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运用心得(1)
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属于“八法”中的“汗法”。表证多由外感六淫引起,亦可在温病、疮疡、痹证、咳喘、水肿、疟疾、痢疾、麻疹等病证初起出现,临证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若表里同病,需分清主次,表证为主而兼里证者,一般先解表后治里,或以解表为主兼治里证。
解表剂根据表证的寒热性质和药性的温凉不同,主要分为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两类,属其正法。但因病邪之兼夹、病情之转变、病势之缓急、体质之强弱,又当变通解表,乃其变法。
确保解表剂效应发挥的因素有以下6点:(1)组方结构以辛散轻宣之品为主,务求透邪为要;(2)剂型以汤剂、煮散为主,以利速效;(3)煎法一般用武火急煎,不宜久煎;(4)药后温覆微汗,以全身微汗出为邪去标志,切忌大汗淋漓;(5)倡导少量频服,中病即止。可将1剂药分3次服,每隔2~3小时服1次。若服药后得全身微汗而病解,则不必尽剂。如半日左右服完3次药后汗仍不出,或病情较重者,可昼夜连续用药2~3剂,直到病解为止;(6)服药忌生冷、油腻等食品,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上述因素中后4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谓“解表剂通则”。
, http://www.100md.com
1 辛温解表
适应证为风寒表证。一般以恶寒较重、发热、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为其临床特征。临证应辨别风邪、寒邪之侧重,偏于寒者,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治宜发汗散寒、宣通肺气,代表方如麻黄汤;偏于风者,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代表方如桂枝汤。如外感风寒,血气平和,以发热、身痛为主要表现,治当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为法,代表方如正柴胡饮。
组方结构以辛温解表药为主,配伍宣肺利气之杏仁,以及敛阴和营之芍药等。辛温解表剂的常用组合有:(1)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得桂枝,开腠解肌则发汗作用显著;桂枝得麻黄,透营达卫,则除痛之效显著,为发汗止痛之峻品。(2)麻黄配杏仁:宣降相因,不仅直接止咳平喘,而且通过宣通肺气,一可外应皮毛而有助于发汗祛邪,二可宣通鼻窍,三可通调水道而利水。(3)桂枝配芍药:二药等量配伍,调和营卫。(4)柴胡配芍药:取柴胡透邪退热,芍药和营止痛之效。柴、芍相伍,一散一敛,为《景岳全书》正柴胡饮透邪和营的基本结构,并佐以防风、生姜,组成平散风寒之剂,通治外感风寒初起。(5)葱白配豆豉:即《肘后备急方》之葱豉汤。方中葱白辛温通阳发表,豆豉解表宣郁。二者相配,共奏通阳发汗之功,为轻散风寒之剂,用治外感风寒轻证。
, 百拇医药
1.1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9g,水煎分2次温服。方中麻桂量比为3:2,余遵“解表剂通则”。麻黄汤原治太阳病、伤寒、太阳与阳明合病、阳明病等证属外感风寒而偏于寒邪致病。根据本方作用机理,可以辨治多种病症。
发汗解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紧而体质较强、病程较短者。如外感风寒、表闭无汗、多日不解,或正气略虚者,可合用桂枝汤(即《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剂量仅为二方总量的1/3,属辛温轻剂,小发其汗。
宣肺平喘: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见无汗而喘,脉浮而体质较强者。表证不显,突出表现为风寒犯肺之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头痛,或鼻塞声重,音哑等,可去桂枝加生姜(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三拗汤)。如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阻气逆,恶寒发热,无汗,咳嗽上气,痰多脉浮,舌苔白腻者,可去桂枝,加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即《博济方》之华盖散),以宣肺解表,降气化痰。原方为煮散,现代多作汤剂,参考用量为:麻黄、杏仁、陈皮各6g,炒紫苏子、桑白皮、赤茯苓各9g,炙甘草3g,水煎温服。
, http://www.100md.com
通痹止痛:可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寒湿痹。如素体湿盛,感受风寒,或风寒挟湿,身疼烦重,恶寒发热,无汗,或小便不利,或身肿,舌苔白微腻,脉浮紧者,可加苍术12g(《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为白术),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喻昌曰:“麻黄加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可见麻黄配术是方中主要配伍关系。
宣肺通窍:可用治过敏性鼻炎等见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脉浮者。
宣肺利水:急性肾炎属风水风寒(或风湿)型者,可用本方合五皮散加减。
宣肺走表:用治荨麻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症、隐疹等属表寒无汗者,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1.2 桂枝汤(《伤寒论》);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微火水煎分3次温服。药后啜粥,余遵“解表剂通则”。
, 百拇医药
桂枝汤原治病种较广,非独太阳中风,还可用于太阳伤寒已发汗或延治、误治后,表证仍在或复作而不宜麻黄汤发汗者;阳明病、太阴病兼有表证,而证似太阳中风者;非外感性营卫不和,常自汗出,或发热汗出,时发时止,无恶寒头痛;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根据桂枝汤功主调和营卫,外可解肌祛风,内可调和阴阳、气血、脾胃(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承气汤专于攻里者不同),故凡营卫不和包括阴阳不和、气血不和等引起的多种病症均可以桂枝汤原方或其加减变通治疗。
