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45例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法将75例患者分自拟止眩汤治疗该病45例为治疗组,30例用颈复康颗粒剂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2.2%,总有效率达95.6%;对照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达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拟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明显提高显效率。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自拟止眩汤 中药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8-2717-02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易反复发作,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目前治疗方法颇多,我们从张介宾“无虚不作眩”入手,考虑“因虚致瘀”为最终结果,结合现代医学,自拟止眩汤治疗该病45例,颇有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有75例颈性眩晕病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均系1996年1月~2002年1月就诊的病人,男34例,女41例,年龄27~69岁,平均48.5岁。治疗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51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0岁,平均52.3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症状表现: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眩晕,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脖子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并常伴有头痛,颈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视力减弱模糊或记忆力减退甚则晕厥。临床体征:颈椎生理弧度变浅,颈椎棘突偏歪(尤其C 2 、C 3 棘突),颈肌较紧张或两侧紧张度不对称,颈活动不同程度受限,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Adson’S试验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后缘增生,伴项韧带钙化,左右斜位横突孔变尖,钩椎关节增生。所有病例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均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疾病。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自拟止眩汤治疗,方由熟地15g,山茱萸15g,淮山药15g,党参15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2g,当归15g,川芎10g,炙甘草6g,生黄芪30g,葛根30~60g,天麻12g,杜仲15g,羌活12g,陈皮9g,丹参15~30g组成。兼痰湿去熟地加制半夏10g;眩晕严重者选加钩藤15~30g,生龙牡各15~30g;阴虚严重者选加鳖甲15g;阳虚严重者选加巴戟天12g。
2.2 对照组 采取服用颈复康颗粒剂治疗,由河北承德中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冀卫药准字1999第08193号,规格10g/袋,口服1袋/次,3次/日,15天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之颈椎病动脉型疗效标准。显效:15天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正常;有效:15天内眩晕症状有所减轻,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以前有所改善;无效:15天内眩晕症状无变化或加重,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以前无改变。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颈性眩晕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注:χ 2 检验, ˇ P<0.05, △ 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主要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劳损和损伤并发生痉挛、炎症、粘连,使之僵硬,造成颈部力量平衡失调,从而损害了颈椎的外源性稳定性因素,导致椎间排列紊乱,加上颈椎本身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压迫颈椎动脉,使颈椎动脉变窄、扭曲,使血液动力改变,引起头晕耳鸣、颈项酸痛、头痛等症状。
颈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而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为眩晕;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而且素体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导致清窍失荣又能产生眩晕,正如《医林改错》中“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景岳全书·眩晕》认为“无虚不作眩;眩晕之病则上气不足或上虚则眩;其论治当以治虚为主”。 并且认为“头眩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盍 艹 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然伐下者必枯于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 [1] 。
, 百拇医药
由此综合景岳所用方剂自拟止眩汤治疗,方中四物汤和血补血,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并大剂量黄芪益气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而且黄芪能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流量;山茱萸、淮山药、杜仲伍熟地滋阴益精;丹参伍四物汤能活血通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水肿、消除炎症之效,川芎又有显著增强脑血流量、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和液态、增加脑血管搏动性流量;葛根能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能解肌而且能直接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并能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 [2] ;羌活能散风寒,胜湿止痛善治肩项背部寒湿疼痛及解除项背部肌肉痉挛;并伍善治头晕之良药天麻,以及为防滋腻之品碍胃之弊配以理气化滞的陈皮。诸药并用共奏气血双补,益肾填精,活血通络,定眩止晕之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状况,经临床应用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另外若属于虚兼痰湿中阻型则因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原方去熟地加入半夏与方中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起到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之功。若属于虚兼肝阳上亢型则因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或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则原方加入钩藤、龙骨、牡蛎与天麻以起到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
参考文献
1 赵立勋主核.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1-396.
2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运用(1).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11.
作者单位:310007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编辑曲 泉), 百拇医药(吴芝兴)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自拟止眩汤 中药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8-2717-02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易反复发作,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目前治疗方法颇多,我们从张介宾“无虚不作眩”入手,考虑“因虚致瘀”为最终结果,结合现代医学,自拟止眩汤治疗该病45例,颇有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有75例颈性眩晕病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均系1996年1月~2002年1月就诊的病人,男34例,女41例,年龄27~69岁,平均48.5岁。治疗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51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0岁,平均52.3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症状表现: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眩晕,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脖子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并常伴有头痛,颈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视力减弱模糊或记忆力减退甚则晕厥。临床体征:颈椎生理弧度变浅,颈椎棘突偏歪(尤其C 2 、C 3 棘突),颈肌较紧张或两侧紧张度不对称,颈活动不同程度受限,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Adson’S试验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后缘增生,伴项韧带钙化,左右斜位横突孔变尖,钩椎关节增生。所有病例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确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均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疾病。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自拟止眩汤治疗,方由熟地15g,山茱萸15g,淮山药15g,党参15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2g,当归15g,川芎10g,炙甘草6g,生黄芪30g,葛根30~60g,天麻12g,杜仲15g,羌活12g,陈皮9g,丹参15~30g组成。兼痰湿去熟地加制半夏10g;眩晕严重者选加钩藤15~30g,生龙牡各15~30g;阴虚严重者选加鳖甲15g;阳虚严重者选加巴戟天12g。
2.2 对照组 采取服用颈复康颗粒剂治疗,由河北承德中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冀卫药准字1999第08193号,规格10g/袋,口服1袋/次,3次/日,15天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之颈椎病动脉型疗效标准。显效:15天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正常;有效:15天内眩晕症状有所减轻,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以前有所改善;无效:15天内眩晕症状无变化或加重,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以前无改变。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颈性眩晕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注:χ 2 检验, ˇ P<0.05, △ 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主要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劳损和损伤并发生痉挛、炎症、粘连,使之僵硬,造成颈部力量平衡失调,从而损害了颈椎的外源性稳定性因素,导致椎间排列紊乱,加上颈椎本身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压迫颈椎动脉,使颈椎动脉变窄、扭曲,使血液动力改变,引起头晕耳鸣、颈项酸痛、头痛等症状。
颈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而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为眩晕;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而且素体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导致清窍失荣又能产生眩晕,正如《医林改错》中“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景岳全书·眩晕》认为“无虚不作眩;眩晕之病则上气不足或上虚则眩;其论治当以治虚为主”。 并且认为“头眩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盍 艹 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然伐下者必枯于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 [1] 。
, 百拇医药
由此综合景岳所用方剂自拟止眩汤治疗,方中四物汤和血补血,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并大剂量黄芪益气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而且黄芪能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流量;山茱萸、淮山药、杜仲伍熟地滋阴益精;丹参伍四物汤能活血通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水肿、消除炎症之效,川芎又有显著增强脑血流量、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和液态、增加脑血管搏动性流量;葛根能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能解肌而且能直接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并能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 [2] ;羌活能散风寒,胜湿止痛善治肩项背部寒湿疼痛及解除项背部肌肉痉挛;并伍善治头晕之良药天麻,以及为防滋腻之品碍胃之弊配以理气化滞的陈皮。诸药并用共奏气血双补,益肾填精,活血通络,定眩止晕之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状况,经临床应用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另外若属于虚兼痰湿中阻型则因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原方去熟地加入半夏与方中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起到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之功。若属于虚兼肝阳上亢型则因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或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则原方加入钩藤、龙骨、牡蛎与天麻以起到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
参考文献
1 赵立勋主核.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1-396.
2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运用(1).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11.
作者单位:310007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编辑曲 泉), 百拇医药(吴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