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42370
药名变脸 亟需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6期
     面对纷繁的药名泰诺林必理通散利痛百服宁,如果没有一定的药理学知识,仅仅从名称上很难判断这些药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些药都可以叫扑热息痛。而且,是扑热息痛又不叫扑热息痛的药品还有很多很多。据专家介绍,一种药通常会有四个名称,分别是药品的通用名、别名、化学名和商品名。扑热息痛的通用名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它的别名,化学名是指它的化学成分,现在在市场上频频变脸的是它的商品名

    西药在全世界的通用名总共只有5000多种,但其商品名有多少就没有人说得清了。让老百姓感到药品名目繁多的是商品名,结果造成药品琳琅满目,老百姓却糊里糊涂。

    药名频频变脸归根结底是“利”字惹的祸。以前药品生产厂家少,老百姓连一些如阿司匹林、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的通用名都耳熟能详;现在成百上千个厂家都在生产同一个阿司匹林(通用名),每个厂家都给阿司匹林起一个商品名,就出现了一个阿司匹林有几十甚至上百种名称的情况。

    近几年,打着各种新药名的“新药特药”充斥市场。这些新、特药大多是在原有品种上进行改制——变换剂型、更换名称、改变包装等而成。因为是新、特药,自然执行新价格。药厂在进行成本换算时,会把所谓新药研制开发费用、设备更新费用、临床验证和广告宣传费用等统统计算在内,使新药价格普遍高于老药价格。例如,消炎痛改名为消炎痛缓释胶囊(商品名:久保新),每日用药量的价格就从5分钱,提高到了1.6元,增长了30多倍。变脸的新、特药在医院里也因其“钱景”看好,备受某些医生青睐,而一些价廉物美的传统颗粒或片剂则逐渐退出了药方和柜台。例如,医生给病人开同样一种镇痛药,开20元的某泡腾片,按每种药价的20%拿回扣,就有4元钱的提成;虽然10粒扑热息痛也能解决问题,但以每粒8分钱计,只能拿到1毛6分钱的回扣,两者相差25倍。药价居高不下,不但让农民、下岗职工看不起病,就是一般工薪阶层也会因一场病而将多年的积蓄一扫而空。

    最近,药品降价信息给老百姓带来了希望,但花样百出的新、洋药名又让人在懵懵懂懂的同时感到了对药价的望而生畏和无可奈何。

    药价虚高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利用药名大做文章的结果。据此,笔者建议:一是对医药生产企业,国家应从生产批号审批程序上适当加以限制,通过市场竞争使药品性价比趋于合理。二是同一种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应规定药品的外包装设计必须以药名(通用名)为主,使之处于明显的位置,商品名为辅,以正视听。三是医生开处方不能开商品名,只能开药名及剂量,药房付药时负责转换成用法用量。四是医院要将药品名、商品名、生产厂、批号、参考价格等全部药品信息公开,供患者查询,患者可以按医生处方药名选择药品。五是对医生开“回扣药”的痼疾,除了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外,要以法纪的形式坚决杜绝医生开“回扣药”。, http://www.100md.com(龚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