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0459055
深入道出「苍生大医」之「诚」的心境──兼述此文的作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2日 厚朴中医网
     深入道出「苍生大医」之「诚」心境──兼述此文的作者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以此为名也!」──《千金要方‧序》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

    「凿径开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渗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薄刚柔之异。惟用心精微者,始方与言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已了,深自误哉!
, http://www.100md.com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虽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
, 百拇医药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仁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含灵:指人类。 蔕芥:嫌恶 下痢:拉肚子

    我将实际的原文作了裁减,并非是我不尊重作者的宗教信仰,我也不是个肉食者,而是,为了培养更多所谓的「苍生大医」,我不得不如此!请原谅!

    我不是学中医的,当然,也没成为中医师,只是读过《大医精诚》及相关的数据,因此,自认为没有论断的资格,我只是提供目前自己的想法、体会,给所有的中医人参考。《中医:来自中国的医学》

    我的想法是,《大医精诚》,可改为《大医诚精》:以「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为首,其次才是「精」湛医术的追求,因为,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才会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有对「精」湛医术的追求,不一定会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诚」心。如果,此人只是一味追求「精」湛的医术,可能在他的心理,盼望天下的病人越多越好,病势越重越好,好让病人不断地上门求医,使自己的财源,滚滚而来,源源不断!
, http://www.100md.com
    我在此,先从纯以本文的内容,来看「苍生大医」的心境!

    要了解「苍生大医」之前,必须先了解「慈悲」的定义。

    首先,「慈悲」,是基于人性中,普遍有着离苦得乐的强烈趋向,来作为它的出发点。

    当一个人遭遇到痛苦,有着「恨不得马上就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时,此人可能会推想到,其它跟他同样受苦的人,是不是有跟自己一样的体验,这时候,就会对同样的受苦之人,产生了亲爱之情,也就是所谓的「同病相怜」,这时,因「悲」心而生起的「慈」心,就会出现了!

    而本文所谓的「苍生大医」,首先,是个【自己对苦难,有着很深刻的体验,因此,会对天下的受苦之人,抱着极为深重的「慈悲心」】的人,否则,不会在心中,发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此认真的重誓!

    「恻隐」一词,是出于孟子《公孙丑章》,著名的四端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不忍人之心,是「不忍心见他人受苦」之心。怵惕,是「惊骇恐惧」之意。而杜甫的《梦李白》诗,开头就说,「死别以吞声,生时常恻恻!」可以推知,「恻隐」 ,是指深源于内心的、因见别人受苦,而自己所生的,这种「悲伤、难过的心情」!而再回到「大慈恻隐之心」上来,可以换句话说,就是「大慈大悲之心」!
, 百拇医药
    而面对眼前「疾厄求救者」,因为「苍生大医」的「悲心」深重、且将「悲心」放在自己的信念之首,所以,对激起的「救苦之心」,抱持极为高度热忱、极为专注投入的人,甚至到了「过分狂热」、「浑然忘我」的境界!而在「苍生大医」的治病的过程里,心中就只惦挂着,自己眼前的别人「痛苦」,看见别人「痛苦」而生起的「悲心」,因此,「苍生大医」除了感到「受痛苦」之外,心中别无他物,当然,别人的出身等等为何,「苍生大医」都留意不了!不但留意不了,且顾不了自身的安危了!甚至是,连自身的安危都不管了!更甚至是,可能连「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感受不到,就只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的存心,与这种因为「悲心深切」,而生起之「大无畏」的精神、举动:「一心赴救」。「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还有,「苍生大医」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因「悲」心而生起的「慈」心,所以,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产生了「深爱之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记得家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听到姊姊痛苦的呻吟声,心灵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觉夜长,干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请医生。而父母见自己的儿女得病,心里总有深重的同情,而且着急得很。」全文摘录于《佛网:修学大悲法门》一文。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苍生大医」所生的「慈爱之深、悲心之切」,因此,不自主的,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深心凄怆」,如果您曾经爱过一个人很深,就会体验到,这种「感受相通」之爱!

    因此,「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结合上文所说的,「苍生大医」会出现这样的举止,便非常自然了!

    「苍生大医」的,存心如此是这般,但是,要达到这种境地,不太容易:因为,离苦得乐是每一个人的强烈需求,要作到这种境地而心中无悔无瞋,它的背后,除了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深刻的体验,而导致的极深重的悲心,因此所生的:对「疾厄求救者」有着极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大无畏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很深的忍力,以及因坚定的心愿,所生的「历经身体不适、自我期许的压力,却不放弃」的定力,更不要说,是为了「普救含灵之苦」的「誓愿」,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表面上这些修养都不相同,但是,都是从一个「因救苦之誓愿」的「诚」心而生,所以,「大医精诚」之所用的「诚」字,可以说,描写、刻画的「名副其实」!
, http://www.100md.com
    也许有人会说,「苍生大医」之如此存心,是为了得到「金钱等等的外在报酬」,如果要是「外在报酬」没有得到,就不必这样了!

