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444029
雷尼替丁治疗390例上消化道疾患发生的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4-0368-01

    雷尼替丁(Ranitidine)又名呋喃硝胺或善胃得,是继西咪替丁(Cimetidine)之后新开发的高效能的H2 受体拮抗剂。其分子结构中以一个呋喃环取代了原有的咪唑环,使其对壁细胞H 2 受体的作用更强,更具有特异性。经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对于上消化道疾患疗效较好。但其副作用随着临床广泛应用也逐渐增多。现将我们4年来收集的390例应用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疾患的副反应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0例中门诊260例,住院130例;男288例,女102例;年龄16~68岁,平均36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2例(33.8%),十二指肠球炎84例(21.5%),胃溃疡65例(16.7%),胃炎94例(24.1%),残胃溃疡15例(3.8%),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56例,占总数的14.4%。上述诊断均经胃镜确诊。
, 百拇医药
    1.2 用药方法 我们采用雷尼替丁注射液,一般情况下250ml(0.1g)每日1次静滴。连续应药10~15天。嗣后根据病情,决定必为雷尼替丁片口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先给雷尼替丁250ml每日2次静滴,出血控制后每日1次静滴,此后依据病情改为口服。

    1.3 确定雷尼替丁副反应的依据 用药期间出现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某些症状和(或)征,停药后症状和(或)体征消失;出现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实验室检查改变,停药后恢复正常;以往胃病用药均无类似反应。

    1.4 结果 接受雷尼替丁治疗的390例上消化道疾患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共有24例,占6.2%。其中头痛、头晕、乏力、便秘、口干、肌痛等一般不良反应8例,占2.1%,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4例,占1.1%,尚无严重的过敏现象发生。谷丙转氨酶升高7例,占2%,内分泌反应1例,占0.3%,表现为女性连续2个月无月经,停药后月经来潮。对血液系统影响4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HDL下降和LDL升高,占1.1%。
, 百拇医药
    1.5 副反应与投药剂量、途径及时间的关系 大部分副反应都出现在全量治疗时期,与投药剂量成正比,与给药途径无明显关系。

    2 讨论

    雷尼替丁的副反应既往认为极少而轻,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本组使用雷尼替丁治疗的390例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反应的有24例,占6.2%,其中以一般不良反应及肝功改变反应较多。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或减量停药后,能自行缓解或减轻,无需换药治疗。雷尼替丁引起的一般不良反应中头痛、头晕、口干等可能与抑制了体内的H 2 受体有关。7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损害有关,其中原有肝炎病史者发生率高,停药后恢复缓慢。1例出现停经者,与雷尼替丁大剂量单次静脉注射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有关[1] 。用药后催乳素升高,停药后催乳素下降,月经来潮。部分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影响,停药后可缓慢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其原因尚不清楚。过敏反应者认为主要是对呋喃环过敏引起 [2] 。根据本组资料分析,由于H 2 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而雷尼替丁对H 2 受体阻滞又无明显的选择性,故除了对消化道疾病的有效作用外,尚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均非致命性的,绝大多数是可逆的。在众多的H 2 受体阻滞剂中,其疗效肯定。应用方便,不失为理想药物。只是在使用雷尼替丁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其副作用的发生。以便及时减量或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原有肝、肾脏疾病的患者,则慎重应用。应用时要密切注意肝、肾功能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唐永微.呋喃硝胺的临床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5,5:22.

    2 Picardo M.Urticaria from Rnitidine.Cortact Dermatitis,1983,9(4):327.

    作者单位:115000辽宁省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收稿日期:2003-12-17)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