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临床研究热点二十年回顾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其他风湿性疾病
近二十年是国内外风湿病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均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为依据,着重对该类疾病临床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认识进行了归纳,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类风湿性关节炎
1.共同表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 RA共同表位(QK/RRAA,SE)通过抗原的分子模拟及模糊识别机制诱导RA的发生及病变进展。携带SE的HLA-DRB10401、0404、0405等亚型的RA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可早期出现关节破坏及常伴有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这些HLA-DRB1亚型的测定对判断RA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早期和非常早期RA的概念 最近有研究者认为,可将病程小于12周者称为非常早期RA,病程在12周至2年之间者称为早期RA。在治疗上强调尽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以控制RA病变的进展。研究证实,发病后3个月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3~6个月后开始治疗者。
3. 发现抗聚丝蛋白抗体群(AFAs) 该组抗体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聚丝蛋白抗体(AFA)及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等。AFAs是一组对RA有很高特异性的抗体,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4. 影像学技术在早期RA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早期RA滑膜炎及骨质破坏(发病后3个月)。同时,MRI对滑膜炎和腱鞘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多普勒技术也可发现滑膜炎的存在,但对骨侵蚀的辨别不如MRI敏感。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的相关技术还有激光透照术等。
5. 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出新的RA治疗指南 与1996年第1版相比,2002年发表的RA治疗指南的主要变化为:①增加了5种新的治疗药物:来氟米特、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利昔单抗infkiximab、环孢素和米诺环素;②将免疫吸附列为RA的治疗方法之一;③将甲氨蝶呤(MTX)的推荐剂量由(7.5~15)mg/周增至(7.5~20)mg/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