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肾小管酸中毒20例误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4-0370-02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远端肾小管泌H + 障碍,尿NH +4 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导致的慢性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尿液酸化障碍,尿pH多大于6。由于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误诊、漏诊常见 [1] 。笔者将20例dRTA的诊治体会做一些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3d~6年。
1.2 首发临床表现 20例患者中,表现为肌无力或周期性麻痹13例,多饮多尿4例,高氯代谢性酸中毒10例,泌尿系感染或肾盂肾炎3例,骨痛、病理性骨折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误诊情况 误诊时间3d~6年,误诊为周期性麻痹11例,肾盂肾炎2例,慢性肝病、肝硬化4例,尿崩症2例,骨转移癌1例。
1.4 确诊情况与治疗 20例先后均出现高氧性酸中毒,尿pH>6,11例有低钾血症,根据20例的临床资料,均最终诊断为完全性dRTA。治疗予口服10%枸橼酸钠钾混合液(枸橼酸钠、钾各100g,加水至1000ml,每毫升含钠、钾各1mmol,1~2ml·kg -1 ·d -1 ,根据个体进行调整治疗。20例除1例因原发病危重、误诊时间较长死亡外,其余各例血生化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临床症状缓解出院。
2 讨论
本组误诊为周期性低钾麻痹11例,为本组误诊病例之最。dRTA时,由于远端肾单位小管氢泵与皮质集合管氢-钾泵功能减退,而导致酸中毒与低血钾:低血钾又致多尿,细胞外液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进一步加剧低钾血症,如果低钾麻痹成为突出的症状,特别是出现低钾麻痹危象而急诊时,极易误诊。本组1例因误诊为低钾麻痹给予了大量氯化钾,加重了高氯性酸中毒,病情曾一度危重,昏迷,后经确诊,调整治疗后给予NaHCO 3 、枸橼酸钠钾合剂后,病情好转,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误诊为慢性肝病、肝硬化4例,慢性肝病并发RTA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多认为免疫因素起主导作用,此外慢性肝病、肝硬化时肾血流降低,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促使近曲小管Na + 回收增多,到达远曲小管酸化部位用于Na + -H + 交换的Na + 量减少,限制了远曲小管分泌H + ,导致肾小管酸中毒。由于本组误诊病例有明显的肝病症状,肝功能异常,dRTA症状易被掩盖和忽略,致误诊,本组中有1例因误诊时间过长,原发病危重而死亡。误诊为肾盂肾炎2例,dRTA时,由于大量排Ca 2+ 尿液偏碱,易致钙盐沉着,造成梗阻性肾病,如发感染,可表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往往表现为反复再发的肾盂肾炎,可致长期误诊。误诊为尿崩症2例,dRTA早期即可有尿浓缩功能障碍,加以溶化利尿和失钾性肾病,故有的病人可以多尿、烦渴、多饮为早期的症状,排除糖尿病后常被误诊为尿崩症。
误诊为骨转移癌1例,dRTA时,可抑制肾小管对钙的 再吸收与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而引起高尿钙与低血钙,后者又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人表现为软骨病、骨病、关节炎,甚至病理性骨折,误诊率亦较高。综上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过多合并其它疾病,临床医师对本病了解过少。(2)对本病复杂临床表现未采用一元论系统分析。(3)检查资料不全未及时检查血pH、电解质及尿pH,甚至忽略血生化检查,对资料中相互矛盾方面,未全面分析。总之,对有尿崩症、失钾、周期性麻痹、反复发生的肾盂肾炎,骨或关节痛、病理性骨折病人,尤其是女性患者,应考虑dRTA可能性,怀疑时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同时留尿测pH。若结果表现为典型高氯代酸而尿液偏碱,则完全性dRTA成立,对不典型轻型病人,可行氯化铵负荷实验以期确诊 [2] ,当临床医生对本病深入了解后,不难查出更多病例,及早确诊,有助改善预后。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Sorcano J.Renaltubular acidosis,In:CameronS,Pavoson AM.Oxfordtextbook of clinical nephr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763-781.
