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负罪感找个解脱
7月10日,驾驶着红色宝来的司机于某,在东城北二环撞死两名行人后逃逸。但由于事后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负罪感,于13日到公安机关自首。这不禁引发了我们这样的思考,心灵上的安宁平和是每个人所渴求的,但当你做错事、感觉对不起别人甚至触犯法律,良心受到谴责的时候,你是选择逃避、压抑,还是寻求灵魂解脱的方法?
我们常说良心不安,“良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它最简单的含义就是一种担心被发现的恐惧。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沈东郁大夫说,负罪感虽然与每个人的道德感有关,但说白了就是内心的恐惧,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懂得选择正确的方式解脱才是最好的办法。
学会原谅自己
最普遍的负罪感,并不是做错事后的罪恶感,而更多的是一种自责,不妨叫做内疚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程度也最浅。还是孩子的时候,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考试不及格就会内疚;再大一些,看着父母日渐苍老,自己学习差,又不能为家里分担,为自己的不孝而内疚;工作了,整天为工作完成得不够好而内疚;有了家庭,又为无暇照顾孩子、老人而内疚……
, http://www.100md.com
分析:想来,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体验,沈大夫表示,这种普遍存在的负罪感是因为人们都太追求完美,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好,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稍有差池,或和自己预想达到的目标相悖,就开始自我否定,心理上随之产生负罪感,觉得非常内疚。
调节:常说“人无完人”,但这话往往都在说别人。其实,每个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原谅自己。诚然,有很强的上进心,时刻自省感到内疚是件好事,但要知道,你没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比别人好,这不是一种过错。所以,别想太多,内疚也于事无补,何不甩甩头,把心里的沉闷甩掉,别给自己负担,以最饱满的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工作、学习、关心别人呢?如果真的做错了,也要正视错误,不要总在心里反省自责,而是要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试着向人倾诉
生活中,人们做错事的时候大多都是这两种心理表现逃避感和负罪感。和内疚不同,它是人们做错事后轻微的心理罪恶感,在朋友和夫妻之间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像是背着朋友做了一件对不起他的事,把你们的秘密泄露给了别人等;或是夫妻之间出现矛盾,生活中发生了一些问题等,有时候常常是一点小事,心里却难过得要命,有的人甚至因为几年前的事到现在都无法释怀。
, 百拇医药
分析:人们往往都会把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有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做错了事,觉得对不起家人、朋友,怕被对方知道不原谅自己,想逃避;又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有意的、希望得到原谅,心里既矛盾又恐惧,整天为一点小事自我压抑着,负罪感越来越深。
调节:你需要给自己解压,把心事说出来。既然是自己的错,那么越逃避心理压力越大,而且这种压力老缠着你,一看到你对不起的人就心虚,这样时间长了心肺都承受不了,肝里总结着气,会憋出病来的。其实,也许对方根本就没当回事,只是你一味地谴责自己,无法自拔。
谁都会犯错,如果没有勇气向对方说,那么就试着找别人倾诉,比如心理医生。不需要听任何意见,只是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让心里好过些,说完后和原来一样去生活,不要和朋友、家人有任何芥蒂,只是以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果有勇气,也不妨把事情和对方坦诚地说清楚,如果能得到谅解当然最好,否则说明你的错误一时让对方难以接受,给他一点时间,让他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也的确在乎你们的感情,或许经过此事你们的感情会更好的。为是自己没照顾好,是自己的责任等,产生一种被责备的幻觉,陷入抑郁、悲伤的情绪中。
, 百拇医药
勇敢承担责任
如果心理上的恐惧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那么这样的负罪感如果处理不当,不但能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还会让你一生都生活在阴影里。沈大夫认为,绝大部分人触犯法律后,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就像那个肇事司机,而且这种负罪感是无法通过发泄排解掉的,它会让人情绪低落、失去信心,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甚至开始自闭,不敢跟任何人说话,听见警笛响或看见警察就害怕。
分析:一般来说,人在这种突发事件或极大的压力下,心理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慌,下意识地想逃跑是这种心理的表现,事实上是很正常的。但是此后折磨他心灵的是对接受惩罚的恐惧,从而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其实,即使能逃避法律,潜意识的超我也会做出惩罚,比如,长时间的心慌、坐立不安、做噩梦、生病等都是心理反应的投射。
调节:像这样严重的负罪感只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积极勇敢地面对;另外一种是消极的,士气低落、精疲力竭,甚至孤注一掷。接下来,要么勇于承担责任,坦然地获得心灵的平静;要么一生不安。懦弱的人或许会选择第二种,但要知道,一辈子接受良心的谴责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既然如此,何不勇敢地承担责任呢?
