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医学评论
编号:10431553
也谈非典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1日 飞华健康网
     (一)

    在出现SARS(非典)的国家,曾经有一句话‘谈虎色变’,今天却谈‘非’(非典)‘神’变。其实作为现代流行病之一的SARS(非典),预防与治疗方法的研究,比癌症要简单的多,因此,不用担心恐惧。更不必草木皆兵。只要严格遵照医学保健的要求,进行卓有成效的预防措施,是一定能够战胜SARS(非典)。一个准确的预防确实是头等大事。因为一个又一个的疑难病症,接踵而至,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关切。爱滋病、鸡疫、疯牛病[口蹄疫]、今天的SARS(非典)……宇宙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瘟疫’,人类没有灭绝;就是人类具有抵抗疾病的种种办法。

    尽管,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客观的环境,客观的条件,发生了无以伦比的变化,但是回归到健康和生命的主题,只是简单到过去的人,今天的人,以及明天的人的区分,因此,我们的研究课题,还是以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科目。就是今天的人,到底有多少抵抗疾病,抵御流行病的杰出的处方。尤其是劣性传染病的突发应变能力。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是这个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地。由于那里最具代表性。

    (二)

    我们认真的访问了,在东方古国的中国,他们是如何与瘟疫做抗衡的,对今天的现实有着无疑的借鉴。经过医学专家的专业分析考究,提取精髓的处方用药,给了现实巨大的福音。

    作为呼吸系统传染病的SARS(非典);病毒是从空气中传播。进入人体的,首先附着的是鼻粘膜和口腔粘膜,然后进入血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尽管加强呼吸的防护[戴口罩],但决不是根本的,也不可能是根本抵抗方法,在流行地区,采用中国中药的预防,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可靠的说明数据。

    因此,如果有效的阻断病毒的附着,干扰病毒的血液病理裂变,才是最关键的,最直接的,最富有成效的手段。

    在讨论SARS的准确的预防手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东方古国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对劣性传染病,有过多少通过民族医药拮抗的事例,尽管多如牛毛的事实,无法一一列数,但比较具代表性的,近似权威的记载,还是不能漏掉。
, 百拇医药
    于是,我们获得了一个很具文学色彩的东方名词‘山岚瘴气’。原来远古时代的中国把这种劣性传染病,概括为‘山岚瘴气’。作为描述与纷争的表达。

    由于科学技术的滞后,科学理论的很不完善,最初,古人们把劣性传染病的传播,误以为本来是载体的‘风’所造成。所以就编织了很多针对风的处方。例如:金元时期的方书还有金代赵大中编辑的《风科集验方》共28卷,载方632首,后经赵素增订,增至1900余方,成为风科最完备的著作。此外有释继洪的《岭南卫生方》和《澹寮集验秘方》,分别为论述山岚瘴气治法及生平历效方剂。

    相传在唐初年间,史书记载一些地方天灾连年,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便在小竹筒内装上硝,燃起爆炸,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另外,在口服药物上,还有重用麻黄一说,乃取自冉雪峰氏,谓“一味麻黄,凡山岚瘴气,阴霾恶毒,寒凝不化……

    如升降失常诸症,故配藿香、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化湿,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和胃燥湿健脾,厚朴、大腹皮、桔梗行气化湿,本方表里同治,升降共施,扶正祛邪,多用于夏月感寒伤湿及感受山岚瘴气、水土不服者。常山饮,用于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亦可选用,常与柴胡、黄芩、槟榔、知母等药减退瘟病流行,中医对传染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到了明代末年著名升学家吴又可,提出了突破性的见解“戾气”说。这种学说在细菌学,病毒学没有诞生的年代里,对指导和治疗热性传染病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吴又可之前的历代医家,都是从天气的异常来理解热性病的病源,结果“医者彷徨无措,病
, http://www.100md.com
    者日近危笃,病愈急药愈乱”,而他经过长期的探索后独树己见,并著述立说。他在书中写道:“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明确指出:“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然此气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精辟地概括出来‘戾气’的特点,即人的肉眼看不见但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而且指出它有多种类型,“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不同‘戾气’所引起的瘟疫种类各异,揭示了戾气为疫邪‘从口鼻侵入人体,伏于“募原”,之后以九种不同方式向“表”或“里”传变;并提出治疗瘟疫的新设想,揭开了中医传染病学史上的新篇章。吴又可的这一论述

