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06271
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误区谈(一) 易混淆的“肺栓塞”概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0期
    

    虽然“肺栓塞”已成为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医学名词,但笔者在学术交流和会诊过程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医师、甚至是很高年资的临床医师并不理解这个概念,甚是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肺栓塞”和“肺梗死”混为一谈

    “肺栓塞”是“肺动脉栓塞”的简称,是指任一部位的肺动脉被栓子堵住后产生的一类常见病理生理综合征。约20%的肺栓塞患者立即出现症状,但80%的患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没有任何症状而得不到诊治。

    “肺梗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远段肺动脉栓塞而产生的肺组织坏死,是一个病理解剖学的概念,是继肺栓塞之后产生的病理改变。肺梗死类似于冠状动脉堵塞以后产生的心肌梗死,不过绝大多数冠状动脉堵塞都会导致心肌梗死,而大多数肺动脉栓塞却不会导致肺组织梗死,因为肺组织尚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直接供氧这两条途径获得氧气的支持。所以,临床医师切不可将“肺栓塞”和“肺梗死”混淆。

    把“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等同处理

    在会诊中,笔者曾遇到一例高度怀疑肺动脉肿瘤栓塞的患者,当地医院对该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虽然肺动脉栓塞大多数是血栓脱落所致,但也有脂肪栓塞、瘤细胞栓塞、羊水栓塞等各种情况发生。所以,肺动脉栓塞并不等于肺动脉血栓栓塞。在前述病例中,虽然当地医院的医师也怀疑CT所示肺动脉内的占位是肿瘤栓塞,但他们并不理解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仅适用于血栓栓塞的病例。

     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视为“慢性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脱落、栓塞肺动脉以后,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反复脱落到肺动脉而形成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些患者突出的症状是肺动脉高压所致,只不过肺动脉高压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而已,属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所谓的“急性肺栓塞”,实际上是因为肺栓塞导致急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属急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肺栓塞”的血栓脱落并非就一定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栓脱落与栓塞更为紧急,而是血栓的大小、脱落栓塞的部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临床表现不同而已。所以说,肺栓塞本身过程并无急慢之分,但栓塞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原性心脏病却有急性和慢性的重要差别。

    作者简介

    荆志成 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94年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擅长各类肺动脉高压、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疾病的诊治,目前主要在这些领域进行临床与研究工作。

    荆志成医师是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我国肺动脉高压病例登记分类及遗传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研究”总负责人,正在组织全国肺动脉高压防治协作研究。, http://www.100md.com(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荆志成 虽然“肺栓塞”已成为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医学名词,但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