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 脉学心悟
编号:10426586
脉学心悟:紧 脉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9期
     (一)脉象

    紧脉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弹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这个特点,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纫箄线”。

    所谓“转索”,就是指脉的搏动,犹如绳索之转动,左右弹指无定处。因绳索是数股拧在一起,状若麻花,有凹有凸。当绳索转动而前时,凹凸交替更迭,凸处或转于脉之左侧,则左侧弹指;凸处或转于脉的右侧,则右侧弹指,切之,脉左右弹指,不恒在一处搏动。有左右交替弹指之感,所以古人喻为“切绳”、“转索”、“左右弹指”。至于“如纫箄线”,指竹箄纵横交错编织,凹凸不平,摸之凹凸交替出现,亦如转索无常。诸比喻中,以转索喻紧脉最为贴切、形象。

    紧脉脉位不定,可见于浮位,亦可见于沉位;至数,或迟或数。因紧为拘束之象,故脉体一般不大,或竟偏细。脉力可强可弱,因虚实不同而异。其象如切绳,故脉多长而不短绌。
, http://www.100md.com
    (二)脉理与主病

    紧脉为拘急敛束之象。脉的调和畅达、正常搏动,取决于气血的和调、畅达。当气血为寒束或邪阻,不能调和畅达,则脉失阳气的温煦鼓荡,以及阴血的充盈濡养,脉即拘急敛束,而呈现紧象。若阳气、阴血不足,无力温养濡润,脉亦可拘急而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加以区分。

    1.紧脉主寒

    紧为诸寒收引之象。寒性凝泣收引,脉绌急而紧,左右弹指。寒袭于表,则肌表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不通而头身痛。寒袭于里,则里之经脉气血不得畅达,经脉拘急收引而胸腹痛。

    2.紧脉主邪阻

    气血为邪气所阻遏,脉失阳气之温煦鼓荡、阴血之充盈濡养,亦可拘急而为紧。如《伤寒论》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即邪阻气机,脉失阳气之温煦而乍紧。阳不达于四末而手足厥冷。以瓜蒡散吐邪,祛其壅塞畅达气机,阳气敷布,脉紧自除,肢厥自愈。
, 百拇医药
    (1)宿食阻遏:《金匮·腹满篇》:“脉紧如转索无常者,宿食也。”又曰:“脉紧,头痛 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此即宿食阻隔气机,经脉失于阳气之温煦鼓荡,拘急而紧。头痛风寒者,非风寒所客,乃宿食不化,郁滞气机,阻气不升而头痛,状如风寒,而实为食积类似伤寒。

    同为食积,何以脉可滑、可紧、可涩、可伏?皆因食积阻滞程度不同所致。阻滞轻者,气血尚可通达,但有食阻,激起波澜而脉滑。若阻滞重者,则经脉失于阳气温煦、阴血濡养,则脉拘急为紧。若阻滞再重,则脉可涩、可伏,甚至可厥。

    (2)阴浊闭阻:《金匮·腹满篇》云:“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金匮·痰饮篇》:“膈间有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阴浊阻滞阳气。经脉失于阳气之温煦鼓荡,故尔脉紧。下其阴浊,阳气得伸,脉紧自去。

    (3)热结阻滞:《伤寒论》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一派阳明热结之象,脉反紧,此即热结阻隔气机,气血被缚而不肯宁静,左冲右突,形成左右弹指之紧脉。又如《伤寒论》135条:“结胸热实,脉沉而紧。”仲景明确指出热实致紧,可知紧亦主热结。
, 百拇医药
    3.紧脉主虚

    (1)亡阳:阳虚阴寒内盛,经脉拘急而为紧。如《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又如《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此亦为阳虚水饮上泛而脉紧。

    (2)亡血:阴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致经脉拘紧而为紧。如《伤寒论》86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脉紧皆言其挺劲、有力、弦强。若因邪实、寒盛者,固可挺劲、有力、弦强;若因阳虚而阴盛、正气虚衰乃至亡阳者,脉当紧而无力。故不可概云紧脉挺劲、弦强。, 百拇医药(李士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