调和营卫:用于风寒型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伴鼻流清涕,干呕,但口中和,苔白不渴,脉浮缓者。如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营卫不和,项背拘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汗出恶风,可加葛根12g以解肌舒经(即《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如宿有喘病,又感风寒,或风寒表证误下后,表证未解兼喘,可加厚朴6g,杏仁6g以降气定喘(即《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对虚人外感风寒,叶天士喜用参归桂枝汤加陈皮,或去生姜,加黄芪、牡蛎。对营卫不和,风寒触动所致的荨麻疹、皮肤瘙痒、多形红斑、湿疹、冬季皮炎等皮肤病,以每逢冬季或遇冷发作,春暖或遇暖缓解为特征者,可选用川芎、红花、蝉蜕、荆芥、防风、浮萍等药。叶天士应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时常发疹者,去姜、枣,加当归、酒大黄、枳实。对过敏性鼻炎属肺虚而卫气失调,易招外风者,可酌加蝉蜕、徐长卿、紫草、葶苈子等。对杂病、产后因营卫失调所致的原因不明低热或自汗,用本方常可获效。
, http://www.100md.com
调和气血:风寒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风湿痹痛及肌肤麻痹等症,以及冻疮、无脉症、肩凝症、肢体各部损伤、月经不调等外科、伤科、妇科病症属气血失和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若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脾胃气血不和,筋脉挛急,腹满时痛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弦者,可加倍芍药用量至18g(即《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以调和脾胃,缓急止痛。现代用治慢性痢疾、慢性泄泻、胃下垂、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疼痛、肠管狭窄等属上述病机者;亦可用治拘挛性疼痛。
调和阴阳:用于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心肾不交,男子遗精或滑精,女子梦交,少腹拘急,外阴寒冷,目眩脱发,自汗盗汗,心悸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迟者,可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30g(即《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调和阴阳,潜镇固涩。现代用治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上述病机者;亦可移治遗尿、带下、乳泣等属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者。
平冲定悸:桂枝辛温人心,有温心阳,通血脉,平冲降逆,定悸止动的作用;甘草甘平益气。若桂枝2倍于甘草(即《伤寒论》桂枝甘草汤),侧重于温通心阳,用治心下悸。桂枝汤中因有桂枝平冲降逆,加之芍药、甘草缓急,对气上冲之自觉症状及妊娠恶阻等亦有较好疗效。若桂枝加量至15g(即《伤寒论》桂枝加桂汤),更能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奔豚证,有据此移治因练气功不得法而自觉气从丹田上冲者。, 百拇医药(倪 诚)
解表剂根据表证的寒热性质和药性的温凉不同,主要分为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两类,属其正法。但因病邪之兼夹、病情之转变、病势之缓急、体质之强弱,又当变通解表,乃其变法。
确保解表剂效应发挥的因素有以下6点:(1)组方结构以辛散轻宣之品为主,务求透邪为要;(2)剂型以汤剂、煮散为主,以利速效;(3)煎法一般用武火急煎,不宜久煎;(4)药后温覆微汗,以全身微汗出为邪去标志,切忌大汗淋漓;(5)倡导少量频服,中病即止。可将1剂药分3次服,每隔2~3小时服1次。若服药后得全身微汗而病解,则不必尽剂。如半日左右服完3次药后汗仍不出,或病情较重者,可昼夜连续用药2~3剂,直到病解为止;(6)服药忌生冷、油腻等食品,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上述因素中后4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谓“解表剂通则”。
, http://www.100md.com
1 辛温解表
适应证为风寒表证。一般以恶寒较重、发热、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为其临床特征。临证应辨别风邪、寒邪之侧重,偏于寒者,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治宜发汗散寒、宣通肺气,代表方如麻黄汤;偏于风者,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代表方如桂枝汤。如外感风寒,血气平和,以发热、身痛为主要表现,治当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为法,代表方如正柴胡饮。
组方结构以辛温解表药为主,配伍宣肺利气之杏仁,以及敛阴和营之芍药等。辛温解表剂的常用组合有:(1)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得桂枝,开腠解肌则发汗作用显著;桂枝得麻黄,透营达卫,则除痛之效显著,为发汗止痛之峻品。(2)麻黄配杏仁:宣降相因,不仅直接止咳平喘,而且通过宣通肺气,一可外应皮毛而有助于发汗祛邪,二可宣通鼻窍,三可通调水道而利水。(3)桂枝配芍药:二药等量配伍,调和营卫。(4)柴胡配芍药:取柴胡透邪退热,芍药和营止痛之效。柴、芍相伍,一散一敛,为《景岳全书》正柴胡饮透邪和营的基本结构,并佐以防风、生姜,组成平散风寒之剂,通治外感风寒初起。(5)葱白配豆豉:即《肘后备急方》之葱豉汤。方中葱白辛温通阳发表,豆豉解表宣郁。二者相配,共奏通阳发汗之功,为轻散风寒之剂,用治外感风寒轻证。
, 百拇医药
1.1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9g,水煎分2次温服。方中麻桂量比为3:2,余遵“解表剂通则”。麻黄汤原治太阳病、伤寒、太阳与阳明合病、阳明病等证属外感风寒而偏于寒邪致病。根据本方作用机理,可以辨治多种病症。
发汗解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紧而体质较强、病程较短者。如外感风寒、表闭无汗、多日不解,或正气略虚者,可合用桂枝汤(即《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剂量仅为二方总量的1/3,属辛温轻剂,小发其汗。
