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养生之道各不同 真至圣贤实一体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
养生之道各不同 真至圣贤实一体
磬玉山上彩虹舞,药王洞中英贤会。整座大山的岩溶洞、房舍、帐篷,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全国各地太医分馆馆丞,率各馆医药贤能之士和莘莘学子,闻知炎帝在药王精心救治下康复,纷纷前来请安、朝贺。他们深深懂得,没有炎帝“弘扬中医中药”的伟大号召,就没有今天轰轰烈烈的中医药事业;没有药王含辛茹苦的谆谆教导,就不可能有现在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学术。
此时,炎帝正在药王洞正中居室内,请教着有关四老寿星的诸多详情。
药王正要回答炎帝所提问题,柳州恐师傅过累,赶紧插话道:“大王,四老寿星,实乃上古、中古之人。各自年岁,均已无法稽考。大王在方山顶上所见白发长者,即四寿星中真人老寿星也。”炎帝不解地眨眨眼睛,惊诧道:“四老之年龄不知几数,难道确为神仙乎?”柳州道:“非神非仙,确属活生生之人身。”炎帝紧紧追问:“既然也系人身,何以如此高龄而不衰?”柳州回道:“四老寿星尽皆深通养生之道,然各有特点。”接着便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位寿星的养生方法,作了详尽的阐述。
, 百拇医药
真人者,能性合于养生之道(凡以下养生之道,均称为道),使精神返于至真,故名真人。他能通晓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保全精神及真元之气,运用协调和谐的呼吸,吐故纳新,即呼出脏腑之毒气,吸采天地之精气。并能如意地驾驭精神意识等思维活动,使精神内守而不外弛,从而始终如一地保持肌肉永远如青年时期的状态,丰满劲健而不衰老。这种运气吐纳、摄护真元的养生方法,便是药王所称之真人养生法,并总结为:“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至人者,至极之人,盖因其养生之道至全,保养之法至备。他能和合阴阳之变化,顺应时令之往来,心思远出于世间之纷扰,身心远离于尘世之俗染,故能令神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耳目聪明广阔,能洞悉四通八达以外之事。这种顺应时令、恬愉精神养生法,即为至人养生法。药王总结为:“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圣人者,高尚之人。他能居处天地上下六合(前后左右上下)之淳和,顺应八风(即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八方来风)之正理,从而养正气而避邪气。饮食、起居、嗜好、欲念等,皆能适应于世俗,从不受其影响而生气发怒,诸事随俗,自得其宜,随遇皆安,举止行动不与世俗同流。在外表,虽劳作而不致身体过耗;在内心又无非分之想,达到既不劳形,也不役神之适宜境界。总以安静清闲、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悠悠然、陶陶然而自得。盖外不劳形则身安,内无烦虑则心静,使内外俱养而无耗损,故能寿超百年。这种圣人养身法,药王总结为“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怒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百拇医药
贤人者,德才贤能善良之人也。他能效法并依从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取象并效仿日月运转及圆缺盈亏,观测考查二十八宿,以推演天象,明审天干地支,从而掌握阴阳逆从,时令节序,适应四时气运之变迁,按照四时调神之道,以调养人身精、气、神三宝。他遵照真人的养生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而也能长寿不衰。这种贤人养生法,药王总结为“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当柳州讲到此间,炎帝心胸豁然爽朗,他再也忍耐不住道:“如此高人,世所罕有,本王幸得其救,实乃三生有幸。然如此大德厚谊,本王却连谢字也未相道,实乃憾事。在此恳请药王赐教,此四老之面,本王如何可以得见,叩拜以致忱谢?”药王理理长髯道:“适才已言,四老寿星非比常人,他们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形不离于世,举不观于俗,不图虚荣,不慕权贵,遇困者如己困,逢难者如己难。无谓之事,再三求之而如不闻,当办之务,不必相求而当仁不让。老夫虽欲见之,也不知其定址,而每当遭逢危急,四老却不请而至。数年前之荒旱灾病,四老即各以东、南、西、北为隅,亲身赴救,不辞辛劳,活人无数。贤王欲以谒见,当其时日自能相见。”炎帝闻言,心中不免怅然。正自嘘,忽然听见药王洞外人声鼎沸。炎帝当即问道:“值此深山峻岭之中,缘何有此众多喧闹之声?”, 百拇医药(孟琳升 孟仲岐)