, 百拇医药
避免[自罪妄想]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生活中还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罪妄想”,这主要集中在更年期和老人身上。沈大夫表示,“自罪妄想”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由于受到某种刺激或疾病、生理影响而出现妄想,总觉得自己有错、有犯罪感,虽然这种病不是太常见,却值得我们关注。
分析:通常,出现自罪妄想的人,绝大部分是更年期内分泌紊乱的一种反应,或是上年纪的老人,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都是罪。比如,孩子学习不好、家里有老人生病,认为是自己没照顾好、是自己的责任等,产生一种被责备的幻觉,陷入抑郁、悲伤的情绪中。
调节: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心理医生,让医生来判断是病态反应还是正常的负罪感,如果确实患上了“自罪妄想”,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同时,家人一定要给予加倍的关心,经常带他出去郊游、散心,对他所做的事情、做出的决定给予肯定,让他觉得自己做的并没有错,增强他对生活的信心。(实习记者 齐鸣), 百拇医药
我们常说良心不安,“良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它最简单的含义就是一种担心被发现的恐惧。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沈东郁大夫说,负罪感虽然与每个人的道德感有关,但说白了就是内心的恐惧,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懂得选择正确的方式解脱才是最好的办法。
学会原谅自己
最普遍的负罪感,并不是做错事后的罪恶感,而更多的是一种自责,不妨叫做内疚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程度也最浅。还是孩子的时候,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考试不及格就会内疚;再大一些,看着父母日渐苍老,自己学习差,又不能为家里分担,为自己的不孝而内疚;工作了,整天为工作完成得不够好而内疚;有了家庭,又为无暇照顾孩子、老人而内疚……
, http://www.100md.com
分析:想来,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体验,沈大夫表示,这种普遍存在的负罪感是因为人们都太追求完美,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好,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稍有差池,或和自己预想达到的目标相悖,就开始自我否定,心理上随之产生负罪感,觉得非常内疚。
调节:常说“人无完人”,但这话往往都在说别人。其实,每个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原谅自己。诚然,有很强的上进心,时刻自省感到内疚是件好事,但要知道,你没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比别人好,这不是一种过错。所以,别想太多,内疚也于事无补,何不甩甩头,把心里的沉闷甩掉,别给自己负担,以最饱满的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工作、学习、关心别人呢?如果真的做错了,也要正视错误,不要总在心里反省自责,而是要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试着向人倾诉
生活中,人们做错事的时候大多都是这两种心理表现逃避感和负罪感。和内疚不同,它是人们做错事后轻微的心理罪恶感,在朋友和夫妻之间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像是背着朋友做了一件对不起他的事,把你们的秘密泄露给了别人等;或是夫妻之间出现矛盾,生活中发生了一些问题等,有时候常常是一点小事,心里却难过得要命,有的人甚至因为几年前的事到现在都无法释怀。
, 百拇医药
分析:人们往往都会把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有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做错了事,觉得对不起家人、朋友,怕被对方知道不原谅自己,想逃避;又想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有意的、希望得到原谅,心里既矛盾又恐惧,整天为一点小事自我压抑着,负罪感越来越深。
调节:你需要给自己解压,把心事说出来。既然是自己的错,那么越逃避心理压力越大,而且这种压力老缠着你,一看到你对不起的人就心虚,这样时间长了心肺都承受不了,肝里总结着气,会憋出病来的。其实,也许对方根本就没当回事,只是你一味地谴责自己,无法自拔。
谁都会犯错,如果没有勇气向对方说,那么就试着找别人倾诉,比如心理医生。不需要听任何意见,只是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让心里好过些,说完后和原来一样去生活,不要和朋友、家人有任何芥蒂,只是以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果有勇气,也不妨把事情和对方坦诚地说清楚,如果能得到谅解当然最好,否则说明你的错误一时让对方难以接受,给他一点时间,让他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也的确在乎你们的感情,或许经过此事你们的感情会更好的。为是自己没照顾好,是自己的责任等,产生一种被责备的幻觉,陷入抑郁、悲伤的情绪中。
, 百拇医药
勇敢承担责任
如果心理上的恐惧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那么这样的负罪感如果处理不当,不但能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还会让你一生都生活在阴影里。沈大夫认为,绝大部分人触犯法律后,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就像那个肇事司机,而且这种负罪感是无法通过发泄排解掉的,它会让人情绪低落、失去信心,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甚至开始自闭,不敢跟任何人说话,听见警笛响或看见警察就害怕。
分析:一般来说,人在这种突发事件或极大的压力下,心理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慌,下意识地想逃跑是这种心理的表现,事实上是很正常的。但是此后折磨他心灵的是对接受惩罚的恐惧,从而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其实,即使能逃避法律,潜意识的超我也会做出惩罚,比如,长时间的心慌、坐立不安、做噩梦、生病等都是心理反应的投射。
调节:像这样严重的负罪感只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积极勇敢地面对;另外一种是消极的,士气低落、精疲力竭,甚至孤注一掷。接下来,要么勇于承担责任,坦然地获得心灵的平静;要么一生不安。懦弱的人或许会选择第二种,但要知道,一辈子接受良心的谴责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既然如此,何不勇敢地承担责任呢?
, 百拇医药
避免[自罪妄想]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生活中还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罪妄想”,这主要集中在更年期和老人身上。沈大夫表示,“自罪妄想”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由于受到某种刺激或疾病、生理影响而出现妄想,总觉得自己有错、有犯罪感,虽然这种病不是太常见,却值得我们关注。
分析:通常,出现自罪妄想的人,绝大部分是更年期内分泌紊乱的一种反应,或是上年纪的老人,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都是罪。比如,孩子学习不好、家里有老人生病,认为是自己没照顾好、是自己的责任等,产生一种被责备的幻觉,陷入抑郁、悲伤的情绪中。
调节: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心理医生,让医生来判断是病态反应还是正常的负罪感,如果确实患上了“自罪妄想”,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同时,家人一定要给予加倍的关心,经常带他出去郊游、散心,对他所做的事情、做出的决定给予肯定,让他觉得自己做的并没有错,增强他对生活的信心。(实习记者 齐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