宣肺平喘: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见无汗而喘,脉浮而体质较强者。表证不显,突出表现为风寒犯肺之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头痛,或鼻塞声重,音哑等,可去桂枝加生姜(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三拗汤)。如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阻气逆,恶寒发热,无汗,咳嗽上气,痰多脉浮,舌苔白腻者,可去桂枝,加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即《博济方》之华盖散),以宣肺解表,降气化痰。原方为煮散,现代多作汤剂,参考用量为:麻黄、杏仁、陈皮各6g,炒紫苏子、桑白皮、赤茯苓各9g,炙甘草3g,水煎温服。
, http://www.100md.com
通痹止痛:可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寒湿痹。如素体湿盛,感受风寒,或风寒挟湿,身疼烦重,恶寒发热,无汗,或小便不利,或身肿,舌苔白微腻,脉浮紧者,可加苍术12g(《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为白术),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喻昌曰:“麻黄加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可见麻黄配术是方中主要配伍关系。
宣肺通窍:可用治过敏性鼻炎等见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脉浮者。
宣肺利水:急性肾炎属风水风寒(或风湿)型者,可用本方合五皮散加减。
宣肺走表:用治荨麻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症、隐疹等属表寒无汗者,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1.2 桂枝汤(《伤寒论》);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微火水煎分3次温服。药后啜粥,余遵“解表剂通则”。
, 百拇医药
桂枝汤原治病种较广,非独太阳中风,还可用于太阳伤寒已发汗或延治、误治后,表证仍在或复作而不宜麻黄汤发汗者;阳明病、太阴病兼有表证,而证似太阳中风者;非外感性营卫不和,常自汗出,或发热汗出,时发时止,无恶寒头痛;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根据桂枝汤功主调和营卫,外可解肌祛风,内可调和阴阳、气血、脾胃(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承气汤专于攻里者不同),故凡营卫不和包括阴阳不和、气血不和等引起的多种病症均可以桂枝汤原方或其加减变通治疗。
调和营卫:用于风寒型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伴鼻流清涕,干呕,但口中和,苔白不渴,脉浮缓者。如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营卫不和,项背拘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汗出恶风,可加葛根12g以解肌舒经(即《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如宿有喘病,又感风寒,或风寒表证误下后,表证未解兼喘,可加厚朴6g,杏仁6g以降气定喘(即《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对虚人外感风寒,叶天士喜用参归桂枝汤加陈皮,或去生姜,加黄芪、牡蛎。对营卫不和,风寒触动所致的荨麻疹、皮肤瘙痒、多形红斑、湿疹、冬季皮炎等皮肤病,以每逢冬季或遇冷发作,春暖或遇暖缓解为特征者,可选用川芎、红花、蝉蜕、荆芥、防风、浮萍等药。叶天士应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时常发疹者,去姜、枣,加当归、酒大黄、枳实。对过敏性鼻炎属肺虚而卫气失调,易招外风者,可酌加蝉蜕、徐长卿、紫草、葶苈子等。对杂病、产后因营卫失调所致的原因不明低热或自汗,用本方常可获效。
, http://www.100md.com
调和气血:风寒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风湿痹痛及肌肤麻痹等症,以及冻疮、无脉症、肩凝症、肢体各部损伤、月经不调等外科、伤科、妇科病症属气血失和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若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脾胃气血不和,筋脉挛急,腹满时痛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弦者,可加倍芍药用量至18g(即《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以调和脾胃,缓急止痛。现代用治慢性痢疾、慢性泄泻、胃下垂、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疼痛、肠管狭窄等属上述病机者;亦可用治拘挛性疼痛。
调和阴阳:用于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心肾不交,男子遗精或滑精,女子梦交,少腹拘急,外阴寒冷,目眩脱发,自汗盗汗,心悸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迟者,可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5~30g(即《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调和阴阳,潜镇固涩。现代用治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上述病机者;亦可移治遗尿、带下、乳泣等属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者。
平冲定悸:桂枝辛温人心,有温心阳,通血脉,平冲降逆,定悸止动的作用;甘草甘平益气。若桂枝2倍于甘草(即《伤寒论》桂枝甘草汤),侧重于温通心阳,用治心下悸。桂枝汤中因有桂枝平冲降逆,加之芍药、甘草缓急,对气上冲之自觉症状及妊娠恶阻等亦有较好疗效。若桂枝加量至15g(即《伤寒论》桂枝加桂汤),更能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奔豚证,有据此移治因练气功不得法而自觉气从丹田上冲者。, 百拇医药(倪 诚)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