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信息
编号:10419842
中医特色治法运用两则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9期
     一、甘温除热法

    甘温除热是用甘温补益之品益气生血来解除虚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气虚或血虚发热之证。

    本法渊源于《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训。金元名医、脾胃学派李杲根据经典旨意和临床实践,创立了本治法。李氏认为,元气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而脾胃是元气产生之本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之源匮乏,使元气不足,元气不足就会产生阴火。只有通过甘补温运,激发化源以生气血,才能使清阳升发,阴火收敛,营卫阴阳和调,虚热消弭。为此,他提出了“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的用药法度,制补中益气汤。至今,这一理法方药仍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用本法的关键要注意两点:

    —是辨证准确。气虚发热常见发热(多低热),有汗,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伴有口渴,微恶寒,食少便溏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偏血虚者,可见发热(高热或低热),面红,烦渴欲饮,舌瘦淡,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前者常见于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伤暑热之人;后者多见于妇女产后和失血病人,要排除外感发热和阴虚发热等。
, 百拇医药
    二是用药妥当。气虚首选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量要足,升麻、柴胡量宜小,可佐知母、黄柏以防生燥生胀;高热者,可加石膏、知母以甘寒泻火;感受暑湿者,可用清暑益气汤;兼中阳虚弱,腹中隐痛者,可用小建中汤等;偏血虚者,首选当归补血汤,黄芪须5倍于当归,可佐生牡蛎以潜敛,佐白芍、生地以养阴血,伴失眠、心悸者可选归脾汤;有虚寒之象者,用人参养荣汤;产后发热者,可酌加滋养之首乌和退虚热之地骨皮等。

    验案:魏某,男,42岁,农民。1984年7月19日就诊。患者3天前因劳力过度,又逢炎热天气,渐觉全身倦怠无力,微恶寒,到村卫生所测体温38.6℃,予退烧针和输液治疗,但效果不显,体温时降时升。当日输液完毕,傍晚体温反升,于是速来笔者当时所在的乡卫生院求治。刻诊:壮热(T39.4℃),微恶寒,倦怠乏力,气促懒言,时自汗出,口渴,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急收住院。本意输液治疗,但当时恰逢断电,穿刺不便,于是征得患者同意,改用中药。处方:黄芪20g,太子参

    20g,白术10g,当归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生石膏 50g,知母6g,炙甘草6g。急煎1剂,并用柴胡针2支肌注。药后当晚安睡。次日上午查房,患者T36.6℃,诸症减轻。不用它药,单续服中药1剂,去石膏,服后昼夜体温正常。第3天,再续1剂,病情稳定,诸症若失,至晚带中药2剂出院,服后完全康复。
, 百拇医药
    二、引火归原法

    引火归原是针对肾火上浮、火不归原而设立的一种治法。火,指临床上的浮阳、浮火、虚火、阴火,也叫龙火;原,亦作元,主要指肾,因肾为阳气之根,阴火之宅,故本法又称“导龙入海”。

    本法胎息于《伤寒论》,其通脉四逆汤、四逆汤被后世认为是此法的具体应用。唐·王冰注《内经》时提到“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应是本法之先河。至名代张景岳方首先明确提出“引火归原”,并娴熟运用。

    本法所针对的病机乃阴虚不能涵阳,或阴盛迫阳上越,或阳虚不能固守本位,导致虚阳上浮,龙火上僭。凡伤寒、杂病,如病人禀赋虚寒,或劳倦、性欲过度,或误服寒凉等所致的肾火虚浮的假热证,即火不归原证,具体如内伤发热、头痛、眩晕、消渴、血证、阳痿、耳鸣、惊悸怔忡、失眠、淋证、癃闭、牙痛、咽痛、口舌生疮等,均适用于本法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与其他祛火的方法不同,本法的用药特点是在重用熟地、当归等填补真阴药的同时,反其常地用少量肉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据其窟宅而招之诱之”,使与上浮的虚火同气相求,引导其归之于下(肾宅)。有时也另佐炙甘草、童便、牛膝、细辛等药,有时加牡蛎、龟板等介潜药,或黑锡丹等纳镇药,或滋朱丸等交济药,有时还单用桂、附等辛热药外敷于足底涌泉穴等处。

    验案:牛某,女,65岁。1991年10月初诊。患口腔溃疡6年余,疼痛时轻时重,甚则妨碍饮食,曾服用中药及消炎药,但溃疡时愈时发,近半年溃疡增多,溃疡面增大,且久治不愈,伴有头晕,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刻诊:舌根及口腔有四处绿豆大小溃疡面,基底平凹,边缘红肿。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辨为阴虚阳衰,虚火上灼,治宜滋阴补阳,引火归原。药用:生地、牛膝、石斛各15g,丹皮、泽泻、桔梗、山芋肉、苍术、制半夏各10g,玄参、茯苓各30g,肉桂3g,制附子6g。每日1剂,水煎服。6剂后,口腔溃疡均见缩小,疼痛减轻。又守上方加减治疗月余,四处溃疡均愈合,余症改善,以金匮肾气丸以善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运用本法须注意辛热药的用量。对阴不敛阳、涵阳的肾虚阳浮证,用量宜小,起导引作用,代表方如金匮肾气丸、景岳镇阴煎和理阴煎等;对阴盛迫阳上越或真阳虚衰,不能固守而上越,应重用辛热药,起破阴回阳消翳作用,代表方如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总以使阳(火)归其位为目的。(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