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426170
国未富人先老--若干年后我们在哪里养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8日 健康报
     根据我国学者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人及2050年的1亿人以上。本世纪上半叶,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4%,等于65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2倍,等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6.1倍!届时,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在80岁以上!养老,将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点难题。

    在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的某小区,记者看到了这样几户老人家庭——

    82岁的张老太太一个人过,虽然有些退休金,但她舍不得请保姆。见到老太太时她正翻箱倒柜地找药。她有冠心病,时常胸口憋闷。平时发作时就自己找点药吃,懒得上医院。就这么将就着过了十来年。

    坐在轮椅上的李翼民老人虽然还能和人打招呼,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前两年,老人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偏偏老伴又因脑血栓瘫痪住进医院,几个孩子都远在美国,家里只有一个保姆照料生活。行动不便的他,终日望着贴满昔日“全家福”照片的床头,借着旧日的生活温暖过余下的日子……
, 百拇医药
    北京市西城区老龄委主任韦瑛新介绍说,西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的近20%,其中,空巢老人户就有9000多户。老年人最大问题一个是养,另一个是医。养老问题的确是一个难题。为什么有的老人能健康长寿无疾而终,而有的老人长期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和遗传因素影响健康长寿?如何通过了解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来减少照料老人的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曾毅教授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其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高龄老人的生存状况——

    现状

    经济供养依靠子女多

    享有社会保障支持少

    日常照料依靠子女多

    依靠社会少

    闲暇时间多
, 百拇医药
    文化生活少

    带病的多

    看病就医的少

    这项调查是在2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调查区域总人口为9.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3%。该课题因此在中标率仅15%的国际科研项目招标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得到美国老龄研究院资助,并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

    研究发现,高龄老人在经济、医疗、生活照料等方面正处于人生的高风险期,“相对”和“绝对”贫困老人居多。高龄老人有退休金的比例低,社会保障有限,主要是以家庭经济供养为主,依赖性强且不稳定,经济供养水平处于“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状态。高龄老人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人群,但由于经济困难,看病就医的少,多数农村高龄老人从来没有去看过病。3%的老人患病得不到治疗。调查还发现,高龄老人丧偶率高,有88.3%的老人日常照料更多地依赖其家庭,并开始向隔代转移。家庭照料成员的减少和渠道的单一,使传统生活照料模式遇到严重冲击,严重影响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多少个老人在福利机构里?调查结果是:城镇平均每个老年福利机构只有老人21名,农村每个老年服务机构里只有15人,与整个老年人口形势极不相称。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柳玉芝副主任介绍说,在国外,老人获得经济支持的渠道较多,除了正规的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外,还有非正规的甚至民间慈善机构、社会老龄救助系统。

    国情

    “国未富人先老”的现实难题

    真正有养老金的少

    家庭能负担养老的少

    在福利院养老的少

    社会能承担的少

    35年前,中国有赡养老人能力的成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再过35年,这一比例将陡降为1:2。也就是说,原来6个人养1个老人,将来会变成1个人养2个老人!怎么个养法?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蔡文媚说,从人口角度看,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经济还没有发展好,条件还没有准备好,一下子就要面对人口老化的问题了。所以,养老的先决条件是要先发展经济。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所覆盖的城乡比例并不尽如人意,近3/4的劳动者没有养老金。其中,农村该项制度的覆盖率仅为11%。而中国老龄人协会和劳动和社保部获得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65岁的老人中,64%与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比例在农村显得更高;而在老年妇女中,65岁至79岁的有67%与子女生活在一起,80岁以上的则有80%与自己的子女同住。他们对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

    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熊必俊对此颇为忧虑。熊必俊的根据是,2000年,我国老年赡养比为15.4%。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17.4%和24.7%。在老年赡养比上升的同时,总供养比也相应由2000年的53.6%上升到2020年底55.0%,超过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供养比(49.93%)。老年赡养比和总供养比的上升,必然造成劳动人口负担加重,劳动力成本加大。由此会降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熊必俊认为,从现在起,社会应当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这是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决定性保障。在退休年龄不变而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养老基金收支失衡的局面。按法定退休年龄计算,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部分2001年的赤字为1260.64亿元,2002年上升为17175.66亿元。
, 百拇医药
    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三,一是提高投保率,二是降低养老金标准,三是提高退休年龄。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收入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少基金缺口200亿元。如果在2005年以前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工种,用5年时间(2006~2010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差别,再用10年时间(2011~2020年)将男女退休年龄拉平,一律按照60岁退休,其结果将使2010年养老统筹基金缺口由835.97亿元减少到52.52亿元,使2020年养老统筹基金收大于支,由缺口503.51亿元,转变为节余2622亿元。

    未来

    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强化社区功能

    提供个性化多渠道服务

    改善医疗保障制度
, http://www.100md.com
    提倡民办养老机构

    家住北京白云观附近汽南小区的王至仙老人虽然没儿没女,但她却一点也不缺乏安全感。她说,居委会就是她的依靠。在这个小区里,有1300多位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就有200多户,是北京市最密集的老年人居住区。可这里的老人们一点不觉得孤独无助。老人要买东西,不出院子就能解决。为方便老人坐轮椅出入,小区在每个楼前都修建了带扶手的轮椅坡道。社区里商店、邮局应有尽有;要看病,小病在社区卫生站就能解决,大病直接由社区医生帮助,通过“绿色通道”送往附近的综合医院;居委会还为老年人建立了健身房、图书馆、电脑室,老年人可免费享用;谁家需要保姆,居委会介绍来经过免费培训的家政服务员;谁家老人要住院了,居委会出面帮忙联系……老人们说,这里就是“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住在自己家里,就能享受到在养老院才能享受的服务。

    居委会王士良主任说,这几年小区与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等协作共建,培养了一批家政服务员、社区医生,使家庭养老实现了规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下一步,我们还考虑再培训一批具有专业营养、护理知识的家庭服务员,为老人进行营养配餐、专业护理,让老人的生活质量更高,健康更有保障。

    记者在该小区采访,路上的老人不断拉住王主任问这问那。记者从老年人从容安详的目光中,真真实实看到了这里的温馨和人性化,也看到了养老事业的方向。

    一方面要发展“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一方面也要开发各种形式的民办养老机构。这是北京市西城区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也是国内外老龄问题专家提倡的养老的方向和出路。什么才是理想的养老?理想的养老在现实中还有多少障碍?北京大学人口所蔡文媚教授说,理想的养老应该包括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及。用这个标准衡量,目前我国的养老水平还远远不够。只有提倡个人、社会、政府多方参与,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融入文化和人文关怀色彩,才有可能接近和实现理想的养老。(魏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