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原地区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因素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4-0382-02
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探讨影响献血者心理的诸多因素已成为新的课题。我们在重视研究生理因素对献血者影响的同时,还不应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在血站的实际工作中,必须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来自不同地区的高原献血者,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与之及时沟通,从心理方面解除其顾虑,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1 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1.1 陌生的采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初次献血者来到陌生的采血环境,特别是到采供血机构献血,其原本对医院存有一种惧怕心理,加之缺乏献血常识,所以对采血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对献血既热情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在候采室配置一些宣传画、花卉盆景,使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知识,并在候采室摆放电视及音响设备,放一些轻松愉快的画面及音乐,为献血者创造轻松和谐舒适的环境。
, http://www.100md.com
1.2 气温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高原地区温差大,气温偏低(10℃以下)或偏高(35℃以上)均会对献血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明显影响。温度偏低可致献血者因寒冷而肌肉血管收缩,使穿刺困难或血流不畅,献血者更加紧张。温度偏高可致献血者心情烦躁,体液蒸发、血容量减少,以致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故到献血单位采血时,应将采血安排在室内进行,并保持室内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状态,温度最好控制在15℃~30℃以内。
2 献血前的心理影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献血者认为献血会传染上疾病,在高原地区献血会损伤身体,献血会上瘾等顾虑;有的献血单位领导认为集体献血会影响本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献血前会产生忧虑和恐惧心理,甚至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惧怕或拒绝献血,给无偿献血工作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除应大力宣传献血的基本常识外,还要多供一些信息,如印发一些通俗易懂的献血资料,或在候采室、采血室的墙壁上布置一些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小常识等供献血者和献血单位领导阅读和阅览,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经严格体检标准筛选的适龄健康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但献血前1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当日清晨不可吃油腻食物,可进些清淡饮食,不宜空腹献血,以免低血糖等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初入高原的移居者其生理机能需3个月左右才能完全适应高原气候,故采血机构要详细了解献血者进入高原地区的时间,劝说进入高原地区不满3个月者暂不献血。
, 百拇医药
3 采血过程中的心理影响
3.1 采血时的惧怕疼痛心理 由于前来献血者都是身体素质很好的,平常很少打针,对疼痛较敏感,所以采血时多惧怕疼痛。特别是献血者见到采血针较一般注射针头粗许多时,惧怕心理更加强烈。针对这种心理,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献血者体贴关心,并对献血者如实讲述进针时的感受,让献血者有思想准备,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话题,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减轻其对疼痛的反应。
3.2 献血反应的恐惧心理 一般来说,经严格体检标准筛选的适龄健康公民在献血过程中很少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但是一旦出现,将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晕厥反应,让献血者更有恐惧感。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和各种因素引起的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致心血管抑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骤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症状表现为眩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严重者发生抽搐,因此采血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当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采血者不要慌乱,一定要沉着、冷静、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如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卧,松解衣扣,同时适量口服糖水,即可恢复。到献血单位采血时,有条件的应将献血者与候采人员相对分开,以尽量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3.3 血流不畅时的烦躁心理 采血过程中,血流不畅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血者的穿刺技术不够熟练,献血过度紧张,胶布固定不牢所致的针头方向改变等,但在高原地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高原地区的献血者其生理上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这是影响血流的主要原因。血流不畅使采血时间过长,就加重了献血者的烦躁和焦虑心理。因此应嘱献血 者在采血前半小时适量饮水(约500~1000ml),这样即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又不影响血液质量。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流不畅,采血者应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并给予献血者一些安慰和鼓励。
4 影响献血后的心理因素
4.1 献血后存在的心理误区 多数初次献血者错误的认为献血后身体一定很虚弱,需要大补,就进食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其实太油腻的食物是不利于消化的。而且献血后1~2h血容量即可恢复,丢失的血浆白蛋白则由肝脏加速合成进行补充;红细胞、血红蛋白一般7~10天就能恢复至采血前的水平。献血后只需及时适量补充水分,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24h内避免剧烈活动就行了。
, 百拇医药
4.2 献血后的局部护理 献血后采血者应嘱献血者以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5~10min,24h内针眼处不沾水,避免采血部位血肿、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大力宣传献血知识,不断提高医技水平,密切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变化,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消除影响献血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850003西藏军区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05)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
