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04577
在中医治疗中见曙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7日 科技日报
     11岁的台湾女孩吴宜臻身患一种罕见顽症———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Progressive,MOP)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患,由第四对染色体长臂上的基因突变所致。虽然将其归为显性遗传疾病,但大多患者为突变、自然产生,不一定追溯到家族史。MOP的特征表现是先天骨骼发育异常和进行性软组织异位骨化。最具特色的骨骼发育异常是足大趾为单一趾关节,外观粗短,并呈外翻姿势。进行性软组织骨化可自发,也可因创伤诱发,主要部位主要包括横纹肌、韧带、肌腱、筋膜及皮肤。患者全身肌肉逐渐硬化僵直,最后因躯体变形僵硬而无法活动,就像水底的珊瑚不断分泌钙质,塑造出交错坚硬的枝桠一般,使活人慢慢变成“珊瑚”,也有人称他们为“珊瑚宝宝”。最后,多因胸廓固化所致呼吸衰竭,或长期卧床,反复感染而死亡。该病男女比例为1∶1或男性稍高,发病主要开始于10岁前,发病率约1~6/1000万,自1692年Patin最早描述一位患者为“枯树枝样人”始,至1982年Connor报道为止,全世界报道的病例为550例,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数字相信已超过600例,这些报道均来源于欧美、日本及非洲等国家,来自我国的报道较少。查阅近10年公开发表文献,我国大陆有4例报道,台湾目前通报的有3例(其中一例,现在东直门医院特需门诊所诊治)。至今西医对MOP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激素、类固醇、Etidronate(Ethane-1-Hyfroxy-1-diphosphonate)、二磷酸盐(EHDP)、放射疗法及手术疗法曾用于该病的治疗,但无确切疗效,而且手术切除及活检均可加剧病情进展。现代医学对该病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鉴于此,1988年成立了国际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协会(IFPOP),旨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对MOP的研究及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
, 百拇医药
    吴宜臻患“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已有三年。2000年6月因意外撞伤后,出现局部红肿,肿退之后,肌肉变硬,于左腋下肿起如鸡蛋大的硬块,其后出现肩关节硬化,并且范围逐渐加大,2000年10月26日,于台湾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因此病极为罕见,这个“珊瑚儿”、“石宝宝”在台湾家喻户晓,她的病情牵动了万人心。此后其母带着她辛苦奔波,多方求医,但病情仍逐渐加重。2003年初,在社会各界帮助下,筹资500万台币前往美国接受“质子光放射治疗”,然而美国医生称:时间太迟了。因颈部肌肉已硬化,已无法进行插管或注射,需要研究其它治疗方法。吴氏母女只得回台湾等待消息。2004年春节前经刘海若母亲介绍来到北京东直门医院,找到姜良铎教授求医。

    经姜良铎教授和儿童医院的陈昭定教授会诊,对吴宜臻的病可试用中医治疗。

    2004年1月2日,初诊:肩胛部、背部、左腿髋关节、踝关节骨化严重。肩胛、双肘关节、腕关节、左髋关节活动受限。现服用Celebrex(西乐葆),100mgBid。双眼睑充血,胸痛,二便可,寐不安宁,纳食一般。舌略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 百拇医药
    姜良铎教授对此病施以辨证,他认为此病辨证为肾虚营分有热,当以补肾清营。

    姜教授认为本病于古医典籍中未有记载,乍见此病,有无从借鉴、无处着手之感,但中医这一特殊的整体思辨体系并没有过时,反而逆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它是依据人体整体、恒动、综合状态,从复杂系统思维的角度,来探求治疗的思路,只要辨治得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古法今病亦相能”,鉴于中医的基本理论,从脏腑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变通施治,吴宜臻在东直门医院就诊到现在,病情已有惊人的变化。

    吴宜臻的母亲傅惠美为了给女儿寻找一个希望,足迹踏遍半个地球,前年远走美国做过质子放射治疗,但无功而返,经过千万次挫折,终于在中医治疗中看见了一丝曙光。, http://www.100md.com(刘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