而活得长。不该死的吕布怕死而丧命,该死的张辽不怕死而得生。真该死怕也没用,不该死则不用怕。“不怕死”是道家的思想精髓,即道家的视死如归。道家修道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但其达到长生的方法却是不怕死。《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庄子》则以丽姬的故事揭示视死如归的道理。所以不怕死并非为了快死,而是为了长生。

    2.3 认识恐惧的危害 恐惧只是心理障碍,害怕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但害怕虽是假,害人却是真。害怕的害处数不胜 数,概言有三:一是降低人的能力,消灭人的本事。只要害怕了,再有本事也没本事,再有能力也没能力。二是产生错觉,导致错误判断和决策行为。中医认为“胆主决断”,胆量大,才能发挥判断决策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胆量小,就不能发挥判断决策能力,就要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同是看到黑夜晾的衣服,胆大者就能正确地判断为衣服,做出置之不理的正确决策,胆小者就会错误地判断为魔鬼,做出畏缩逃避等错误决策。三是伤害身体。当头一棒未必能把人一下打死,害怕能把人当场吓死,一吓胜过当头一棒,长期恐惧的伤害可想而知。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现代医学也认为恐惧可导致各种心身反应和心身疾病。害怕既是假象,又如此害人,我们何必害怕?我们何必用一个假东西来害自己?
, 百拇医药
    2.4 突破感觉的误区 恐惧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本质就是强迫性重复,但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重复是受潜意识支配,潜意识来源于幼年时期的心理缺陷,必须通过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手段,挖掘出幼年时期的心理缺陷,再通过移情等方法弥补之,方能消除强迫性重复,治愈心理疾病。结果不仅挖掘心理缺陷难上加难,移情也令人望而生畏,而且工程浩大,耗资耗时,对医患双方的耐心都是严重挑战,国外已较少用,更不适合我国国情。

    笔者的感觉驱使论认为强迫性重复是受错误感觉的驱使,只要突破感觉的误区,就能消除强迫性重复。感觉驱使论就是说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受感觉的驱使。感觉是一切心理及行为的原动力,感觉饿就要吃饭,感觉冷就要穿衣。好感觉使人趋迎,坏感觉使人退避,吸毒虽有害,舒服则难戒,良药虽有益,苦口则不服。正确感觉产生正确心理行为,错误感觉产生错误心理行为。一旦感觉有误,就难突破,感觉有,无亦为有,感觉无,有亦为无。天天刷牙,早上就会感觉牙脏,虽然牙齿实际一点不脏,几乎没人能突破这个误区。相反,从不刷牙的人,虽然牙齿很脏,却不愿刷牙,因为感觉不脏。人总是顽固地相信感觉,但不知很多情况下感觉都是骗人的。心理障碍其实就是在错觉支配下产生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恐惧能产生错觉,错觉则产生错误心理行为。怕走夜路则感觉身后有人跟着,感觉身后有人则恐惧、回顾、奔逃。错误行为是为了消除错误感觉,但行为错误不仅消除不了错误感觉,反而适得其反。但明明是错,却反认为对,越做越错,越错越做,就形成强迫性重复。心理因素还能夸大感觉。不怕打针,痛如蚁咬,害怕打针,疼痛不堪。害怕火烧,烛燎而跳,临死不惧,邱少云焚身不动。害怕感觉,感觉如虎,不怕感觉,感觉如狗,怕狗,狗就疯狂,不怕狗,狗就软弱。恐惧能夸大错觉,“不怕死”能消除错觉。只要能认识到感觉骗人,再用“不怕死”战胜感觉,就能突破感觉误区,消除心理障碍。
, 百拇医药
    2.5 消除恐惧症状 恐惧障碍可产生许多躯体症状,怕得心脏病则感觉心悸、胸闷,怕得乙型肝炎,则感觉肝区隐痛。症状可加重恐惧,恐惧又可加重症状,消除症状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之一。要想消除症状,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是改变认知,不是症状引起恐惧,而是恐惧引起症状。怕走夜路的人总认为是身后有人的感觉让自己害怕的,便拼命消除身后的感觉。怕病的人总认为是症状让他害怕的,便拼命消除症状。其实不是感觉和症状引起害怕,而是害怕引起感觉和症状,不要消除感觉和症状,而要消除害怕,只要害怕消除了,感觉和症状立刻消失。害怕不消除,感觉和症状不但消除不了,而且越消除越厉害。胆小鬼只要来个人做伴就不害怕了,身后的感觉立刻消失,没人做伴感觉就无法消除,因为做不到不害怕。同样,怕得心脏病的人只要真不怕心脏病,心悸胸闷症状也会立刻消失。二是消除方法要正确,不是要消除症状,而是反过来让症状加重。病人和胆小鬼做不到真不害怕,尽管他们在拼命地说别害怕,拼命地想不害怕。但只是假不害怕,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 不害怕。真不怕与假不怕的区别就在于想不想消除症状,一心想消除症状,就是真害怕,不害怕为何要消除?再说别害怕,也只能是假不怕。不但不消除,反而让症状加重,这才是真不怕。真不怕,症状就当场消失。越消除越加重,越加重越消失,这就是逆反性规律。

    参考文献

    1 郭士全.“不无自我”心理疗法.现代医学与临床,2002,2(1):12-15.

    作者单位:221002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22)

    (编辑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