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评说
编号:10419833
为药价虚高“号号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9期
     近年来,药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调查显示,药价虚高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

    连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决定进一步加强药品价格改革和管理,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药价“水分”还没有挤干

    为了控制药价,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降低了近千种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累计降价总额约300亿元。但是,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中的“水分”仍然没有被挤干。

    目前,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还没有降到合理水平。据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介绍,当前,部分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没有降到位,部分药品降价空间仍然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在降低药品价格时,从兼顾各方实际承受能力、保持市场基本平稳出发,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到位的价格调整原则,使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没能挤干“水分”。另一方面也是制药行业技术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所决定的。一种新药研究开发上市,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生产成本、销售费用会逐步降低,特别是仿制药品大量上市,竞争加剧后,降价让利的空间会进一步增加。
, 百拇医药
    除政府定价药品外,由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约占市场份额的60%。近年来,这部分药品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降低药品价格的效果,特别是医疗器械价格比较混乱。李盛霖指出,由于缺乏约束机制,受利益驱动,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了提高自主定价药品价格的倾向,一些药品价格甚至成倍上涨。医疗器械购销中的高定价、大回扣,以及购销中的不规范行为比较严重。

    所有环节都在牟取利益

    群众医药费用支出增长过快,有多方面原因,有些是客观、合理的,如高级医疗检测设备的应用,特需门诊、特需病房的出现,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等,但也有大量不合理因素,如医药购销中存在的回扣、提成、“攻关”、促销等不正之风。这股不正之风已经蔓延到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目前,我国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着“多、小、散、乱、低”现象,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无证挂靠的不计其数。有些药品竟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且多数属于仿制国外同类产品。一个诺氟沙星有120多家企业生产,而一个氟派酸竟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高定价、高折扣已成为推销药品的主要手段。有些企业只改变一下药品的剂型和名称,就将其作为新药大幅提价,目的是为企业违规促销留下空间。
, 百拇医药
    一个出厂价只有几元的药品,通过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就成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药厂得一块、药商和医药代表得一块,医院拿回扣得一块,医生开单提成得一块,各个环节都从中牟利,这一切都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在上述层层环节中,只有患者是弱者,他们对是否购买药品这种特殊商品,根本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表示,政府部门有责任加强治理干预,狠刹这股不正之风,规范医药购销行为,把不合理的医药费用降下来。

    探索降低药价的治本之策

    李盛霖指出,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医药价格秩序混乱,表面上看是政府价格监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结果,但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以及药品市场发育滞后等。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了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淘汰那些生产技术装备及管理落后的企业,近年来,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生产领域实施了限期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计划。到今年7月1日,预计将有2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因未通过GMP认证而面临停产。与此同时,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也已在药品流通企业开始推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将有利于铲除药品高定价、高折扣的生存土壤。

    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也在治理整顿医药价格的同时,探索降低药价的治本之策和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李盛霖指出,今后,发展改革委将继续降低政府确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同时通过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良好医疗质量的目标。

    高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健全医生用药技术规范,促进合理用药。同时,一边继续降低不合理的药品价格,一边适当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价格,使医务人员的劳动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使医院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障,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百拇医药(张晓松 刘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