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难戒 毒能戒 ------韩济生院士戒毒科普新著访谈录
→→CCTV.com健康频道:2004年国际禁毒日专题
毒难戒,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老话题;毒能戒,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且眼前一亮的新话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教授,以他14年的科学探索和医学实践,在新老话题之间做出了绿色戒毒和人文关怀的大文章。“国际禁毒日”之际,记者采访了科普新书《毒能戒毒难戒》的主编韩济生院士。
记者:我的第一感觉,书名和封面确实很夺人眼球。就请您先谈谈书名和封面吧。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韩济生: 1998年中国科学院号召“院士写科普书”,我责无旁贷领了本书的题目。当时的国难是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人民币。吸毒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则超过了2000个亿。特大洪水百年一遇,而吸毒造成的损失却是年年有增无减。所以4年前动笔写书时的书名是《毒祸猛于洪水》。但随着科学戒毒工作的推进,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归纳了六个字:“毒难戒、毒能戒”,我觉得很能表达我的理念,概括我的工作。于是借用了这6个字作为书名。
, http://www.100md.com
“毒难戒”,是警示是告诫,因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沉痛了。多少年来,90%以上的戒毒者都还是回到了复吸上。“毒能戒”,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实践去面对戒毒,给吸毒又戒毒者以希望和信心。
我们的封面上下色调反差极大,下半部是黑乎乎一片,给人以极压抑的感觉,寓意吸毒走向的是地狱般的不归路;中上半部色调渐趋明朗和明亮,并以雄鹰展翅的大写意符号寓意科学戒毒的光明前景。同时“毒能戒”三个字比“毒难戒”更突出的用意也在这里。
记者:作为科普著作,本书有没有特定的读者群,在编写过程中是否有针对性的考虑到了一些特定的人群?
韩济生:本书的读者对象有两类。第一类是没有吸毒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告诫他们前有深渊,勿越雷池,一旦吸毒很难戒除。青少年往往有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但对吸毒的危害却缺少科学知识和防范意识,没有这方面的“免疫力”,则无知者无畏。毒贩子很善于引诱缺少“免疫力”的这一人群,比如免费品尝点什么,在歌舞厅里“偶然”抽一口、喝一口什么,往往就是这样被拖下水的。孩子们要当心,家长们要警惕!
, 百拇医药
第二类是已吸毒人群,劝导他们及时治疗,莫再拖延;不懈努力,莫要绝望。吸毒不仅容易感染艾滋病、结核病、传染性肝炎、皮肤病、血管炎等几十种疾病,而且对于当事人、家庭和社会都是灾难。吸毒者的结局往往就是男盗女娼,家破人亡。我们希望吸毒者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做出生死抉择,恢复理智,对科学戒毒说“是”!
记者:很多专家称您的“韩氏戒毒法”具有“热情的人文关怀”的特点。我们注意到本书“普济众生”、“拳拳爱心”、“血浓于水”和“众志成城”等篇章也都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在戒毒领域,人文关怀有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韩济生:本书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确实针对特定的人群,有特定的含义。首先是针对吸毒者。吸毒本身是违法行为,吸毒者中的许多人同时还是刑事犯。如男性吸毒者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80%从事卖淫活动。因此,我们往往表现出的是冷漠无情的一面。但是我们还是以救死扶伤为使命的医学工作者,吸毒者在我们的眼里和心中还是一个病人,是一个药物成瘾导致严重脑疾病的患者,是一群平均寿命仅有10~17年的求生者。所以我们的信念是:从地狱里面拉回一个就是一个。其次是针对吸毒者的家庭和亲朋。他们是毒品的受害者,也是有可能拯救吸毒者的重要人群,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关怀。对于戒毒者来说,亲情、爱情、友情及社会关爱,几乎一个都不能少。第三是针对戒毒所的医护人员和干警的。从整个戒毒禁毒事业而言,他们是我们的同行。他们的工作、言行、爱心,关乎每一个戒毒者是否能成功戒毒并回归社会。任何一种科学的戒毒方法都要通过他们的帮助才能让戒毒者去实现。但是他们承受的压力、付出的辛劳和艰苦却较少为社会所知,他们也需要全社会的人文关怀。
, 百拇医药
记者:书中有一篇文字的题目是“戒毒也英雄”。可社会上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吸了毒的人就是一坏到底,万劫不复,永远不可信任了,谈何“英雄”?
韩济生:这种看法恰恰缺少人文关怀。其实,世界上一切都在变,过去认为不可能的,现在就能做到。敦煌石窟上刻着“飞天”的形象,那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可今天实现了。那么,“毒能戒”的梦想为什么就不能实现呢?书中的这篇文章是一位戒毒两年以上不复吸者写的,他将“毒能戒”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将针灸原理和针刺镇痛的有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治疗海洛因成瘾,经过14年的探索,已创造性的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药物戒毒方法,上海、湛江、天津、海南等地戒毒所的实践都证实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那么,本书可否被认为是您从事这项工作14年来的一个文献性的总结。
韩济生: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本书虽不是科学论文,但却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搞戒毒工作14年的一个结晶,是面对公众的一个答卷。本书昭示:我们在戒毒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并在不断的改进完善,我们有一支队伍在辛勤的耕耘、劳作、实践这套方法,我们也拿出了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数据,我们有理性思考,有甘苦心得,有表白呼吁,希望引起社会上更多的共鸣。, 百拇医药(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