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4290
超声诊断胃癌3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7-0659-01

    例1:患者,男,65岁,上腹部胀疼不适月余。恶心呕吐,来院体查:全腹略膨隆,上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B超常规检查:(空腹)上腹部剑突下探及大小约58mm×35mm的混合性肿物,胃壁不规则增厚,粘膜不光滑,其回声不均匀及胃腔狭窄,无蠕动,层次模糊。幽门周围呈“低回声晕圈”,见中强回声,呈“∽”形,后方伴模糊声影,形态呈“假肾”征,界限尚清,边缘欠规整,被膜尚完整。超声提示:上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胃窦癌)。手术所见:胃窦部见一大小约65mm×46mm的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形态不规则。病检结果:胃腺癌。结果与B超诊断相符。

    例2:患者,女,59岁,上腹部规律性胀痛数年,近几日来加重且呕血,查体:左锁骨下及颌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边界清,移动性差。腹部凹陷呈舟状腹,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空腹胃区可见一大小约50mm×30mm的混合性肿物,与肝左叶分界明显。胃管壁不规则增厚,厚约15mm,局部粘膜面高低不平,胃壁层次中断、紊乱。其回声分布不均匀,周边以低回声区为主,中间有高强回声区后方略伴较淡声影。纵断切面呈“假肾征”,横断切面呈“靶环征”,靶心呈“星点状”。分界尚清晰,外形欠规则。超声提示:上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多为胃贲门癌)。术中所见:胃底部可见一大小约63mm×33mm的包块,表面不平,质硬。胃底部低分化型腺癌。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
, http://www.100md.com
    例3:患者,男,75岁,消瘦,食欲减退,体查:上腹部膨隆,剑突下触及一肿块,较明显,质硬,表面不平。超声提示:于肝左叶右侧,腹主动脉前方可见一混合性肿物,大小约65mm×54mm,回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见胃壁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且突出胃腔,增厚的周围呈一圈低回声“声晕”,中间有气体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呈现一复杂性团块状回声,横断切面呈“假肾征”,胃蠕动消失,胃腔狭窄,超声诊断:胃区实性占位性病变(胃体底部癌)。术中所见:胃窦部近小弯侧见大小73mm×64mm的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整。病检结果:胃粘液腺瘤。与超声诊断基本一致。

    讨论: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部癌症中占第3位,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占首位。胃充盈后五层结构清晰可见。三条强回声线和两条低回声线相向平行排列。从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及其粘膜表面的回声,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正常胃壁厚度小于1cm。超声诊断胃癌的声像图表现:胃壁五层结构消失,壁增厚不光滑,可见局限性肿块向胃腔内凸入,胃腔狭窄,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其声像图可分为6型:(1)结节蕈伞型;(2)管壁增厚(盘状蕈伞)型;(3)局限溃疡型;(4)浸润溃疡型;(5)局限浸润型;(6)弥漫浸润型。超声检查胃癌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无创伤,无痛苦。它不但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肿瘤浸润的程度。而且能动态观察肿瘤有无转移,转移的范围、程度。对外生性肿瘤的检查优于胃镜及其它检查,不能手术及不适胃镜检查的老年人,定期观察肿瘤的治疗效果。

    本组资料临床均诊断为上腹部肿块。超声检查在胃未充盈情况下,定位、定性准确。这在进展期胃癌检查上又是一个突破,方法简单实用,对鉴别上腹部肿瘤及胃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医院B超室

    (收稿日期:2003-12-25)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