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时相意义
广西中医学院(530001)
原载于《广西中医药》1994年第6期
《易·系辞传》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观孔子之语,则知太极为阴阳之根,立象之本,是全易之总基;所以后人有“不知太极,不足以知易”的说法。而唐代医家孙思邈则指出:“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因此,弄清太极的涵义,不仅对于易学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明了医易之间的内在联系亦是非常必要的。
太极之说由来已久。宋代周濂溪传出太极图后,诸儒竞相演说。近年来由于易学的复兴,太极之说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纵观诸家论述,终觉繁言论道者多,微言明道者少。只有先儒薛文清所说的“万物尽,天地老,超然独存,再造天地万物者,其太极乎”[2]尚能切近太极之理。然而,在探究太极概念的原始根本上,似乎还缺少一定依据。笔者认为,在还原一个古代概念的原本意义时,应该基本符合两个要求:其一是能在概念的内涵上体现古人之义;其二是能在概念的外部得到历史文献的证实。下面拟结合笔者的认识对太极概念及其相关意义作一综合性探讨。
, http://www.100md.com
欲解“太极”,首先得明确“极”的涵义。古今论太极的失义之处,皆在于其未能找到“极”的根源,仅仅从《说文》诸家衍义之文来进行论述,终究难免本末倒置。
《周髀算经》云:“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3]以上所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演变的深刻认识。“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与日、月、岁、章、蔀、遂、首等相较而言,它是古人论时的最高层次;因而“极”可喻之为时相的尽头。故而在这个“尽头”上会出现“生数皆终”的变化;然而在这个时相尽头终结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一轮循环,故曰:“万物复始”。如果明白了在“极”这个时相点上会产生“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变化,那么,“太极”之义亦在其中了。
“极”本是作为天地运动变化的一个最大周期时限,喻之为时相的尽头,是生数终了的时候;那么,为什么在“生数皆终”以后,还会出现“万物复始”的新的变化呢?古人认为,是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或者说是一种较“极”的循环时限更长的东西在把握着上述“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极与极之间的交替循环。由于这是一个较“极”更大的时限,一个超然“极”上的主宰,故称之为“太极”。薛文清所云之“万物尽,天地老,超然独存,再造天地万物者”,正体现了“太极”的这一涵义。
, 百拇医药
由于太极把握着天地的运动,阴阳的终始,故曰:太极生两仪。两仪者,天地也,阴阳也。由于天地的运动,阴阳的往复,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尚秉和云:“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1]故曰:两仪生四象。而将春夏秋冬四时所演变的千姿万象,拟诸八类大象,则八卦生矣;故曰:四象生八卦。明了了太极的上述意义,那么,中医里的“罢极”概念就显得昭然若揭了。
“罢极”是《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关肝的一个重要概念,前人对此论述甚多。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仅结合太极谈谈笔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要弄清“罢极”的涵义,首先仍需对“极”有一个还原认识。通过对太极的时相讨论,我们知道,“极”是古人对宇宙演化过程中的高层次认识,是宇宙运动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限,是时相的尽头;但是,要把握一个象“极”这样大的周期时相内的阴阳变化,显然是不易的。故《素问.阴阳离合论》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个“要”是什么呢?《素问.五运行大论》对此作了回答:“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正是由于对“象”的这种多层次、大范围的适应特性的认识研究,建立了古代时相理论中的大小不同时相周期的同象原理。所以《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有:“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歧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从一年的四时而言,较之一日的朝、日中、日入、夜半,在周期层次上本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由于在“象”上的相似性,因而,一日之中亦有四时。同理,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中有一个“极”的变化,那么,一岁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极”的变化了。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象变。
, http://www.100md.com
从春三月的“万物以荣”,到夏三月的“万物蕃秀”;到秋三月的“华实容平”;再到冬三月的“水冰地坼”,此时天地已进入到“生数皆终”的“极”变了。如何在生数皆终的极变后再产生万物复始,天以更岁作纪历的变化呢?“罢极”的涵义正好体现了这一作用。“极”的涵义已如上述。罢,音霸,休也,已也,终结也。罢极,就是使“极”变终了,从而开始“万物复始”的新岁循环。而肝的这个“罢极之本”的作用,就正好充任了岁与岁的时相交替变化过程中的人天协调机制。也就是说,肝的“罢极之本”的作用,是使人的阴阳变化与天的阴阳变化在上述的时相交替过程中保持协调。结合《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时相机理,则肝属厥阴,布于丑寅卯时,丑为冬末,寅为春初,这里正好是一个“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极变区域,而厥阴肝主于此时,显然是与其“罢极之本”的上述涵义分不开的。
本文在探讨太极时相涵义的基础上,对罢极进行了还原性解释。透过对罢极的阐释,许多传统中医的概念都能在天地阴阳的背景上找到其对应点,都能进行时相的还原。相信通过对中医概念的系统时相整理,将有助于在一个新的基点上重新统一对传统中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尚秉和.周易尚化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301
2 周敦颐.周濂浪集.卷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6
3 赵君卿.周髀算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1~64
4 刘力红.罢极之本考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10(4):37, 百拇医药