    与现代医学中的“种属感受性”或者“种属免疫性”概念是很接近的。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对烟草的描述更为深入,称烟草是“奇物也,吸食须开喉长吸咽下,令其直达下焦,其气上行,则能温心肺,下行则温肝脾肾,服后能使通身温暖,……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诚顷刻取效之神剂。用以治里到了清代慈禧太后的时期,鼻烟壶又成了作为驱逐瘟疫工具的话题,宫廷中的医生常以鼻烟配方的方治疗鼻病和瘟疫。民间能够佩带者,多以预防瘟疫的避瘟散装之。
, 百拇医药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函海》中也介绍性的写道:“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红麴又名丹麴、赤麴、红米、福麴,本草网目记载「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止吐泻,除湿及山岚瘴气。

    近代,越来越多的预防瘟疫,山岚瘴气的处方与药物纷至沓来。

    现代药物预防:作为传统药物预防的有:如用‘紫金锭‘溶化滴鼻,以预防瘟疫;用苍术、雄黄等烟熏室内,以消毒防病;用人痘接种法,以预防天花。近代新法预防: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紫草根、苎麻根或胡萝卜等预防麻疹;用茵陈、栀子、黄皮树叶等预防肝炎;用马齿苋、大蒜或茶叶等预防痢疾及其他消化道疾病,淋雨或受寒后喝姜汤预防感冒;用冬瓜、莲叶等煎汤预防暑病;服紫苏叶、甘草、生姜预防食物中毒等。

    中药环境预防:用单味药或复方药作为熏剂或水剂灭杀害虫等,其中单味药有苦参、射干、威灵仙、百部、石菖蒲、蓖麻叶、地陀罗、苦檀、桃叶、核桃叶、番茄叶、苦楝、蒺藜、艾蒿、白癣皮、苍耳草、皂荚、辣椒等。不下几十种之多。
, 百拇医药
    其中广为流传与使用的中国草药,有一个叫“藿香”。始终被看作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植物。藿香的全草一直被认为是对瘟疫预防与治疗功效强大的中药。可以和中开胃,止呕,辟秽化湿,解暑。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院痞闷,疟疾,痢疾,口臭等病症。营养成分;每100克藿香嫩叶含水分72克,蛋白质8.6克,脂肪1.7克,糖类10克,胡萝卜素6.38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38毫克,维生素 PP1.2毫克,维生素C23毫克。此外,还含有挥发油成分,如甲基胡椒酚、茴香醚等。藿香能够利胃肠,助消化。藿香含有的挥发油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对小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辟秽化湿,和中开胃,止呕,止痢;解表抗菌消炎,藿香可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作用,可以解除表邪,治疗外感表证;蕾香对常见致病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藿香中含有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脑,具有升高白细胞,抗菌,解痉的作用;对肿瘤患者及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因药物所致的低白细胞患者有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具有分别不同的抵御瘟疫的优秀作用,由于文章的容量,不好更多的介绍。

    (三)

    在预防与抵御流行病的药物使用形式和给药渠道上,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除了口服与注射外,大约还有以下较为奏效的2种:

    其一,吸入气雾剂:是把中药提取、纯化后,经过雾化成微细的粒子,吸入肺部通过肺泡吸收的剂型。其具有速效的特点,不亚于静脉注射剂,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其二,粘膜吸收剂: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对某些经特殊工艺制备的中药吸收较快,有时仅次于注射剂,起着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由于口腔、面颊、舌下粘膜及鼻粘膜血管较为丰富,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在粘膜表面溶解扩散,经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中迅速发挥作用。

    为什么重点指出这两种方法,是由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最初传染途径来自口,鼻的原因。口鼻是呼吸性传染病的最前线。
, 百拇医药
    现在已经证实SARS(非典),就是通过呼吸,接触而造成巨大伤害的。SARS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更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病人感染非典型性肺炎之后,免疫系统可能与病毒产生剧烈反应,导致淋巴球大量死亡,免疫力随之下降,副粘膜病毒、衣原体和其他病毒很可能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

    世界卫生组织也正式确认SARS(非典),为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非典型肺炎)它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非典)的发生是病毒经病人唾液飞沫或者呼吸气体侵入口腔粘膜及鼻粘膜而繁殖,进入血液后即形成病毒血症。

    虽然很多医生是戴口罩工作,也有很多人在社会上保持戴口罩外出,但如果戴的是一般口罩,时间一长,病毒就会穿透。另外,尽管医院对隔离方法有很多现成的规定,比如说,医务人员工作区要与病房有距离,但有的医院条件所限,或者由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做不到那么好。再加上很多医生工作得特别辛苦,疲劳、压力大,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被感染。严格说,口罩必须应该在4个小时之后更换一次,否则,时间长,就给病毒穿透提供了机会。真正有效防止病毒侵入所戴的口罩,都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和使用方法。

    [作者:种连进世界著名医学专家。1984年"人体器官再造"理论创始人,199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朝阳区安苑中医医院院长,高级研究员,分子生物学专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