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甲申)之运气能否应验?
唐代医学文献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补入的《七篇大论》,系以“五运六气之应见”来阐述自然界气象变化对人类健康及生物发育的影响,把五行发展为五运,提出了亢害承制的五行调控新规律,又把五脏和六气致病的关系概括出“病机19条”,开病机理论之先河,叙述了五运和六气之常与太过、不及时的各种疾病模式和相应的治法用药,论中以干支推演周期来预判气象和疾病流行的周期性,所提出的周期和疾病预判,堪为千年来不能终止的研究和争论课题。鉴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愈来愈大,致病因素日趋复杂,实难以几年、某几个地区的资料来验证五运六气的真确性。
但是,不妨按《七篇大论》所述的推演程式把近年的运气与年景相对照,一可熟悉运气理论蕴义,二可参验之。学者们考证,《七篇大论》成书于东汉晚期,重点描述的气候区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点在推演时应予以注意。
2004年为甲申年,其五运六气的要点是:以湿土太过为岁运(又称大运,中运),客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即上半年见热,下半年多风。客气的承制因素是“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客气与主气的客主加临情况是除三之气(即5月21日小满至7月22日大暑)为同气相求的“相得”之外,其他5个气候季节(运气一年为六季)都属于主气生客气,说明在上半年除三之气防火热亢盛外,其他季节的临时变化不大,尚属顺利。又从运气相合(五六相合)统见全年来看,六气为相火,五运属湿土,火生土,即为气生运之“顺化”。说明全年气候变化较为平和,评价全年应该以六气为主。
, http://www.100md.com
《七篇大论》论述的五运六气情况除涉及了天文、气象、物候、人体健康和疾病流行之外,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描述。如甲申年天干属甲,按《天元纪大论》“甲已之岁,土运统之”,大运是土运,土运的气象特征是湿,故称为“湿土”,甲为十天干中的阳干,主太过。《气交变大论》较详细叙述了土运太过时的年景:“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土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痉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木星)。”认为这一年雨湿较大,肌肉和胃肠受湿之病多见。因土旺四季,很难预判发生在哪个季节,由于湿土之气独盛,按五行土又胜木,使水气更重,在上半年可造成水灾,鱼类生殖兴旺,治疗胃肠病如果过用下法,会造成太溪肾脉水绝而死,从天象看有木星(岁星)逆临。从客气司天为患而论,《五常政大论》指出少阳相火司天时,以呼吸病、疡、浮肿、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多发病,对生物学的影响是“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没有提到对禽类不利。在《六元五纪大论》所叙述的司天之政,其初之气和今年年初头两个月有应见之处:初之气是从1月2日大寒至3月20日春分,此际“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今年已经立春还很冷,是“寒来不杀”的“不退位”所致,故可能“温病乃起”,值得重视。在治疗上论中提到:“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这是指导少阳司天为病时总的治疗原则,《六元正纪大论》对此进行了总的概括,说这是“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尽管《七篇大论》对疾病的预判及预判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更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但其针对病情而确立的治疗法则,乃是经后人所验证而公认的医学理论。, http://www.100md.com(孟庆云)
但是,不妨按《七篇大论》所述的推演程式把近年的运气与年景相对照,一可熟悉运气理论蕴义,二可参验之。学者们考证,《七篇大论》成书于东汉晚期,重点描述的气候区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点在推演时应予以注意。
2004年为甲申年,其五运六气的要点是:以湿土太过为岁运(又称大运,中运),客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即上半年见热,下半年多风。客气的承制因素是“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客气与主气的客主加临情况是除三之气(即5月21日小满至7月22日大暑)为同气相求的“相得”之外,其他5个气候季节(运气一年为六季)都属于主气生客气,说明在上半年除三之气防火热亢盛外,其他季节的临时变化不大,尚属顺利。又从运气相合(五六相合)统见全年来看,六气为相火,五运属湿土,火生土,即为气生运之“顺化”。说明全年气候变化较为平和,评价全年应该以六气为主。
, http://www.100md.com
《七篇大论》论述的五运六气情况除涉及了天文、气象、物候、人体健康和疾病流行之外,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描述。如甲申年天干属甲,按《天元纪大论》“甲已之岁,土运统之”,大运是土运,土运的气象特征是湿,故称为“湿土”,甲为十天干中的阳干,主太过。《气交变大论》较详细叙述了土运太过时的年景:“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土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痉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木星)。”认为这一年雨湿较大,肌肉和胃肠受湿之病多见。因土旺四季,很难预判发生在哪个季节,由于湿土之气独盛,按五行土又胜木,使水气更重,在上半年可造成水灾,鱼类生殖兴旺,治疗胃肠病如果过用下法,会造成太溪肾脉水绝而死,从天象看有木星(岁星)逆临。从客气司天为患而论,《五常政大论》指出少阳相火司天时,以呼吸病、疡、浮肿、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多发病,对生物学的影响是“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没有提到对禽类不利。在《六元五纪大论》所叙述的司天之政,其初之气和今年年初头两个月有应见之处:初之气是从1月2日大寒至3月20日春分,此际“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今年已经立春还很冷,是“寒来不杀”的“不退位”所致,故可能“温病乃起”,值得重视。在治疗上论中提到:“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这是指导少阳司天为病时总的治疗原则,《六元正纪大论》对此进行了总的概括,说这是“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尽管《七篇大论》对疾病的预判及预判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更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但其针对病情而确立的治疗法则,乃是经后人所验证而公认的医学理论。, http://www.100md.com(孟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