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阳法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确指出阳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通阳,即疏通阳气,是临床治疗阳气亏虚或阴寒湿浊、痰饮导致阳气不通病证的大法。老年人普遍存在脏腑、器官等退化而表现虚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阳气衰微,命火不足。然而因虚致实、瘀、痰、滞、湿等病理产物等致气血瘀阻、五脏涩遏不通,也是引起病情缠绵多变的原因之一。笔者临床中运用通阳法对老年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疗效,举例如下。
1.老年痴呆症
谢某,男,68岁,退休教师,5年来阵发性意识不清,目呆视昏,手撒抽搐,每日发作1~4次,每次数分钟。家属代诉:平素健忘,言语不清,甚则不识亲朋,行走时下肢颤动不稳,或手振颤麻木,易感冒,大便干溏不均,小便量少次数偏多。舌淡苔白,脉沉缓,证属脾肾俱虚、寒凝血脉,治当温补脾肾、通阳化滞。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2g,桂枝8g,白芍10g,细辛3g,木通6g,甘草8g,吴萸6g,乌药9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七剂复诊,家属诉意识不清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神色改善,诸症减轻。效不更方,以上方为主,出入用药3个月,已识亲朋,诸症消失,继以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王冰又说:“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故阳气充足,流畅通行,则精神慧爽;反之则无神或失神。用当归四逆汤补阳通阳,血脉通利,则病症能除。
2.前列腺肥大症
黄某,男,70岁。主诉患前列腺肥大7年,近年来小便不畅,每次排尿需时30余分钟。刻下少腹胀满,腰腿酸软,手足麻木,神气怯弱,大便稀薄,面色晦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微腻,脉沉迟而细。证属肾阳虚衰、气滞血瘀,治以温肾和血。方选阳和汤加味:熟地15g,肉桂6g,麻黄3g,鹿角胶9g,干姜5g,黄芪15g,王不留行12g,寄生20g,补骨脂12g,红花9g,泽兰10g,枳实15g,生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服。3剂症状缓解,每次小便约20分钟,再服3周,诸症减轻,排尿时间缩短为5~10分钟,再服药2个月,小便基本通畅,其它症状消失,告愈。
, 百拇医药
按:该病为老年人多发病,因阳气衰微,命火不足,致膀胱气化无权,溺不得出。以阳和汤温阳散寒、通脉化滞,则能振奋“太阳之气”,阳气得复,膀胱气化得利而收效。
3.冠心病
梁某,男,61岁。自诉反复胸前区闷痛伴心悸、头晕3年余,经外院检查及心电图等,诊为冠心病,曾服消心痛、潘生丁及中药。近一个月来病情加重,刻下胸闷窒痛,心悸气短,头晕少寐,失眠健忘,舌苔薄白,舌质淡暗,脉沉细。证为气血两虚、寒凝瘀滞、心脉痹阻之心痹,治当温阳散寒、补气养血、祛瘀通脉。方用温经汤加减:吴萸9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2g,桂枝8g,丹皮12g,干姜5g,薤白10,半夏15g,麦冬12g,黄芪15g,丹参15g,巴戟天12g,甘草9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周,诸症明显减轻,以原方出入调理月余,诸症消失,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未见异常,追访1年,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按: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辨证属阳气亏虚、胸阳不振者诚属多数,主以通阳宣痹。张仲景将其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是强调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乘之。故辛温通阳为先,佐以通络活血,才能切中病机而取效。
4.老年性肩周炎
刘某,女,63岁,自诉右肩部沉困酸痛4年余,时轻时重,一周前因受寒而疼痛加重,活动时明显,无发热。刻下右肩无红肿,在肩峰、肱二头肌长头等区有明显压痛,内收及旋转均受限,血沉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肩周炎。伴乏力嗜睡,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薄白微腻,舌质淡暗,脉弦沉细,证属阳虚气弱、寒凝脉滞,治当益气温阳,通络止痛。方选真武汤加减:制附片9g(先煎),云苓15g,白芍20g,白术20g,干姜6g,黄芪20g,细辛4g,桂枝9g,当归12g,姜黄9,白芥子8g,瓜络10g。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症状减轻,肩臂已能上举,仍有牵拉样痛,继以上方出入服药2个月,并配合适当锻炼,疼痛及余证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随访1年未发。
