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12789
肿瘤科疾病(2004.06.06)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5期
     肝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探讨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再加上大多数患者伴有肝硬化,能够早期手术切除者毕竟是少数。即使手术切除,复发率仍高达36%~66%。浙江中医学院谢怡莊、叶新苗在《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上撰文对肝癌的中医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中医治疗肝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从《黄帝内经》到《金匮要略》、《圣济总录》、《张氏医通》等对肝癌的症状和病理都有详尽的论述,认为其病理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与火毒内蕴,还有肝火盛、脾气虚、肾水亏等。近年临床报告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常用治法有健脾理气、滋阴养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这些治法中以健脾理气法应用较广。有报道记载,用健脾理气法治疗48例晚期肝癌,1年生存率为43.7%,5年生存率为17.6%,中位生存期为12月。临床上也有数法并用者,如以健脾、清热、祛瘀之法治疗中晚期肝癌,中药组90例,化疗组46例,结果中药组与化疗组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54.4%和30.4%,1年生存率为21.1%和4.3%。此外也有用单味药、成药治疗及个案的治验病例报告。综合20世纪末国内报道,中医治疗5组病例共567例Ⅱ、Ⅲ期肝癌,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7.3%~50.0%,8.2%~27.7%,3.3%~4.5%。生存时间接近现代统计水平。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增强肌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有效杀灭癌细胞等。肝癌治疗必须活血化瘀,但由于肝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用药不当极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不少医家视活血化瘀为畏途,长期的临床实验表明:活血化瘀只要与通便药相结合,即可大胆用之。如张仲景的抵当汤、丸,方中既有逐瘀之水蛭、虻虫、桃仁、又有攻下之生大黄。肝癌治疗还当以缓消癥块、祛邪为主。肝癌属中医癥瘕积聚,及痞块范畴,其治当以祛邪、攻邪为主。但必须以缓消之法,仿仲景桂枝茯苓丸,努力使邪去不伤正,而正气自复,不必用扶正药。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治疗肝癌,具有疗效肯定、医疗资源消耗少、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但目前的中医治疗尚面临治疗对象难度大、自身局限多等方面的问题。纵观中医治疗肝癌的各家报道,大部分难以达到WHO关于实体瘤的疗效评定标准中的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即肿瘤消失维持4周以上(完全缓解),与肿瘤垂直径与横径乘积缩小50%以上,并维持4周(部分缓解)。在临床治疗中,Ⅰ期肝癌或部分肝功能无明显损害的Ⅱ期肝癌患者,多在各家医院接受手术或其他非手术治疗,而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者多为肝癌中晚期(Ⅱ、Ⅲ期)患者,约占全部肝癌中晚期(Ⅱ、Ⅲ期)患者的90%,其难度可想而知,致使中医治疗肝癌除了介入技术灌注中药和少数临床报告能缩小或消除癌块外,大部分消瘤效果欠佳。

    王三虎教授应用《千金方》治疗癌症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张若楠、王星在《中医杂志》2004年第3期上撰文介绍了该所王三虎教授应用《千金方》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1)温胆汤治疗脑胶质瘤: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功能清胆和胃、除烦止呕。脑胶质瘤从病机上来看,主要属于痰热交结,蒙蔽清窍。患者经手术以后,虽病去大半,但产生痰热的基础仍在,而温胆汤便是应对之方。王教授对于脑瘤术后,往往以温胆汤为主方,随证化裁,坚持服用,确有明显的预防脑胶质瘤复发之功。一26岁的男性患者,经CT检查示:左额叶脑胶质瘤,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1个疗程。后复发,化疗2个疗程,并再次手术。就诊于王教授,刻诊:患者精神差,乏力,术后癫痫发作3次,偶有头痛、舌苔黄厚腻,脉滑。证属痰热交结,蒙蔽清窍。法当清热化痰,开窍醒脑,佐以益气活血。方以温胆汤加味: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甘草5g,竹茹12g,枳实12g,生姜5g,青礞石20g,石菖蒲10g,远志6g,人参6g,桃仁12g,川芎20g,蒺藜15g,黄芩12g,蔓荆子12g,猫爪草12g,30剂,每日1剂,水煎服。此后6次复诊,上方服用150剂,基本情况尚好,偶然头痛,癫痫约1月发作1~2次,记忆力稍减,舌红苔黄厚均逐步减退,嘱患者恢复工作。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强抗癫防癌之力。药用: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甘草5g,竹茹12g,枳实12g,生姜5g,青礞石20g,石菖蒲15g,远志6g,人参6g,桃仁12g,川芎20g,蒺藜15g,蔓荆子12g,灵芝12g,蜈蚣2条,30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用350剂。第17次复诊,患者精神好,食可,睡眠佳,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脉弦,癫痫很少发作,能正常工作。患者两年多来除服用中药外,无其他任何治疗,其间3次复查CT,均无明显变化。(2)三物黄芩汤治疗直肠癌: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直肠癌的主要病机是湿热下注,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是湿热、血热、虚热三者同时并见,相互影响,难分难解。清利湿热之药,多易伤阴,则不利于阴虚之热的消退。滋阴清热之黏腻,则不利于湿热之清除。在此王教授推崇《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三》的三物黄芩汤。该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组成。功效为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其中,黄芩为君药,黄芩善清湿热,又能清血热、虚热,一药三用。举验案:一61岁的男性患者,确诊为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未能保留肛门。术后病检报告:直肠癌Ⅱ级,累及全层,淋巴结1/5受累。B超提示肝门淋巴结肿大,怀疑肝转移。患者平素火旺,精神尚可,偶见乏力,食欲及睡眠一般,大便不规律,干结时下腹坠胀,有时稀溏,小便黄,唇红,舌红苔白,脉滑。证属湿热瘀毒交结大肠,术后气阴受伤。法当清利湿热,凉血化瘀解毒,兼顾气阴。方以三物黄芩汤化裁:黄芪12g,苦参10g,生地黄30g,槐花10g,墓回头30g,败酱草30g,木香10g,乌梅10g,党参10g,薏苡仁30g,20剂,每日1剂,水煎服。前后服药200余剂,未见复发。(3)独活寄生汤治疗癌症骨转移:癌症骨转移的疼痛是肿瘤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王教授认为,寒邪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意义深远,寒邪致病的最大特点是疼痛,因寒主凝涩,寒主收敛,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独活寄生汤则符合癌症骨转移疼痛的基本病机。举验案一则:一66岁的男性患者,因甲状腺癌骨转移,进行同位素治疗,有一定疗效。3月前疼痛加重,行腰骶部局部放疗,疼痛缓解。近1月来疼痛加剧,腰部及左下肢骨痛难忍,下肢冰冷抽麻,弯腰、咳嗽时疼痛明显。诊见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此属癌毒入骨,筋骨受损,寒凝经络,肝肾亏虚。法当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佐以抗癌。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2g,桑寄生12g,杜仲12g,牛膝12g,细辛9g,秦艽12g,茯苓12g,肉桂3g,防风12g,川芎12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黄24g,鹿角霜18g,穿山甲5g,延胡索12g,骨碎补12g,黄药子6g,6剂,每日1次,水煎服。服药后疼痛缓解。一年中前后复诊15次,基本以上方为主,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百拇医药
    神经精神科疾病(2004.06.06)

