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
编号:10444957
针灸配合逍遥散方治疗面瘫2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B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4-0537-02

    笔者于近年来运用针灸疗法配合宋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方加味治疗因情志抑郁而致营卫虚弱,复感“虚邪贼风”中经络而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28例,提高了治愈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6例,女22例,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50岁;14~28岁者20例,29~50岁者8例。发病时间1~3天13例,4~5天6例,6~7天6例,7天以上3例。28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情志不悦,所致肝郁脾虚之病史,22例女性中有10例具有行经腹痛,乳房及胁胀之症。

    1.2 临床表现 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裂缝,致使不能闭合。其中眼裂4mm者4例,3mm者6例,2mm以内者18例。余症有扬眉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颌漏气,饮水漏汤之症。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针灸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四白、阳白、阳陵泉、神门。随证选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乳突痛加翳风;人中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针灸方法:面部诸穴酌予斜刺或透穴。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加灸,每日1次。(2)方药处方:柴胡15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薄荷3g,甘草10g,生姜3g,另加大枣3个。随证加减:阴虚者加丹皮、生地各10~15g,湿盛加苍术、防风各10~15g。服药方法:每日一剂,煎至200ml,早晚各取100ml分服,服下后盖衣被取微汗即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额纹恢复,眼睑闭合,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显效:额纹大部分恢复,眼睑用力可闭合,鼻唇沟欠对称,口角略歪斜;好转:额纹部分恢复,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欠对称,口角仍歪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2.2 结果 经针灸及服中药联合治疗,28例中有26例治愈,1例显效,1例好转。其中经3~4次治愈12例,经5~6次治愈8例,经7次治愈5例,经9次治愈1例,显效的1例和好转的1例各治疗了10次。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2.9%。
, 百拇医药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28岁,2002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3天前因天气炎热汗出而面窗“乘凉”后发为右侧面瘫,眼睑裂缝约2.5mm。追问病史患者素日情志不悦,纳呆无味,月经尚 准,但行经量少,腹痛,胁及乳胀,舌边红苔薄白,脉浮略滑。诊断:右面瘫。证属肝郁脾虚,营亏卫弱,复感外邪所致。予以上述针灸及逍遥散方治疗,经4次,面瘫痊愈,行经腹痛,胁及乳胀之症亦愈。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之“面瘫”。古称“口呙”、“口僻”,俗称“吊线风”。本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为素日情志抑郁而致脾虚营弱,卫气不固,复感“虚邪贼风”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与病毒感染,及风寒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缺血、缺氧及水肿肿胀有关。针灸处方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少阳经穴及手少阴经穴为辅。重点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远部合谷穴,目的在于疏通阳明,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使筋肉得濡润温煦。取阳陵泉在于疏肝利胆解郁。又因情志之郁总由心,故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对“面瘫”有即时良性调整作用,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方药处方中当归、白芍配伍能柔肝养血解郁;当归有抗贫血作用,并有改善末梢神经和血管功能作用,白芍有扩张血管作用,从而二药合之具有补血且改变面神经缺氧状态。术苓草枣能健脾益气和中,补卫气,而其中白术、茯苓能健脾利水,消除局部肿胀;姜枣能调和营卫,并补营虚卫弱而益气血。又方中柴、薄、姜疏风散络中之邪。诸药配伍舒肝健脾、益营和卫,疏风散邪。再与针灸疗法合用,取得了显著疗效,使面神经缺血、缺氧得以改善,水肿、肿胀得以消除,面瘫故能得以治愈。临床还发现单一的针灸疗法或方药疗法均对面瘫有效,但两者合用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大大提高治愈率。

    作者单位:510260中国海员广州疗养院

    (收稿日期:2003-12-16)

    (编辑 小川),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