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0411840
重新认识抗生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4期
     自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科学家氟来明发明青霉素以来,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很大的贡献。可以说,起初抗生素的功效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夸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也被寻常百姓所了解和熟悉,不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都能叫出几种抗生素的名字,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等,而且遇到小痛小病还能自己向村医点名要什么抗生素。因此有人称,抗生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类药物。

    但是,随着抗生素品种的增多、使用范围的扩大、药物供应的普及,人们发现抗生素的用药量越来越大,医生处方中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而效果却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并且药物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注意和反映,更引起了药学界专家的重视和研究,人们终于发现,抗生素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危险和困惑。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抗生素了。

, 百拇医药     首先应认识抗生素存在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严重不良反应,而一旦发生后处理不及时,就会带来生命危险。有些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已成常识,人们早有防备,例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链霉素、卡那霉素引起的耳聋;红霉素、林可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但也存在很多人们忽视了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制约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药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约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量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其次应认识细菌存在的耐药性。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就产生了耐药性,必须加大用药量或重新选择其他暂不耐药的抗生素才行,但长期使用后,细菌也会对新用的抗生素又具有耐药性,产生了交叉耐药,导致了抗生素的用药量越来越大,而效果越来越差。因此,人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发明抗生素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陷入了与细菌无休止斗争的怪圈:抗生素诞生———菌种由被杀灭到产生耐药性———更强的抗生素使用,如此循环。专家又发现:抗生素刚使用时,一种抗生素使用20年才有耐药性;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周期缩短为10年,而如今仅为两年。药监部门专家说,一个新的抗生素品种从研发到上市,最顺利的也要10年,也就是说,其间至少有八年时间“青黄不接”,无药可用。
, 百拇医药
    第三应认识抗生素的滥用。不论是在大型综合医院还是到医务室、农村卫生室,只要你查看十张处方,其中肯定有一半以上在用抗生素,并且联合用抗生素的特别多,农民有句很形象的话,叫“撤网打鱼”,在不清楚确切疗效情况下,通过几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来扩大抗菌谱,总有一个抗生素会对致病菌敏感的。这样就更会引起了抗生素的滥用。

    另外还得注意抗生素“被动滥用”的情况。比如,抗生素多服了不好,为了省钱,少服也不行,因为少剂量服用或突然停用,反而更易激起未杀死细菌的活性,产生更大的耐药性。再比如,一些奶牛场或养猪养禽场为了保持禽畜不生病,长期给猪牛服用抗生素。而当人类食用那些仍有抗生素活性的奶制品和肉蛋,就像小剂量服用抗生素一样,也能在体内产生耐药性。目前,社会各界已重新认识了抗生素,国家药监部门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促进合理用药,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抗生素。, 百拇医药(胡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