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4755
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的结合点———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方面思维方式上的相似性。认为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中医学研究,将开拓中医研究方法新领域,丰富中医研究方法新内容。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 中医学 系统科学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705-03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systems science

    Zhou Ling,Chen Wenkai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Jiangsu,210029.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mparability between clinical epide miology and TCM in the thoughtway of systematization,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applying clinical epidemiology to Tradiˉ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xploit new methodology field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TCM study.

    Key words clinical epidemiology TCM systematization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临床流行病学的蓬勃发展,已经对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临床流行病学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群体特性的研究,以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预后及预防等方面的规律,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中医学相对于西医学,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临床流行病学作为西医学界公认的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学,也逐渐被中医学界接受和应用。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上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法具有相似之处,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现代化以及国际交流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思维方式上的联系

    系统科学理论,通常简称为“三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它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世界新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沟通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本文从这个角度讨论中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间的联系。

    1.1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要素)、系统与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系统方法在考察和控制对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有序性、动态性、最优化原则等。中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规律的认识,都贯穿着系统思想。

    1.1.1 整体观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把人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有代表性的多因素轮状模型认为,宿主(人)生活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引起疾病的因素来自宿主与环境两大方面,宿主方面可以是先天(基因、性别等)或后天(发育、心理特征、获得性免疫等)的病因,环境方面可以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的病因。宿主与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大小不同,例如精神病以遗传因素为主,狂犬病则以生物因素为主。而其他因素,例如社会因素,又可对其发挥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临床流行病学以病人及其患病群体为研究对象,强调临床研究以人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人体的局部,更不是动物 [1] 。中医学认为,复杂的宇宙由日月星辰、非生物、生物、人类等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人与天地相应”。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关系到人体本身的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所谓正气就是指人体内环境,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多为外环境。主要指工作和生活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等。如六淫和疫疠致病与气候因素有关,暑天常发生热病,和中暑与气候炎热有关。同时中医认为人体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2]
, http://www.100md.com
    1.1.2 相互联系 系统的整体性如何形成?从研究西医疾病而发展起来的临床流行病学向着对人体的分解不断深入的方向前进,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向更深的层次如分子、基因水平发展。用还原研究的方法逐级地、逐层次地把人的生命运动所包含的各种运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揭示清楚。把人的整体分解开来,运用解剖、实验等方法,对部分和微观细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健康与疾病的一系列具体机制和规律,把生理、病理、药理的各种内容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和语言来阐明,提出一系列可证实的、定量的理化指标,使认识更加具体明确,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更加精确、严格,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人的整体性可以表现在多方面,例如,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神形统一,“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宅”;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内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中医可以在诊治疾病时,利用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而诊断人体内脏的病变,并从整体性出发确定治疗方案。中医学以元气论为思想基础,把事物和人理解为由元气而生的,对人进行整体性、功能性研究,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中医五行学说用五行来表达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如实地反映着人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而且在理解上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临床应用上达到了相当有效的程度。
, 百拇医药
    1.1.3 动态观 系统论强调,研究一个系统,不仅要研究它的变量,而且特别要把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事物来研究它的过程和行为。

    临床流行病学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从而为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提供临床决策依据,必须对患病群体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因此,临床流行病学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即用横断面调查(如现况调查)方法,也进行随访研究。在论证病因及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中,最终需有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证据。

    中医学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人体等,都是永恒运动的。把朴素的动态观用于探讨人体生理、病理。例如在生理方面,血脉随四季的阴阳运动而上下运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在病理方面,《伤寒论》指出六经病是不断变化的,进而提出传、转属、合病、并病等概念,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六经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温病也提出了相应的“卫气营血”、“三焦”等转变规律。为了更好的阐述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医还总结了阴阳消长规律、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脏腑精气血津液的运动规律,脏腑病变规律,以及升降出入、气化等运动形式。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同病异证”“同病异治”,表现为病在动中,治亦在动中,使方剂呈现出最佳的动态调整作用。
, 百拇医药
    1.2 控制论方法 控制论方法是从各类控制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方法。控制论方法的特点,就是把人的行为、目的以及生理基础(即大脑与神经活动)同电子、机械运动联系起来,撇开机器、人等不同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具体形态,以及元件结构等的不同因素,只着重从信息方面来研究系统整体在功能行为上的等效性。它着眼于功能,并从整体、相互联系、运动变化的角度观察问题,对系统进行统一处理,使之最终达到控制的目的。

