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临床应用五则
炙甘草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综合历代医家看法,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有:一、补阴为主,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二、补血为主,如以清·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三、气血双补,如以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四、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笔者认为其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有鉴于此,笔者将此方应用于久病杂证,凡病机符合者,疗效颇佳,列举一二。
一、冠心病
田某,男,56岁,2000年5月3日初诊。诉阵发性胸痛、气短近一年,伴有心悸、烦燥、失眠、饮食减少、口干苦,二便尚可,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结代。西医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予扩血管西药效果不明显,求治我院。脉证合参,辨证为气血虚弱,兼夹瘀血,予炙甘草汤加丹参15g、栝楼30g、檀香3g。服药一周,胸痛、心悸减轻,结代脉显著减少。守方继服二周,心悸已愈,结代脉偶见。嘱原方再服一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带脉。按:炙甘草汤补气血虚弱,而对兼夹实邪之虚实夹杂证,需加丹参、栝楼、檀香宽胸,振奋心阳,活血化瘀,故能奏效。
, http://www.100md.com
二、更年期综合征
张某,女性,50岁,干部。于1998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失眠伴有烦躁、潮热,头晕、心悸、多汗、乏力二月余。近二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头晕健忘,症状逐渐加重。近期感面部发热,伴气短、乏力、腰酸、心悸、便干等症状,舌质淡红、少津,脉细弱而数。证属气阴两虚,虚阳浮动。治以滋阴益气,方用炙甘草汤加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9g。上方服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后以炙甘草汤为主,随症加减,调理一月后症状消失。按: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闭经前后,是因天癸将竭、冲任亏虚、精血衰少所致,初以阴虚火旺为主,久则气阴俱伤,阴阳失调。本患者是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症状均见,故选用炙甘草汤加二仙汤调理,既补气阴,又调整阴阳,故症状明显改善。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百拇医药 郑某,男,55岁,干部,1999年12月3日入院。患者一个月前患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经过抢救治疗,心肌梗塞恢复满意。但患者心率缓慢,40~45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偶有胸闷发作,口服消心痛可缓减,舌质紫,脉沉迟。证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之症,予炙甘草汤加用附子6g、细辛3g,服药两周后心率提高到65次/分。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患者属心阳虚衰,予炙甘草汤主治。但加用附子、细辛药物更助其力,故效果明显。据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附子有增加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所以加用附子。
四、失眠
龙某,女,33岁,1998年5月3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下岗而导致夜间恶梦、心烦失眠、彻夜不寐、全身麻木、记忆力减退、心悸多汗、午后低热、畏寒怕冷,小便淡黄,大便日2~3次,舌质淡,苔黄白少津,脉细无力。曾在西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属阴阳失调、气血两亏之证,予炙甘草汤加栀子10g,浮小麦30g,大枣三枚。服药一月,经过配合心理治疗,疾病痊愈并重新恢复工作。按:患者气血本虚,加之突受心理打击,恐则气下,惊则伤心,故阴阳乘错,诸病丛生。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补其气血素亏之体,可见此方有辛甘维阳、甘润养阴、调和营卫之功。
五、持续发热
甘某,男,65岁,1998年3月6日初诊。不规则中等发热伴有咳嗽一月余,经西医排除伤寒、风湿、结核,疑似支源体肺炎,各种西药治疗皆无功效。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发热时间无明显规律,自汗,恶风,四肢酸楚冷痛,烦躁不寐,咳嗽,心悸,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大。诊为阴阳俱虚,营卫失调,拟炙甘草汤加桂枝5g、白芍10g、生姜5片、大枣6枚。服五剂,热退,一般情况可,守方共服三周,未再复发。按:此证持续发热,营阴内损,卫阳外伤,中气不运,痰浊内生,虚劳渐成,故以炙甘草汤调和补养,共济阴阳。加白芍、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阴平阳调,阴阳调和,故发热愈。,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一、冠心病
田某,男,56岁,2000年5月3日初诊。诉阵发性胸痛、气短近一年,伴有心悸、烦燥、失眠、饮食减少、口干苦,二便尚可,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结代。西医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予扩血管西药效果不明显,求治我院。脉证合参,辨证为气血虚弱,兼夹瘀血,予炙甘草汤加丹参15g、栝楼30g、檀香3g。服药一周,胸痛、心悸减轻,结代脉显著减少。守方继服二周,心悸已愈,结代脉偶见。嘱原方再服一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带脉。按:炙甘草汤补气血虚弱,而对兼夹实邪之虚实夹杂证,需加丹参、栝楼、檀香宽胸,振奋心阳,活血化瘀,故能奏效。
, http://www.100md.com
二、更年期综合征
张某,女性,50岁,干部。于1998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失眠伴有烦躁、潮热,头晕、心悸、多汗、乏力二月余。近二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失眠、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头晕健忘,症状逐渐加重。近期感面部发热,伴气短、乏力、腰酸、心悸、便干等症状,舌质淡红、少津,脉细弱而数。证属气阴两虚,虚阳浮动。治以滋阴益气,方用炙甘草汤加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9g。上方服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后以炙甘草汤为主,随症加减,调理一月后症状消失。按: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闭经前后,是因天癸将竭、冲任亏虚、精血衰少所致,初以阴虚火旺为主,久则气阴俱伤,阴阳失调。本患者是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症状均见,故选用炙甘草汤加二仙汤调理,既补气阴,又调整阴阳,故症状明显改善。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百拇医药 郑某,男,55岁,干部,1999年12月3日入院。患者一个月前患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经过抢救治疗,心肌梗塞恢复满意。但患者心率缓慢,40~45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偶有胸闷发作,口服消心痛可缓减,舌质紫,脉沉迟。证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之症,予炙甘草汤加用附子6g、细辛3g,服药两周后心率提高到65次/分。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患者属心阳虚衰,予炙甘草汤主治。但加用附子、细辛药物更助其力,故效果明显。据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附子有增加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所以加用附子。
四、失眠
龙某,女,33岁,1998年5月3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下岗而导致夜间恶梦、心烦失眠、彻夜不寐、全身麻木、记忆力减退、心悸多汗、午后低热、畏寒怕冷,小便淡黄,大便日2~3次,舌质淡,苔黄白少津,脉细无力。曾在西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属阴阳失调、气血两亏之证,予炙甘草汤加栀子10g,浮小麦30g,大枣三枚。服药一月,经过配合心理治疗,疾病痊愈并重新恢复工作。按:患者气血本虚,加之突受心理打击,恐则气下,惊则伤心,故阴阳乘错,诸病丛生。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补其气血素亏之体,可见此方有辛甘维阳、甘润养阴、调和营卫之功。
五、持续发热
甘某,男,65岁,1998年3月6日初诊。不规则中等发热伴有咳嗽一月余,经西医排除伤寒、风湿、结核,疑似支源体肺炎,各种西药治疗皆无功效。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发热时间无明显规律,自汗,恶风,四肢酸楚冷痛,烦躁不寐,咳嗽,心悸,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大。诊为阴阳俱虚,营卫失调,拟炙甘草汤加桂枝5g、白芍10g、生姜5片、大枣6枚。服五剂,热退,一般情况可,守方共服三周,未再复发。按:此证持续发热,营阴内损,卫阳外伤,中气不运,痰浊内生,虚劳渐成,故以炙甘草汤调和补养,共济阴阳。加白芍、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阴平阳调,阴阳调和,故发热愈。,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