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探讨影响献血者心理的诸多因素已成为新的课题。我们在重视研究生理因素对献血者影响的同时,还不应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在血站的实际工作中,必须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来自不同地区的高原献血者,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与之及时沟通,从心理方面解除其顾虑,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1 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1.1 陌生的采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初次献血者来到陌生的采血环境,特别是到采供血机构献血,其原本对医院存有一种惧怕心理,加之缺乏献血常识,所以对采血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对献血既热情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在候采室配置一些宣传画、花卉盆景,使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知识,并在候采室摆放电视及音响设备,放一些轻松愉快的画面及音乐,为献血者创造轻松和谐舒适的环境。
, http://www.100md.com
1.2 气温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 高原地区温差大,气温偏低(10℃以下)或偏高(35℃以上)均会对献血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明显影响。温度偏低可致献血者因寒冷而肌肉血管收缩,使穿刺困难或血流不畅,献血者更加紧张。温度偏高可致献血者心情烦躁,体液蒸发、血容量减少,以致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故到献血单位采血时,应将采血安排在室内进行,并保持室内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状态,温度最好控制在15℃~30℃以内。
2 献血前的心理影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献血者认为献血会传染上疾病,在高原地区献血会损伤身体,献血会上瘾等顾虑;有的献血单位领导认为集体献血会影响本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献血前会产生忧虑和恐惧心理,甚至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惧怕或拒绝献血,给无偿献血工作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除应大力宣传献血的基本常识外,还要多供一些信息,如印发一些通俗易懂的献血资料,或在候采室、采血室的墙壁上布置一些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小常识等供献血者和献血单位领导阅读和阅览,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经严格体检标准筛选的适龄健康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但献血前1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当日清晨不可吃油腻食物,可进些清淡饮食,不宜空腹献血,以免低血糖等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因初入高原的移居者其生理机能需3个月左右才能完全适应高原气候,故采血机构要详细了解献血者进入高原地区的时间,劝说进入高原地区不满3个月者暂不献血。
, 百拇医药
3 采血过程中的心理影响
3.1 采血时的惧怕疼痛心理 由于前来献血者都是身体素质很好的,平常很少打针,对疼痛较敏感,所以采血时多惧怕疼痛。特别是献血者见到采血针较一般注射针头粗许多时,惧怕心理更加强烈。针对这种心理,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献血者体贴关心,并对献血者如实讲述进针时的感受,让献血者有思想准备,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话题,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减轻其对疼痛的反应。
3.2 献血反应的恐惧心理 一般来说,经严格体检标准筛选的适龄健康公民在献血过程中很少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但是一旦出现,将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晕厥反应,让献血者更有恐惧感。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和各种因素引起的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致心血管抑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骤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症状表现为眩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严重者发生抽搐,因此采血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当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采血者不要慌乱,一定要沉着、冷静、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如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卧,松解衣扣,同时适量口服糖水,即可恢复。到献血单位采血时,有条件的应将献血者与候采人员相对分开,以尽量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3.3 血流不畅时的烦躁心理 采血过程中,血流不畅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血者的穿刺技术不够熟练,献血过度紧张,胶布固定不牢所致的针头方向改变等,但在高原地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高原地区的献血者其生理上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这是影响血流的主要原因。血流不畅使采血时间过长,就加重了献血者的烦躁和焦虑心理。因此应嘱献血 者在采血前半小时适量饮水(约500~1000ml),这样即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又不影响血液质量。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流不畅,采血者应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并给予献血者一些安慰和鼓励。
4 影响献血后的心理因素
4.1 献血后存在的心理误区 多数初次献血者错误的认为献血后身体一定很虚弱,需要大补,就进食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其实太油腻的食物是不利于消化的。而且献血后1~2h血容量即可恢复,丢失的血浆白蛋白则由肝脏加速合成进行补充;红细胞、血红蛋白一般7~10天就能恢复至采血前的水平。献血后只需及时适量补充水分,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24h内避免剧烈活动就行了。
, 百拇医药
4.2 献血后的局部护理 献血后采血者应嘱献血者以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5~10min,24h内针眼处不沾水,避免采血部位血肿、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大力宣传献血知识,不断提高医技水平,密切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变化,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消除影响献血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850003西藏军区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05)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