    黑箱方法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直接探测其内部结构,而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其动态过程,来研究对象的行为、功能等特性。临床流行病学和中医学都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黑箱概念,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效地运用着黑箱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推断某病病因,采用现 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在20世纪70、80年代,发现江苏肝癌高发现场人群饮用宅塘水与原发性肝癌有关,将饮用水类型由宅沟水改为井水、河水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虽然当时未发现水中何种物质可引起肝癌,但流行病学确认宅沟水是病因。在此,就是通过比较不同信息(饮用宅沟水与井水、河水)输入人群黑箱后所获得的不同输出信息(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低)来推断病因。中医诊治病人,通过“四诊”接收病人黑箱输出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再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从黑箱的输入、输出关系看,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瘀等)可视为对“人体黑箱”的输入,四诊所得资料为一种输出,辨证就是寻找输入与输出之间所具有的某种确定性关系。虽然,至今尚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其实质,但几千年的中医学实践证明了辨证论治的效果。
, 百拇医药
    1.3 信息方法 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而实现其目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用信息论方法来研究人体科学可以对复杂的人体给出统一定量的综合指标,揭示新的规律。在疾病情况下,信息方法既能对疾病输出信息作出定性的判断,也可作出定量的描述,同时对集体的恢复能力也可作出数量上的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总是从定性或定量角度用数学方式描述群体健康或疾病现象的状态(例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等指标的应用)或对比分析推断病因(例如,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比较某因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某病发病率)以及考核效果(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由于用数学方式表达,要求采用的研究对象是由同质的个体组成,因此要求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判断疗效。为了准确地传递疾病或转归信息,要求在定性的基础上,尽量实现对观察指标的量化。由于医学信息的数字化,从而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用统计软件对人体内外多方面的输入、输出信息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疾病发生、转归的规律,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广泛地存在信息论的思想。藏象学说中每一脏腑都有既能发送信息,也能接收和反馈信息的特征。根据“有诸内,必形之于外”理论,通过观察人体输出的不同信息,以象变推断藏变,从而达到“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之目的。如肝主疏泄和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等功能特点。因此,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脾胃运化功能协调,心情易于开朗,肢体运动有力而灵活,以及爪甲坚韧明亮是肝的生理功能正常的标志;若气机失畅,或肝气上逆,心情易于抑郁,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等,则说明肝的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变化信息的分析,则可了解其病理性异常改变的程度和病情轻重等状况,从而作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促使变化信息复归为结构信息,恢复生理性的正常现象。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调节机体,运行气血的联络通讯系统。它表明的是人体综合调节控制系统的抽象。从大量的科学实验中已观察到:伴随着人体各种经络现象,产生了电、声、光、热、力等信号。这些信号有着某些共性及各自的个性,表现了信号的信息特征 [3] 。根据经络学说,在有关穴位处施以针刺手法、灸法、帖敷磁片、冷热刺激及各种不同的电刺激或激光刺激等,都可治疗同一种疾病。在针灸推拿治疗中,使病人有“酸、胀、重、麻”的“得气感”即是为了获得最大的输入有效信息量,增加机体的有序性。生命机体出现的异常现象或疾病情况便可趋于正常。因此,有人称这一类的治疗方法为“信息疗法”。
, 百拇医药
    2 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中医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清楚看到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系统科学思维方式上具有许多共性,这些共性是沟通两个学科联系的关键和切入口。临床流行病学对中医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开拓中医方法新领域和丰富中医研究方法学新内容两个方面。

    2.1 开拓中医研究方法新领域 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中医学,这就开拓了中医以患病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病证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和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效果评价研究方法的新领域。将研究对象由患者个体层面扩大到群体层面,站在新的高度研究群体中医病证规律,向着现代系统论的中医整体观迈进。这一新领域将形成的新学科可称为中医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能被临床医学界接受并迅速发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能较全面、快速总结和较准确地传播医学研究成果和信息。这也是当今科学高速发展时代对每一学科的要求。具备这一特点的基础是它要求研究的病因因素和疾病结局有明确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即量化,从而带来医学信息的数字化、形式化和符号化。这将开拓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成果数字化信息研究方法的新领域。
, http://www.100md.com
    2.2 丰富中医研究方法新内容

    2.2.1 丰富整体性研究方法 整体性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但在细节上却达不到现代科学的研究深度和精确、严格的程度。例如,人体功能异常的不同层次(如六经)、不同方面(如阴阳)、不同性质(如寒热)、不同程度(如标本)在体内的实际内容?各种功能异常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具体表现?临床各种证候的内在变化内容和本质?在多种功能异常中哪些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机能异常?哪些是器质性病变之前、之外的?这些都还没有作出具体的研究和说明。因而临床诊治还比较笼统、模糊,限制了疗效的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用于中医学研究,将丰富的整体性研究方法,在描述病证群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用现代科学理 论和方法,在群体层面继续探索病证表型的深层次变化内容和本质上,最终阐明了现代系统论意义的中医整体观。实现了从内部结构和功能模糊的整体观到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清楚的整体观的飞跃。临床流行病学从研究西医疾病表型深入到与相关基因联系的研究实践充分说明其可能性。

, http://www.100md.com     2.2.2 丰富综合性研究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其核心环节是对“证”的认识和判断。由于中医辨证中主观性较强而客观性不足,使得辨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观察者的个人经验。更增加了年轻中医师辨证的难度。用临床流行病学进行综合性研究,前提是对研究的病证及其每个证候给予明确的定性或定量规定或标准,而后通过对有代表性群体逐个收集的四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某病不同证型的证候数学模型。临床医生在获得四诊资料后,对照证型模型,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作出病证诊断。临床流行病学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还可用于探讨不断认识的人体微观结构和功能指标与中医学病证的关系。这将丰富中医学综合性研究方法,促进中医学诊断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判断和比较中医治疗效果,开展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方便国际、国内中医学界间的成果交流,加快中医学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医学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系统科学迅速的发展,为中医战胜挑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中医学应在继承和创新中医学理论前提下,建立和发展中医学现代系统论思维,吸收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使中医学理论得到深入、完善的科学阐述。相信随着临床流行病学被中医学界逐步认识和理解,中医流行病学的春天即将到来,为中医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Feltcher R H,Feltcher S W,Wagner E H,et al.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Essentials.William&Wilkins.Third edition.1996,2-5,249-266.

    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

    3 郭戊英.中医数学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105-111.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辑 海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