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高位穿透穿刺法100例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5-0394-01
为了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了高位穿透法穿刺颈内静脉,并与传统的中路法进行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颈椎畸形,凝血障碍和明确诊断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病例均指定有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所有病例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静脉穿刺针穿刺。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行心电监护。取头低脚高15°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左侧30~40°。试验组穿刺方法:在乳突与外耳门间的中点处及右锁骨上切迹之间划一直线,在此直线的锁骨上6~8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即为右颈内静脉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左手食指尽量压住颈总动脉,右手用带7号注射针头的注射器(注射器中不能带生理盐水)穿刺,穿刺针与冠状面成40~50°,从穿刺点处进针后针尖指向右锁骨上小切迹,进针2~3cm后边退针边回抽注射器,抽到暗红色的静脉血即换14号Arrow静脉穿刺针穿刺并放置导丝及导管。若抽到的是鲜红的动脉血,则往外3~5mm穿刺一般都能穿到颈内静脉。对照组的穿刺方法与传统的中路法相同: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处(一般位于锁骨上3~4cm)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直接用14号Arrow深静脉穿刺针带2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穿刺,针头与皮肤成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如抽出静脉血则放导丝及导管。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3 讨论
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在体表位于乳突与外耳门的中点处)续于乙状窦,初伴颈内动脉,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在锁骨上小切迹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1] 。胸膜在锁骨上一般位于锁骨内侧1/3 [2] ,胸膜顶可高出锁骨1~3cm。本试验组的穿刺路线与颈内静脉走行一致,穿刺点高出锁骨6~8cm,故气胸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由于颈内静脉内的压力只有6~12cmH 2 O,而传统的穿刺法一般采用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的方法进行,容易将颈内静脉压塌陷,此时即使穿刺针已穿进颈内静脉也不一定有回血,降低了穿刺成功率。过去我们曾用超声定位仪的探头探查颈内静脉时发现:只要用探头轻轻触压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即塌陷闭塞。此试验组采用穿透法穿刺颈内静脉,先用穿刺针将颈内静脉刺穿,然后边退针边回抽注射器,此法可避免穿刺针对颈内静脉的压迫而减少颈内静脉塌陷的发生,故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中路穿刺法。
, 百拇医药
本试验组先用细针试探穿刺,即使穿到颈总动脉,发生动脉血肿的可能性也比用粗针直接穿刺的低。
本试验组在穿刺时注射器中不带生理盐水,故回抽的血液是鲜红的动脉血还是暗红的静脉血颜色容易区分,容易判断穿中的是动脉还是静脉。而穿刺时若注射器中带有生理盐水,即使穿到了颈内静脉,回抽的静脉血由于被稀释颜色都比较鲜红,容易造成穿中动脉的假象。
综上所述,高位穿刺法有如下特点:(1)穿刺时位置较高,气胸的发生率较低;(2)用穿透法穿刺,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3)先用细针试穿,减少了动脉血肿的发生;(4)穿刺时注射器中不带生理盐水,容易区分静脉血与动脉血。因此,颈内静脉高位穿透穿刺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1-112.
2 曹献廷.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2.
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学院附二院麻醉科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麻醉科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
为了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了高位穿透法穿刺颈内静脉,并与传统的中路法进行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颈椎畸形,凝血障碍和明确诊断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病例均指定有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所有病例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静脉穿刺针穿刺。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行心电监护。取头低脚高15°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向左侧30~40°。试验组穿刺方法:在乳突与外耳门间的中点处及右锁骨上切迹之间划一直线,在此直线的锁骨上6~8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即为右颈内静脉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左手食指尽量压住颈总动脉,右手用带7号注射针头的注射器(注射器中不能带生理盐水)穿刺,穿刺针与冠状面成40~50°,从穿刺点处进针后针尖指向右锁骨上小切迹,进针2~3cm后边退针边回抽注射器,抽到暗红色的静脉血即换14号Arrow静脉穿刺针穿刺并放置导丝及导管。若抽到的是鲜红的动脉血,则往外3~5mm穿刺一般都能穿到颈内静脉。对照组的穿刺方法与传统的中路法相同:在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处(一般位于锁骨上3~4cm)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直接用14号Arrow深静脉穿刺针带2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穿刺,针头与皮肤成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如抽出静脉血则放导丝及导管。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气胸发生率及动脉血肿发生率(%)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3 讨论
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在体表位于乳突与外耳门的中点处)续于乙状窦,初伴颈内动脉,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在锁骨上小切迹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1] 。胸膜在锁骨上一般位于锁骨内侧1/3 [2] ,胸膜顶可高出锁骨1~3cm。本试验组的穿刺路线与颈内静脉走行一致,穿刺点高出锁骨6~8cm,故气胸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由于颈内静脉内的压力只有6~12cmH 2 O,而传统的穿刺法一般采用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的方法进行,容易将颈内静脉压塌陷,此时即使穿刺针已穿进颈内静脉也不一定有回血,降低了穿刺成功率。过去我们曾用超声定位仪的探头探查颈内静脉时发现:只要用探头轻轻触压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即塌陷闭塞。此试验组采用穿透法穿刺颈内静脉,先用穿刺针将颈内静脉刺穿,然后边退针边回抽注射器,此法可避免穿刺针对颈内静脉的压迫而减少颈内静脉塌陷的发生,故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中路穿刺法。
, 百拇医药
本试验组先用细针试探穿刺,即使穿到颈总动脉,发生动脉血肿的可能性也比用粗针直接穿刺的低。
本试验组在穿刺时注射器中不带生理盐水,故回抽的血液是鲜红的动脉血还是暗红的静脉血颜色容易区分,容易判断穿中的是动脉还是静脉。而穿刺时若注射器中带有生理盐水,即使穿到了颈内静脉,回抽的静脉血由于被稀释颜色都比较鲜红,容易造成穿中动脉的假象。
综上所述,高位穿刺法有如下特点:(1)穿刺时位置较高,气胸的发生率较低;(2)用穿透法穿刺,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3)先用细针试穿,减少了动脉血肿的发生;(4)穿刺时注射器中不带生理盐水,容易区分静脉血与动脉血。因此,颈内静脉高位穿透穿刺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1-112.
2 曹献廷.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2.
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学院附二院麻醉科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麻醉科
(编辑罗 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