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4770
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原因分析(附30例死亡病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720-0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目前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再出血是其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30例死亡病例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以发现死亡原因、指导临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987~2003年住院死亡病例30例,均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 [1] ,并经头部CT确诊。30例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发病到死亡时间0~6h6例,占20%;7~24h3例,占10%;~3天1例,占3.3%;~7天8例,占26.7%;~15天10例,占33.3%;~30天2例,占6.6%;入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15分15例,占50%;9~12分8例,占26.7%;3~8分7例,占23.3%;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最多者为胃肠功能衰竭60%,肾衰50%,心功衰48%(左心衰60%,右心衰40%),肝衰45%,呼衰30%。脏器衰竭情况见表1;死亡时血压见表2;死前诱因,进食不节10例,随意活动10例,排便时发作6例,躁动不安4例。止血药以抗纤溶剂、止血芳酸为主,用量0.6g/d18例(60%),用量1.2g/d12例(40%),止血剂应用7天10例(33.3%),止血剂应用12天8例(26.7%)。
, http://www.100md.com
    表1 脏器衰竭情况一览表略

    表2 30例患者死亡时血压一览表略

    2 讨论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前3周为高危期,而该病2~3周死亡率最高 [2] ,分别达33%、26.7%,其次为发病后6h内,提示以上各期应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其中前6h死亡率高,多数因出血量较大,患者很快脑疝形成,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相比2~3周死亡率高,多数观点认为因再出血所致。我们注意到该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较高,只有7例在3~8分之间,提示该病并不对患者脑实质造成直接伤害,评分较低者出血量多,评分高者出血量少,而出血量较多评分低者,大都在发病的前6h内死亡,所以,如何尽快止血,减少出血量将直接关系这类患者的预后。另外,多数患者并不同时合并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可能与这组患者年龄较轻,平均年龄54岁,基础病较少有关。但脏器功能衰竭越多,死亡率越高,可能与这些因素更易引起再出血,血压更难控制,或者更难以耐受止血、脱水剂的使用有关。所有患者死亡前血压均偏高,可能因血压高更易再出血,或者出血后颅压更高,呼吸循环中枢更易受损致死,提示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所有病例都有致死诱因,可能因这些因素都易导致血压波动,以致血压突然升高,而引起再出血有关。另外,止血药的使用及停药问题,本组都在7~12天自动停药,用量亦无特异性,停药并无明确指征,有资料显示原发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止血药用量宜大,疗程至少3周,以患者脑膜刺激征消失为撤药指针,多数专家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而患者死亡多在2~3周,可能因该期大部分患者止血药物已停,原凝血块可以自溶,易再出血,该期患者头痛等症已缓解,血压正常,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易放松警惕,而患者又不愿再卧床休息,而随意活动、进食、排便,以致血压再次突然升高再出血致死。
, 百拇医药
    另外,解痉药物的使用、镇静剂的使用、脱水剂的使用、抗感染药物使用都至关重要,因已作为常规治疗,未列入本文讨论之列。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很高,而发病后的2~3周死亡率最高,如能有效控制血压,正确使用止血药,掌握好停药指针,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波动的诱因,积极治疗基础病,防治并发症,将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成功率。而如何防治1个月后再发出血,多数专家认为应争取做脑血管造影,以发现出血部位,判定出血原因,采取手术治疗以根治是理想选择 [3]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56.

    2 孙红兵,王学峰.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254-256.

    3 徐国政,马廉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中国急救医学外科治疗,2001,1(1):159.

    作者单位:430300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内科

    (编辑 刘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