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04821
缺血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9期
     心肌缺血损伤是涉及细胞适应、代偿、坏死、凋亡、修复等多种机制的复杂过程,除波及心肌细胞外,还可波及冠脉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等。

    由于心肌缺血损伤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纤维化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能够使缺血心肌得到保护,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无疑会得到明显改善。

    有关心肌缺血保护的策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基础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观察到一些现象,也探索到许多有益于缺血心肌保护的机制,但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需要更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关注和参与临床疾病的基础研究。

    目前,缺血心肌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

, http://www.100md.com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心肌保护措施,包括扩血管剂、血运重建、血管新生三种方法。

    扩血管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但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心肌窃血现象,即应用血管扩张剂后,病变血管并未很好扩张,血液流向了非缺血区的扩张血管,导致缺血区血供进一步减少。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用血运重建技术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如溶栓、PTCA、CABG等。这些方法使缺血心肌的血供得到有效改善,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血栓重新形成、再狭窄和再灌注损伤,其中再狭窄的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尚无好的解决办法。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判断上有一定的困难,且临床上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功能的影响程度还存在争议。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最近几年新的研究趋势,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vascukogenesis)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血管新生是指在缺血心肌已有的血管床上,促进内皮细胞发芽长出新支,形成血管网。血管发生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在发育过程中使血管完全化生出来。目前的研究以血管新生为主,使用方法包括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虽然有关血管新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有很多困难,主要是新生的血管网往往没有功能,只是一些絮状的毛细血管网,缺少血运。
, 百拇医药
    二、缺血预处理

    这是目前所知最好的心肌保护策略。其本质是预先给予心肌一个亚致死刺激(心肌可以耐受的,不至于发生心肌坏死的损伤性刺激),该刺激类似触发机制,启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这是一种多途径的保护机制,作用很强。尽管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是很有效的心肌保护策略,但涉及到伦理问题,直接将其用于临床还受到一定限制。

    后来有人考虑采用药物预处理的方式,如:缩血管剂、内毒素等,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很难掌握心肌损伤的程度。

    目前,直接寻求内源性细胞保护物质是研究热点。研究者发现的多以应激蛋白为主,未发现特异的保护物质,这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心肌细胞保护

    所谓心肌细胞保护,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心肌细胞的耐受性。主要包括:①提高膜、膜脂质、膜蛋白的稳定性;②改变能量代谢途径:其本质是改变心肌细胞对氧的依赖方式,例如将心肌细胞的有氧依赖方式改变为无氧酵解方式;③保护亚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
, http://www.100md.com
    四、探寻内源性心肌细胞保护物质:

    包括:①从古老基因表达产物中寻求内源性保护物质,如应激蛋白;②蛋白质组技术和反向生物学研究策略有助于寻找新的内源性细胞保护剂;③以损伤因子为靶点的拮抗治疗已取得临床认可(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ACEI、AT1阻断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等);④以保护因子为靶点的补充治疗,在临床上并未获满意疗效(如维生素E、极化液、ATP等)。这是因为缺血损伤的机制及机体的抗损伤机制,都是多途径、多环节的复杂机制,所以单因素的保护效果有限。

    机体的抗损伤机制包括屏障、调节、适应、代偿,修复几个环节,损伤与抗损伤是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缺血心肌保护应该争取实现多靶点的整合治疗,而不是“混合”治疗和单因素治疗。, 百拇医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唐朝枢 心肌缺血损伤是涉及细胞适应、代偿、坏死、凋亡、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