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医药原料
编号:10437856
抗生素产业了望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日 康易
     1、青霉素工业盐——重建下游,走向产业升级。2003年,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数量为1.14万吨,同比2002年增长了45.58%。经过国内生产企业“愈战愈勇”的扩产后,下半年出口平均单价大幅下挫,跌幅高达40%。可见,低档次的大宗青霉素原料药出口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头孢菌素类制剂市场的强势带动下,作为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间体的7ACA出口量和出口单价都有很大的增长。在2003年底,由于我国国内7ACA生产的迅猛发展,国外不少供货商被迫退出我国市场,造成了该品短缺。2003年,我国7ADCA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出口,全年出口总量为29.3吨。但该品的进口量却仍高高在上,2003年我国7ADCA全年进口总量为876.93吨。目前,我国这3大中间体的生产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形成优势。我国青霉素工业盐要真正走向产业升级,其成功的标示应该是再次掀起以6APA等下游中间体为主的出口高潮。

    2、喹诺酮——开发新品,跟进发展趋势。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用量已超过青霉素类,成为第二大类抗菌药物。目前,已占世界抗生素市场约19%的份额,平均年增长率为7%,属增长最快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其中,其换代产品左氧氟沙星目前市场表现红火,数年来稳居喹诺酮类药物第一的位置,现已成为我国城市医院用药金额排行榜的龙头老大。目前,我国喹诺酮类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已有一定的规模,比较成熟的产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三者产量约占国内喹诺酮类抗菌素总产量的90%多。环丙沙星在我国的国产化水平已很高,国内拥有生产批号的企业已近100家。但是由于不少国内生产企业的工艺水平不高,产品获得FDA批准打入国际市场仍较困难,一般只能作为价格低廉的化工原料出口,面对入世后的国际采购热潮,国内企业难以直接受益。在国内销售红红火火的左氧氟沙星,其原料药让人颇为欣慰。目前,江苏扬子江、浙江新昌制药、北京双鹤药业为我国左氧氟沙星原料的3个主要生产厂家,而这3大厂家的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近70%的份额,总销售额近10亿元人民币。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更新比较快,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新一代药物已经开始瓜分左氧氟沙星的市场份额,接下来可能就是一个市场变更时期。

    3、大环内酯——提升工艺,品牌激活市场。在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上,由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一系列红霉素衍生物能较好地解决副作用问题,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目前,这3个品种的市场激烈竞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价格竞争加剧,市场表现乏力。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有40%的生产能力过剩或闲置。其实,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红霉素的产量不算大,但市场却未能完全消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档次低、杂质多,出口到国外的原料药一般用作兽药,国外人用药市场难于开发。从2003年11月份红霉素和衍生物及其盐的出口量为117061公斤,平均价格为44.81美元/公斤;进口量为484公斤,但平均价格却高达2578.78美元/公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