    在此,请看《大医精诚第二》的末段,谈到为医的本意:「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斯盖医之本意也!」但,是「只有」的意思!而且从「大慈恻隐」之心的解释来看,可以推知,「苍生大医」的「行医」动机,并不是只为了,得到「金钱等等的外在报酬」!而且,「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苍生大医」因过份专注、投入于别人的「苦痛」,且顾不了自身的安危!甚至是,连自身的安危都不管!冒着这样,可能会因此丧命的风险,「但作救苦之心」,如果因此而丧命,那么,「金钱等等的外在报酬」对「苍生大医」而言,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再说,「医疗业」基本上是一个,医生藉医治病人,来赚钱维生的行业,病人在得到医治的时候,一定要先付医药费,除非,医生以义诊方式来行医!总之,如果这世间没有病苦,「医生」就根本无法生存了!但是,「苍生大医」的「悲心」,极为深重,「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心赴救」都来不及了,哪有心思、时间,去想到:会不会危害到自己的财源?让自己无法以此生存?
, 百拇医药
    对于「苦楚,不离斯须」的病人而言,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她或他的面前,纵使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馐迭荐,醽醁兼陈,大都毫无感受,只有感受痛苦和强烈渴求解脱的愿望,我就有这样的体验。

    而医者在病患面前「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只会增加病人「因求不得健康」而生的难过沮丧、经对比后的自卑情绪等等的心理痛苦,推而广之,莫对失意人讲得意事,此理亦同!因此,「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

    「我在肿瘤科当医生的时候,看见许多喉头插管、完全不能吃东西的癌症病患,及探望病人们的家属:有的会慈悲地保护癌症患者的心,不在病人面前吃东西,引动病人的食欲,增添病人因「吃不得」的懊恼、痛苦;但有的家属比较粗心,没有去体会过患者的感受,就时常在病人眼前,吃得津津有味,还讨论什么食物比较好吃,而病人的眼睛,就只能紧盯着食物,开始流口水;也有病人很生气,怨叹家属都不体谅!我看过太多的这种情形了!」〈摘录自郭惠珍医生演讲集〉
, 百拇医药
    打到这里,我深深的感觉到,暂且放下「苍生大医」对精湛医术的追求,光看「因救苦之誓愿」的而生的「诚」心,「苍生大医」哪里是个普通、一般的医生呢?

    而这位《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本身是个道教医学家,就连写到此篇的时候,因为对道教太过热情投入,「余观神仙之书,谓身生羽翼,飞升轻举者,莫过于服丹,每咏言斯事,未尝不切慕于心,纵艰远而必造,虽小道也亦求,不惮始终之劳,拒辞朝夕之倦,五灵三使之药,九光七曜之丹」《见太清丹诀自序》,所以,「澄神内视」、「医方卜筮」、「至人」、「不皎不昧」这些道教词语,就这样流露在他的笔下。

    在他小的时候,「余自幼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这件事,带给他很深的印象,使他过百岁时的著作,《千金翼方》序,就再次提起!因此,在他十八岁至过了百岁为止,「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手不释卷。」《千金要方》

    在此,有必要先了解,此文作者的一生!
, 百拇医药
    医者,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医者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上古神仙〉,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 〈他〉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秦代神仙〉之俦也。」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名医愈疾,其道何如?」答曰: 「〈中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 百拇医药
    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医者口以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子:俊、佑、佺以谒,对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凡诸异迹,多此类也。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详看旧唐书;方技传》

    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而去世于唐初永淳元年!《可看考据》

    我读了他的著作及相关记载,我想,他的一生,可用「爱谈名言,清凈自居」、「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来形容之。而作者生前,是道教医学家,而我为了,配合此文作者的为人,因此,不登载他的名字。
, http://www.100md.com
    「爱谈名言」:爱谈古今名言,嘉言典章,可以垂范作则 ,以训于世。

    「清凈自居」: 身处尘劳,心恒清静,不染世欲,以道自居。

    「爱诸数术」:「数」:天文地理、阴阳度数;「术」:医卜命相,咒水书符

    「摄卫自居」:「摄」:保卫生命,固精养气;「卫」:调摄身心,节劳静神。

    因此,「爱诸数术,摄卫自居」:爱好此数术,并以摄卫自居的人─可以益寿、修世,不求他学。《以上文字批注,皆取材自【愣严经讲义‧圆瑛法师汇集】 》全文可看,http://www.guoxueqime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2654【糖糖作:楞严经节选及我所作的导读文字】一文。

    而【千金方】之《大医习业第一》中说:
, 百拇医药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又须妙解诸家相法,阴阳禄命,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兼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又须博览群书,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志之;不读《佛经》,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徳;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见而学之,则于医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所以,《大医精诚第二》的思想渊源,源自于「慈悲喜舍之徳」,「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此文作者又「兼好释典」,所以会这样写,但是,我要在此声明,如果您不是佛教徒,「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如果您是,就请参考http://www.guoxueqime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2596《糖糖作;宗教方面问题的厘清──响应竹小姐》一文。

    最后,我很想要说的是,尽管读者,不是像此文的作者一样,是个极出名的高道,但是,做个此文所说的「苍生大医」,也是值得有此心愿的人,努力的目标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