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的中药防治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发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因脾胃虚弱而生。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
, 百拇医药
由于本病属于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防化燥伤阴;慎用温补,以防助热。临床常见证型有暑伤肺胃、暑湿中阻等。
1.暑伤肺胃型: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神疲肢倦,烦渴喜冷饮,脉虚无力。治以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9克,石斛9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9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西瓜翠衣12克,水煎服。无汗或汗不畅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胃热偏盛,烦渴引饮,身热面赤,舌苔黄燥,脉数无力者,用白虎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
2.暑湿中阻: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汗出不畅,头重脘痞,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此为热重湿轻;治以清热祛暑,兼以化湿,方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味,石膏30克,知母12克,炙甘草3克,粳米12克,苍术9克,藿香9克,佩兰6克,芦根12克。若身热持续,汗出不畅,胸闷纳差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腻,为湿重热轻;治以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藿佩六一散加味,鲜藿香9克,鲜佩兰6克,六一散6克,连翘9克,茯苓6克,半夏6克,陈皮6克,厚朴6克,荷叶9克。病久致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党参、茯苓、葛根等健脾益气,和中化湿。
, 百拇医药
本病初起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病容,高热而食欲正常。久病后则可显现慢性病容,食欲减退,面色少华,日渐消瘦,烦躁哭闹,部分患儿次年夏季仍可发病,对小儿健康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小儿“夏季热”的预防是值得家长重视的。
预防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居室应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2)科学喂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给孩子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乳类、蛋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多饮水。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
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具体制法: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也可用鲜藿香6~10克,煎汤代茶;另外,亦可选用清凉解暑药,如甘菊、桑叶、荷梗、车前草、蛇舌草、冬瓜皮、西瓜皮、金丝草、莲蓬等。脾虚体弱的孩童,可选用太子参、白术、淮山、红枣、覆盆子、菟丝子、蚕茧之类健脾补肾。(3)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适应能力。(4)多病体弱的幼儿,不宜盛夏时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护理,加强营养。(5)酷暑期间,尽可能移居阴凉通风之处或提前到外地避暑,尤其是前一年曾患本病者。(6)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在排除其他疾患外,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乱用抗生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延误病情。, http://www.100md.com(祝建材 宋丽华)
, 百拇医药
由于本病属于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防化燥伤阴;慎用温补,以防助热。临床常见证型有暑伤肺胃、暑湿中阻等。
1.暑伤肺胃型: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神疲肢倦,烦渴喜冷饮,脉虚无力。治以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9克,石斛9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9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西瓜翠衣12克,水煎服。无汗或汗不畅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胃热偏盛,烦渴引饮,身热面赤,舌苔黄燥,脉数无力者,用白虎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
2.暑湿中阻: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汗出不畅,头重脘痞,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此为热重湿轻;治以清热祛暑,兼以化湿,方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味,石膏30克,知母12克,炙甘草3克,粳米12克,苍术9克,藿香9克,佩兰6克,芦根12克。若身热持续,汗出不畅,胸闷纳差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腻,为湿重热轻;治以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藿佩六一散加味,鲜藿香9克,鲜佩兰6克,六一散6克,连翘9克,茯苓6克,半夏6克,陈皮6克,厚朴6克,荷叶9克。病久致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党参、茯苓、葛根等健脾益气,和中化湿。
, 百拇医药
本病初起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病容,高热而食欲正常。久病后则可显现慢性病容,食欲减退,面色少华,日渐消瘦,烦躁哭闹,部分患儿次年夏季仍可发病,对小儿健康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小儿“夏季热”的预防是值得家长重视的。
预防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居室应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2)科学喂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给孩子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乳类、蛋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多饮水。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
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具体制法: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也可用鲜藿香6~10克,煎汤代茶;另外,亦可选用清凉解暑药,如甘菊、桑叶、荷梗、车前草、蛇舌草、冬瓜皮、西瓜皮、金丝草、莲蓬等。脾虚体弱的孩童,可选用太子参、白术、淮山、红枣、覆盆子、菟丝子、蚕茧之类健脾补肾。(3)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适应能力。(4)多病体弱的幼儿,不宜盛夏时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护理,加强营养。(5)酷暑期间,尽可能移居阴凉通风之处或提前到外地避暑,尤其是前一年曾患本病者。(6)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在排除其他疾患外,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乱用抗生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延误病情。, http://www.100md.com(祝建材 宋丽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小儿内科杂病 > 夏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