养生之道各不同 真至圣贤实一体
磬玉山上彩虹舞,药王洞中英贤会。整座大山的岩溶洞、房舍、帐篷,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全国各地太医分馆馆丞,率各馆医药贤能之士和莘莘学子,闻知炎帝在药王精心救治下康复,纷纷前来请安、朝贺。他们深深懂得,没有炎帝“弘扬中医中药”的伟大号召,就没有今天轰轰烈烈的中医药事业;没有药王含辛茹苦的谆谆教导,就不可能有现在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学术。
此时,炎帝正在药王洞正中居室内,请教着有关四老寿星的诸多详情。
药王正要回答炎帝所提问题,柳州恐师傅过累,赶紧插话道:“大王,四老寿星,实乃上古、中古之人。各自年岁,均已无法稽考。大王在方山顶上所见白发长者,即四寿星中真人老寿星也。”炎帝不解地眨眨眼睛,惊诧道:“四老之年龄不知几数,难道确为神仙乎?”柳州道:“非神非仙,确属活生生之人身。”炎帝紧紧追问:“既然也系人身,何以如此高龄而不衰?”柳州回道:“四老寿星尽皆深通养生之道,然各有特点。”接着便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位寿星的养生方法,作了详尽的阐述。
, 百拇医药
真人者,能性合于养生之道(凡以下养生之道,均称为道),使精神返于至真,故名真人。他能通晓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保全精神及真元之气,运用协调和谐的呼吸,吐故纳新,即呼出脏腑之毒气,吸采天地之精气。并能如意地驾驭精神意识等思维活动,使精神内守而不外弛,从而始终如一地保持肌肉永远如青年时期的状态,丰满劲健而不衰老。这种运气吐纳、摄护真元的养生方法,便是药王所称之真人养生法,并总结为:“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至人者,至极之人,盖因其养生之道至全,保养之法至备。他能和合阴阳之变化,顺应时令之往来,心思远出于世间之纷扰,身心远离于尘世之俗染,故能令神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耳目聪明广阔,能洞悉四通八达以外之事。这种顺应时令、恬愉精神养生法,即为至人养生法。药王总结为:“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圣人者,高尚之人。他能居处天地上下六合(前后左右上下)之淳和,顺应八风(即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八方来风)之正理,从而养正气而避邪气。饮食、起居、嗜好、欲念等,皆能适应于世俗,从不受其影响而生气发怒,诸事随俗,自得其宜,随遇皆安,举止行动不与世俗同流。在外表,虽劳作而不致身体过耗;在内心又无非分之想,达到既不劳形,也不役神之适宜境界。总以安静清闲、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悠悠然、陶陶然而自得。盖外不劳形则身安,内无烦虑则心静,使内外俱养而无耗损,故能寿超百年。这种圣人养身法,药王总结为“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怒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 百拇医药
贤人者,德才贤能善良之人也。他能效法并依从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取象并效仿日月运转及圆缺盈亏,观测考查二十八宿,以推演天象,明审天干地支,从而掌握阴阳逆从,时令节序,适应四时气运之变迁,按照四时调神之道,以调养人身精、气、神三宝。他遵照真人的养生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而也能长寿不衰。这种贤人养生法,药王总结为“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当柳州讲到此间,炎帝心胸豁然爽朗,他再也忍耐不住道:“如此高人,世所罕有,本王幸得其救,实乃三生有幸。然如此大德厚谊,本王却连谢字也未相道,实乃憾事。在此恳请药王赐教,此四老之面,本王如何可以得见,叩拜以致忱谢?”药王理理长髯道:“适才已言,四老寿星非比常人,他们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形不离于世,举不观于俗,不图虚荣,不慕权贵,遇困者如己困,逢难者如己难。无谓之事,再三求之而如不闻,当办之务,不必相求而当仁不让。老夫虽欲见之,也不知其定址,而每当遭逢危急,四老却不请而至。数年前之荒旱灾病,四老即各以东、南、西、北为隅,亲身赴救,不辞辛劳,活人无数。贤王欲以谒见,当其时日自能相见。”炎帝闻言,心中不免怅然。正自嘘,忽然听见药王洞外人声鼎沸。炎帝当即问道:“值此深山峻岭之中,缘何有此众多喧闹之声?”, 百拇医药(孟琳升 孟仲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