    安宫牛黄丸可协同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开展的早期和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使该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途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曹飞医师等在临床上应用安宫牛黄丸结合手术治疗该病38例,并与单用手术治疗的3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3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73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行脱水降颅压、控制感染、神经营养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胃肠减压,防止呕吐物误吸;术后早期经胃管补充营养。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每次1丸,每丸3g,每天2次,以温开水调服。对昏迷患者,先将安宫牛黄丸用凉开水研成糊状,之后经胃管注入。两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3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3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合用安宫牛黄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用手术治疗的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安宫牛黄丸是肝阳上亢、热入心包,神昏窍闭之急症的抢救药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豁痰、熄风开窍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该病意识障碍程度,缓解失语及偏瘫症状。在临床治疗该病和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曹飞医师等体会到,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能与手术疗法起到协同作用,且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

    中风后遗症治疗体会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在北方城市,中风病已跃居死因第一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向哲医生在《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上撰文介绍了对中风病后遗症的治疗体会。用药重点:1.活血化瘀。中风病位在脑络,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的区别只是血瘀阻塞脑络或络破血溢成瘀的不同。瘀血在中风病的病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活血化瘀可以清除瘀血,恢复受损部位的血液供应。《医宗必读·真中风》中提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活血化瘀之法应该贯穿中风病后遗症治疗的始终,但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阴阳偏衰,调摄气血功底低下,而活血化瘀之品性多温燥,具有耗血动血之弊,若不求配伍,一味攻伐,则极易导致出血。所以中风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要适量,用药一段时间后,可递减活血药,每方中可保留1~2味以巩固疗效。常用之品有水蛭、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该类药物经反复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对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具有肯定效果。中风后肌张力大多偏高,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即所谓硬瘫,藤类药物如鸡血藤、络石藤、忍冬藤、钩藤等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如在活血化瘀基础上随症选用该类药物,则能缓解病人肢体僵硬、挛缩等症状。2.健脾利湿。中风病人瘫痪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一方面由于患者病前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壅滞经脉;另一方面,中风后风痰瘀血痹阻脑脉,肢体经脉不利,水湿停滞。治疗此类病人应多重用健脾利湿之品,如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等。其中薏苡仁不仅能健脾利湿,还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对于肢体肿胀伴拘急之症状尤其适用。泽泻一味,利水而不伤阴,可用至30~40g。3.养心安神。中风后抑郁寡欢或烦躁、激动等情绪改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此时可选用养心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另外如龙骨、琥珀、珍珠粉等重镇安神药辨证选用,也获良效。其中珍珠粉还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4.填精补髓。中风病多见于老年人,因年老肾虚精亏,脑髓失养,髓脉空虚则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能。治疗该证常以虫类药物配合补益肝肾之剂取效。可用全蝎、蜈蚣、水蛭、地龙、僵蚕、益智仁、枸杞子等,其中的虫类药具有填精补髓和祛瘀生新双重作用。配合补肾固精之益智仁和补肝肾益精血之枸杞子等,对于中风病之髓亏瘀阻证效果良好。尤其后遗症病人可以长期服用,并能有效防止复发,而且对于血管性痴呆也有明显疗效。但虫类药物宜研粉生用,这样可以减少用药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保留大部分生物活性成份,增强疗效。,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