原载于《广西中医药》1994年第6期
《易·系辞传》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观孔子之语,则知太极为阴阳之根,立象之本,是全易之总基;所以后人有“不知太极,不足以知易”的说法。而唐代医家孙思邈则指出:“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因此,弄清太极的涵义,不仅对于易学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明了医易之间的内在联系亦是非常必要的。
太极之说由来已久。宋代周濂溪传出太极图后,诸儒竞相演说。近年来由于易学的复兴,太极之说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纵观诸家论述,终觉繁言论道者多,微言明道者少。只有先儒薛文清所说的“万物尽,天地老,超然独存,再造天地万物者,其太极乎”[2]尚能切近太极之理。然而,在探究太极概念的原始根本上,似乎还缺少一定依据。笔者认为,在还原一个古代概念的原本意义时,应该基本符合两个要求:其一是能在概念的内涵上体现古人之义;其二是能在概念的外部得到历史文献的证实。下面拟结合笔者的认识对太极概念及其相关意义作一综合性探讨。
, http://www.100md.com
欲解“太极”,首先得明确“极”的涵义。古今论太极的失义之处,皆在于其未能找到“极”的根源,仅仅从《说文》诸家衍义之文来进行论述,终究难免本末倒置。
《周髀算经》云:“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3]以上所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演变的深刻认识。“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与日、月、岁、章、蔀、遂、首等相较而言,它是古人论时的最高层次;因而“极”可喻之为时相的尽头。故而在这个“尽头”上会出现“生数皆终”的变化;然而在这个时相尽头终结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一轮循环,故曰:“万物复始”。如果明白了在“极”这个时相点上会产生“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变化,那么,“太极”之义亦在其中了。
“极”本是作为天地运动变化的一个最大周期时限,喻之为时相的尽头,是生数终了的时候;那么,为什么在“生数皆终”以后,还会出现“万物复始”的新的变化呢?古人认为,是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或者说是一种较“极”的循环时限更长的东西在把握着上述“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极与极之间的交替循环。由于这是一个较“极”更大的时限,一个超然“极”上的主宰,故称之为“太极”。薛文清所云之“万物尽,天地老,超然独存,再造天地万物者”,正体现了“太极”的这一涵义。
, 百拇医药
由于太极把握着天地的运动,阴阳的终始,故曰:太极生两仪。两仪者,天地也,阴阳也。由于天地的运动,阴阳的往复,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尚秉和云:“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1]故曰:两仪生四象。而将春夏秋冬四时所演变的千姿万象,拟诸八类大象,则八卦生矣;故曰:四象生八卦。明了了太极的上述意义,那么,中医里的“罢极”概念就显得昭然若揭了。
“罢极”是《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关肝的一个重要概念,前人对此论述甚多。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仅结合太极谈谈笔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要弄清“罢极”的涵义,首先仍需对“极”有一个还原认识。通过对太极的时相讨论,我们知道,“极”是古人对宇宙演化过程中的高层次认识,是宇宙运动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限,是时相的尽头;但是,要把握一个象“极”这样大的周期时相内的阴阳变化,显然是不易的。故《素问.阴阳离合论》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个“要”是什么呢?《素问.五运行大论》对此作了回答:“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正是由于对“象”的这种多层次、大范围的适应特性的认识研究,建立了古代时相理论中的大小不同时相周期的同象原理。所以《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有:“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歧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从一年的四时而言,较之一日的朝、日中、日入、夜半,在周期层次上本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由于在“象”上的相似性,因而,一日之中亦有四时。同理,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中有一个“极”的变化,那么,一岁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极”的变化了。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象变。
, http://www.100md.com
从春三月的“万物以荣”,到夏三月的“万物蕃秀”;到秋三月的“华实容平”;再到冬三月的“水冰地坼”,此时天地已进入到“生数皆终”的“极”变了。如何在生数皆终的极变后再产生万物复始,天以更岁作纪历的变化呢?“罢极”的涵义正好体现了这一作用。“极”的涵义已如上述。罢,音霸,休也,已也,终结也。罢极,就是使“极”变终了,从而开始“万物复始”的新岁循环。而肝的这个“罢极之本”的作用,就正好充任了岁与岁的时相交替变化过程中的人天协调机制。也就是说,肝的“罢极之本”的作用,是使人的阴阳变化与天的阴阳变化在上述的时相交替过程中保持协调。结合《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时相机理,则肝属厥阴,布于丑寅卯时,丑为冬末,寅为春初,这里正好是一个“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极变区域,而厥阴肝主于此时,显然是与其“罢极之本”的上述涵义分不开的。
本文在探讨太极时相涵义的基础上,对罢极进行了还原性解释。透过对罢极的阐释,许多传统中医的概念都能在天地阴阳的背景上找到其对应点,都能进行时相的还原。相信通过对中医概念的系统时相整理,将有助于在一个新的基点上重新统一对传统中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尚秉和.周易尚化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301
2 周敦颐.周濂浪集.卷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6
3 赵君卿.周髀算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1~64
4 刘力红.罢极之本考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10(4):3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