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27513
大自然的神秘杀手——埃博拉病毒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6期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EB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分子量为4.2×106,根据病毒抗原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V的毒力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类中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

    EBV可以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潜伏期约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和肌肉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体内外大出血,病死率高达90%。

    快速灵敏准确地诊断EBHF是防治关键。由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相当低,其诊断价值远不如抗原或核酸检测高。为此,Towner等采用EBV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方法,测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V和病毒载量,快速诊断为苏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较高。同时发现病毒载量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病例RNA的复制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病例。研究者还指出,监测EBV亚型至关重要。

    目前EBHF尚无有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治疗,要特别注意维持循环血容量,监测血压,吸氧等。最近美国科学家用1种抗血凝蛋白质对感染EBV的猕猴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人体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EBV疫苗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灵长类动物已显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体EBV疫苗试验最近在美国进行。

    点评 从1976年扎伊尔北部一个村落突然消亡,数百名居民神秘死亡的现实中,人们开始重视埃博拉病毒引发出血热的烈性传染性。28年来,该病至少发生8次局部大流行。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刚果又有2次较大流行,188例患者中,168例死亡(89.04%)。有人推测,该病先在动物中流行,然后传染至人,非洲大陆是主要疫源地,但北美、泰国、欧洲、菲律宾均发现过该病患者。由于该病病死率极高,在军事上和恐怖袭击中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我们应予高度重视并早作预防。

    王永怡, 百拇医药(解放军302医院临检科 鲍春梅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