2 尉国昌,袁桂芬,于爱伟,等.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4:240.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19)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远端肾小管泌H + 障碍,尿NH +4 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导致的慢性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尿液酸化障碍,尿pH多大于6。由于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误诊、漏诊常见 [1] 。笔者将20例dRTA的诊治体会做一些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3d~6年。
1.2 首发临床表现 20例患者中,表现为肌无力或周期性麻痹13例,多饮多尿4例,高氯代谢性酸中毒10例,泌尿系感染或肾盂肾炎3例,骨痛、病理性骨折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误诊情况 误诊时间3d~6年,误诊为周期性麻痹11例,肾盂肾炎2例,慢性肝病、肝硬化4例,尿崩症2例,骨转移癌1例。
1.4 确诊情况与治疗 20例先后均出现高氧性酸中毒,尿pH>6,11例有低钾血症,根据20例的临床资料,均最终诊断为完全性dRTA。治疗予口服10%枸橼酸钠钾混合液(枸橼酸钠、钾各100g,加水至1000ml,每毫升含钠、钾各1mmol,1~2ml·kg -1 ·d -1 ,根据个体进行调整治疗。20例除1例因原发病危重、误诊时间较长死亡外,其余各例血生化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临床症状缓解出院。
2 讨论
本组误诊为周期性低钾麻痹11例,为本组误诊病例之最。dRTA时,由于远端肾单位小管氢泵与皮质集合管氢-钾泵功能减退,而导致酸中毒与低血钾:低血钾又致多尿,细胞外液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进一步加剧低钾血症,如果低钾麻痹成为突出的症状,特别是出现低钾麻痹危象而急诊时,极易误诊。本组1例因误诊为低钾麻痹给予了大量氯化钾,加重了高氯性酸中毒,病情曾一度危重,昏迷,后经确诊,调整治疗后给予NaHCO 3 、枸橼酸钠钾合剂后,病情好转,症状缓解。
, 百拇医药
误诊为慢性肝病、肝硬化4例,慢性肝病并发RTA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多认为免疫因素起主导作用,此外慢性肝病、肝硬化时肾血流降低,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促使近曲小管Na + 回收增多,到达远曲小管酸化部位用于Na + -H + 交换的Na + 量减少,限制了远曲小管分泌H + ,导致肾小管酸中毒。由于本组误诊病例有明显的肝病症状,肝功能异常,dRTA症状易被掩盖和忽略,致误诊,本组中有1例因误诊时间过长,原发病危重而死亡。误诊为肾盂肾炎2例,dRTA时,由于大量排Ca 2+ 尿液偏碱,易致钙盐沉着,造成梗阻性肾病,如发感染,可表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往往表现为反复再发的肾盂肾炎,可致长期误诊。误诊为尿崩症2例,dRTA早期即可有尿浓缩功能障碍,加以溶化利尿和失钾性肾病,故有的病人可以多尿、烦渴、多饮为早期的症状,排除糖尿病后常被误诊为尿崩症。
误诊为骨转移癌1例,dRTA时,可抑制肾小管对钙的 再吸收与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而引起高尿钙与低血钙,后者又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人表现为软骨病、骨病、关节炎,甚至病理性骨折,误诊率亦较高。综上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过多合并其它疾病,临床医师对本病了解过少。(2)对本病复杂临床表现未采用一元论系统分析。(3)检查资料不全未及时检查血pH、电解质及尿pH,甚至忽略血生化检查,对资料中相互矛盾方面,未全面分析。总之,对有尿崩症、失钾、周期性麻痹、反复发生的肾盂肾炎,骨或关节痛、病理性骨折病人,尤其是女性患者,应考虑dRTA可能性,怀疑时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同时留尿测pH。若结果表现为典型高氯代酸而尿液偏碱,则完全性dRTA成立,对不典型轻型病人,可行氯化铵负荷实验以期确诊 [2] ,当临床医生对本病深入了解后,不难查出更多病例,及早确诊,有助改善预后。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Sorcano J.Renaltubular acidosis,In:CameronS,Pavoson AM.Oxfordtextbook of clinical nephr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763-781.
2 尉国昌,袁桂芬,于爱伟,等.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4:240.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19)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