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病患儿(1)
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但是,怎样才能护理好精神病患者,却不是每个家庭都了解的事。85岁的胡志老人是本报一位热心读者,他原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下放到甘肃文县医院。文革期间,他的儿子患上了精神病,经过他多年的悉心照料,病情逐渐好转。当他看到本报《别等人疯了再去就医》(2月19日第208期第3版)这篇报道后,心有所感,给本报来信,信中谈到他给精神病儿子喂药、护理的许多经验。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老人,并请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治疗专家马征主任进行了评述,希望此文能给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带来帮助。为保护受访对象的隐私权,文中人物采用化名。敬请谅解。
用药:碾成粉末掺进菜
1969年6月26日,胡志全家从北京下放到甘肃文县,儿子在该县桥头公社广播站工作。1972年,儿子去上海参观,在火车上突然发病,总觉得有电磁波威胁他,还有人骂他、整他、打他……原来,他在“文革”期间喜欢用口琴吹前苏联歌曲,结果被冠以“资产阶级思想”,加上父亲是“右派”,遭到严酷的批斗,落下病根。1973年,胡志带儿子到北京安定医院治疗,结果被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胡志告诉记者,患了这种病的病人不愿意吃药,病情就无法稳定,很多家庭因为无法让病人吃药,病人的病情就反复发作,最后只能送到医院住一辈子医院。他的儿子从1990年病情开始好转,老人认为,全都依靠自己喂药有方。药,是氯氮平。开始时,老人是在儿子喝粥或喝汤的时候,拿勺喂他,说:“来,张嘴,我给你倒进嘴里……”他把药片藏于手指间,悄悄随着汤、粥一起,倒进儿子嘴里。后来,老人把药碾成粉末,掺在饭菜里,有时是六七片药,都研成粉末混于饭菜中,多用些盐和味精。儿子饭量大,喜欢吃油腻味厚的饭菜,从来就没有吃出什么怪味。老人说:“如果病人是个姑娘,吃饭很秀气,一点饭、一点菜,加药容易吃出味道,那么可以加在汤里、饮料里或点心里,让她服用。”
胡志还说,如果病人吃药量不够,精神状态不容易控制,也可能复发。所以,监护人应该千方百计地让病人把每天的药量吃够,服药后,在病人神智清楚的时候,还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大夫让你吃这个药,都是为了你好,你一定要按规律吃。好了以后你就可以上班了。以前和你在一个病房的小张现在已经好了,都回单位上班了。”言语要柔和婉转,要会哄病人,态度决不能强硬,不能刺激病人。
|下一页||尾 页|, http://www.100md.com
用药:碾成粉末掺进菜
1969年6月26日,胡志全家从北京下放到甘肃文县,儿子在该县桥头公社广播站工作。1972年,儿子去上海参观,在火车上突然发病,总觉得有电磁波威胁他,还有人骂他、整他、打他……原来,他在“文革”期间喜欢用口琴吹前苏联歌曲,结果被冠以“资产阶级思想”,加上父亲是“右派”,遭到严酷的批斗,落下病根。1973年,胡志带儿子到北京安定医院治疗,结果被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胡志告诉记者,患了这种病的病人不愿意吃药,病情就无法稳定,很多家庭因为无法让病人吃药,病人的病情就反复发作,最后只能送到医院住一辈子医院。他的儿子从1990年病情开始好转,老人认为,全都依靠自己喂药有方。药,是氯氮平。开始时,老人是在儿子喝粥或喝汤的时候,拿勺喂他,说:“来,张嘴,我给你倒进嘴里……”他把药片藏于手指间,悄悄随着汤、粥一起,倒进儿子嘴里。后来,老人把药碾成粉末,掺在饭菜里,有时是六七片药,都研成粉末混于饭菜中,多用些盐和味精。儿子饭量大,喜欢吃油腻味厚的饭菜,从来就没有吃出什么怪味。老人说:“如果病人是个姑娘,吃饭很秀气,一点饭、一点菜,加药容易吃出味道,那么可以加在汤里、饮料里或点心里,让她服用。”
胡志还说,如果病人吃药量不够,精神状态不容易控制,也可能复发。所以,监护人应该千方百计地让病人把每天的药量吃够,服药后,在病人神智清楚的时候,还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大夫让你吃这个药,都是为了你好,你一定要按规律吃。好了以后你就可以上班了。以前和你在一个病房的小张现在已经好了,都回单位上班了。”言语要柔和婉转,要会哄病人,态度决不能强硬,不能刺激病人。
|下一页||尾 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