按:肩周炎是老年人多发病,与阳气衰竭、不能温养经脉有关。寒邪乘虚而入,寒则血涩,阳气开阖不得,故肢体关节屈伸不利。以真武汤益肾助阳,加桂枝、细辛等通阳利脉,故效。, 百拇医药(吴沛田)
1.老年痴呆症
谢某,男,68岁,退休教师,5年来阵发性意识不清,目呆视昏,手撒抽搐,每日发作1~4次,每次数分钟。家属代诉:平素健忘,言语不清,甚则不识亲朋,行走时下肢颤动不稳,或手振颤麻木,易感冒,大便干溏不均,小便量少次数偏多。舌淡苔白,脉沉缓,证属脾肾俱虚、寒凝血脉,治当温补脾肾、通阳化滞。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2g,桂枝8g,白芍10g,细辛3g,木通6g,甘草8g,吴萸6g,乌药9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七剂复诊,家属诉意识不清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神色改善,诸症减轻。效不更方,以上方为主,出入用药3个月,已识亲朋,诸症消失,继以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王冰又说:“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故阳气充足,流畅通行,则精神慧爽;反之则无神或失神。用当归四逆汤补阳通阳,血脉通利,则病症能除。
2.前列腺肥大症
黄某,男,70岁。主诉患前列腺肥大7年,近年来小便不畅,每次排尿需时30余分钟。刻下少腹胀满,腰腿酸软,手足麻木,神气怯弱,大便稀薄,面色晦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微腻,脉沉迟而细。证属肾阳虚衰、气滞血瘀,治以温肾和血。方选阳和汤加味:熟地15g,肉桂6g,麻黄3g,鹿角胶9g,干姜5g,黄芪15g,王不留行12g,寄生20g,补骨脂12g,红花9g,泽兰10g,枳实15g,生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服。3剂症状缓解,每次小便约20分钟,再服3周,诸症减轻,排尿时间缩短为5~10分钟,再服药2个月,小便基本通畅,其它症状消失,告愈。
, 百拇医药
按:该病为老年人多发病,因阳气衰微,命火不足,致膀胱气化无权,溺不得出。以阳和汤温阳散寒、通脉化滞,则能振奋“太阳之气”,阳气得复,膀胱气化得利而收效。
3.冠心病
梁某,男,61岁。自诉反复胸前区闷痛伴心悸、头晕3年余,经外院检查及心电图等,诊为冠心病,曾服消心痛、潘生丁及中药。近一个月来病情加重,刻下胸闷窒痛,心悸气短,头晕少寐,失眠健忘,舌苔薄白,舌质淡暗,脉沉细。证为气血两虚、寒凝瘀滞、心脉痹阻之心痹,治当温阳散寒、补气养血、祛瘀通脉。方用温经汤加减:吴萸9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2g,桂枝8g,丹皮12g,干姜5g,薤白10,半夏15g,麦冬12g,黄芪15g,丹参15g,巴戟天12g,甘草9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周,诸症明显减轻,以原方出入调理月余,诸症消失,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未见异常,追访1年,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按: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辨证属阳气亏虚、胸阳不振者诚属多数,主以通阳宣痹。张仲景将其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是强调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乘之。故辛温通阳为先,佐以通络活血,才能切中病机而取效。
4.老年性肩周炎
刘某,女,63岁,自诉右肩部沉困酸痛4年余,时轻时重,一周前因受寒而疼痛加重,活动时明显,无发热。刻下右肩无红肿,在肩峰、肱二头肌长头等区有明显压痛,内收及旋转均受限,血沉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肩周炎。伴乏力嗜睡,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薄白微腻,舌质淡暗,脉弦沉细,证属阳虚气弱、寒凝脉滞,治当益气温阳,通络止痛。方选真武汤加减:制附片9g(先煎),云苓15g,白芍20g,白术20g,干姜6g,黄芪20g,细辛4g,桂枝9g,当归12g,姜黄9,白芥子8g,瓜络10g。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症状减轻,肩臂已能上举,仍有牵拉样痛,继以上方出入服药2个月,并配合适当锻炼,疼痛及余证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随访1年未发。
按:肩周炎是老年人多发病,与阳气衰竭、不能温养经脉有关。寒邪乘虚而入,寒则血涩,阳气开阖不得,故肢体关节屈伸不利。以真武汤益肾助阳,加桂枝、细辛等通阳利脉,故效。, 百拇医药(吴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