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06294
应对艾滋病需要有准备的头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0期
     5月15-16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CMT)、哈佛医学国际(HMI)、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和艾滋病临床医疗杂志(ACC)共同主办的第一期艾滋病教育项目在西安启动,来自陕西、广西、新疆25所医院的近50名一线临床医务工作者接受培训。授课人员是组织者邀请的中美从事艾滋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国内专家组组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韵贞教授,美国的专家组成员分别来自哈佛医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和其他著名医学中心。两天的培训涵盖艾滋病流行病学、中国的艾滋病流行现状、阻断HIV母婴传播的策略与方法、HIV的暴露后预防、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则、儿童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并发症的诊治等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大量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时,医院面临很大压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医护人员缺乏防治艾滋病的知识。许多医务人员不知道如何诊治病人,如何保护自己,不会解决病人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此后,哈佛医学院建立了艾滋病教育项目,并逐步将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至医学生和病人的陪护人员。现在,他们已经具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材,可以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开展教学。3年前,4个主办单位决定合作开展一项面对国内一线临床医生的艾滋病教育项目,借鉴哈佛的经验,对基层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防治HIV感染和艾滋病教育。

    这一项目有如下特点:首先,这是一项医学专业媒体与机构的跨国界合作,利用媒体优势与专家资源,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服务。第二,参加培训的学员是从事感染病防治的一线医师、护士或技师,有丰富的感染病防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有利于在短期内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第三,采取教员培训模式,所有参加省级重点培训的学员都具备进一步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的能力,每位学员承担10人的教学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放大教学成效,使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不脱离岗位就能够接受培训。第四,专家组阵容强大。授课的国内外专家不仅长期从事艾滋病科研和临床工作,而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许多人参加过多部重要教材的编写工作。

    主办单位希望通过这一培训,使中国的一线医务人员能够借鉴国内外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经验,避免或少走美国医生走过的弯路,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百拇医药(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